尹超 作品数:44 被引量:159 H指数:8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平原区路堤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地震灾害多发以及地震对公路危害严重的现实,以公路地震灾害为研究对象,开展平原区路堤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旨在全面认识路堤遭受地震灾害的危险程度和抗震薄弱部位,达到减少公路地震灾害损失,实现人、车、路和自然... 尹超关键词:公路路堤 地震灾害 震源机制 甘肃夏河民用机场防洪系统设计 2013年 夏河民用机场位于西秦岭与青藏高原隆起区的交汇带,场内自然坡度≤1%,地势总体看北侧略高、南侧略低,地貌单元属山间盆地。当地气候潮湿寒冷,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且降水分布不均,汛期降水占年降水量的46%-66%。由于汛期暴雨洪水对机场存在较大威胁, 刘光庆 田伟平 田伟平 尹超关键词:民用机场 环境特征 防洪系统 断面形式 黄土公路边坡冲刷破坏影响因素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2012年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黄土地区公路建设发展越来越迅猛。我国已经积累了黄土地区公路建设的宝贵经验并成功运用于工程实践,对公路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黄土地区地形、地质以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公路边坡暴露于空气中,易受水流和风蚀的影响,造成边坡表面土体风化、结构疏松。 尹超 田伟平 李俊 马保成关键词:黄土公路 边坡 冲刷 排水系统 影响因素 基于GIS的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 2017年 为研究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特点,在将吉林省公路地貌划分为平原区和山区的基础上,选取大于25 mm年降水日数、年降水量、地形坡度、区域河网密度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作为评价指标,分平原区和山区构建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在GIS平台支持下对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公路洪水灾害中、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和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部,较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中部和南部,低、中、较高和高危险区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9.91%、25.65%、28.96%和25.48%。 王杰 郭永青 尹超 陈立文 王晓原 杨坤关键词:GIS 层次分析法 含砂低液限黄土路堤压实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为提高含砂低液限黄土路堤的压实效果,对神河高速公路K65+950~K66+139路段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路堤填土的天然含水率、颗粒组成、密度和界限含水率等指标,确定了6套压实方案并分别进行了现场压实试验。通过对压实效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羊角碾(弱振2遍+强振2遍)+光轮压路机(强振2遍静压+2遍收面),松铺厚度35 cm ,最佳含水率方案”为推荐方案,提出了含砂低液限黄土路堤压实施工工艺。 史芳 尹超关键词:道路工程 路堤 压实 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 2013年 沥青路面的病害大多与水损害有关,进行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从沥青面层进水、结构层内部排水不畅、沥青混凝土沥青的剥落和不合理的施工及管理养护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原因,并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三个环节提出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对策。 钟立昌 尹超 张帅帅 杜金鹏关键词:沥青路面 水损害 基于遗传算法和云模型的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 被引量:16 2016年 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可以明确不同地区灾害防治的轻重缓急和设防标准,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从地形地貌、降水、岩土和植被4方面开展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危险源辨识,根据潜在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调查结果,采用遗传算法提取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云模型改进AHP算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基于Arc GIS软件绘制各评价指标的基础图件并进行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空间分析,以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危险度为主导依据,编制中国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案。结果表明:中国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危险度为1.000~7.900,危险度较高的区域为浙闽东南山区、台湾山区、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太行山、黄土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东部等;中国划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重度危险4个等级、14个危险区,其中极重危险区为黄土高原—秦巴山区、武夷山—台湾山区、川滇山区和天山—昆仑山区。 尹超 王晓原 张敬磊 田伟平 郇荣关键词:工程地质 遗传算法 公路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价 2017年 划分了西宝高速公路研究区域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选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公路地震危险性评价指标,在PGA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方法和场地地震动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西宝高速公路研究区域未来50年内超越概率2%、10%和63%的PGA分布,绘制了地震危险性分区图。总结了公路结构物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开展了漆水河大桥、千河大桥、沣河大桥和渭河大桥等典型结构物的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西宝高速公路沿线区域跨越Ⅶ度和Ⅷ度基本烈度区,评价结果略高于我国第四代地震区划图,这是与渭河断陷盆地地震活跃的现实一致的;漆水河大桥和千河大桥的地震危险性是可控的,沣河大桥和渭河大桥的地震危险性不可控,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抗震加固。 钱璞 尹超关键词:西宝高速公路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地震区划 基于IDA-PSDA的路堤震害易损性评价 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路堤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特点和挡土墙对路堤震害易损性的影响,选取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西安—宝鸡段K1125+470处路堤进行理论性震害易损性评价。通过划分路堤震害等级,选取路堤震害损伤参数,建立了路堤震害等级与路堤震害损伤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Flac软件建立了无挡土墙和有挡土墙路堤的有限差分模型,选取实际记录地震动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明确了一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用下无挡土墙和有挡土墙路堤震害损伤参数的取值规律;采用概率性地震需求分析方法研究了路堤发生各等级震害的概率,绘制了路堤震害易损性曲线,并将无挡土墙和有挡土墙路堤的震害易损性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2g时,无挡土墙和有挡土墙路堤发生毁坏的概率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0g时平均高16.854%和76.679%,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8g时平均高95.895%和88.008%,即无论有无挡土墙,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越大,路堤发生更严重等级震害的概率越大;超越概率为30%、50%和80%时,有挡土墙路堤发生毁坏时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无挡土墙路堤平均高17.93%、18.14%和18.34%,即在相同地震作用下,有挡土墙路堤的震害状况低于无挡土墙路堤,说明挡土墙对提高路堤抗震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尹超 师郡 刘菲菲 田伟平 田伟关键词:路堤 增量动力分析 挡土墙 路堤震害风险概率评价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路堤震害在破坏性地震中十分普遍,开展路堤震害风险概率评价并提出合理的震害风险管理方法对提高公路抗震能力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路堤震害等级划分,选取路堤震害损伤参数,建立路堤震害等级与震害损伤参数的对应关系;以连霍高速公路西宝段K1125+470处路堤为例开展基于CPSHA的公路地震危险性评价,基于IDA和PSDA的路堤震害易损性评价以及基于危险性曲线的路堤震害风险概率评价;在明确路堤震害风险可接受度的基础上提出路堤震害风险管理方法,验证挡土墙对提高路堤抗震性能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连霍高速公路西宝段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比第四代地震区划图略高,这与目前渭河断陷盆地地震活跃的现实是一致的;PGA(PGA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到0.6 g时,路堤超越严重损伤的概率为65.910%,达到0.8 g时,超越严重损伤的概率为99.995%,说明路堤震害易损性较高;路堤未来50 a超越严重损伤的风险概率为36.46%,发生基本完好和轻微损伤的风险概率为28.49%;以路堤未来50 a发生毁坏的风险概率40%为风险可接受度,路堤震害风险管理方法适用于新建路堤的抗震设计和已建路堤的抗震加固;未来50 a有挡土墙路堤超越严重损伤的风险概率比无挡土墙路堤低15.29%,发生基本完好和轻微损伤的风险概率比无挡土墙路堤高15.62%。 尹超 贾致荣 刘菲菲 田伟平关键词:路基工程 危险性 易损性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