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军

作品数:32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气管
  • 8篇护理
  • 7篇手术
  • 6篇肿瘤
  • 6篇组织瓣
  • 6篇肺组织瓣
  • 4篇支气管
  • 4篇食管
  • 4篇属支
  • 4篇术后
  • 4篇金属支架
  • 4篇老年
  • 3篇切除
  • 3篇外科
  • 3篇小儿
  • 3篇老年病
  • 3篇肋间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2篇胸段

机构

  • 3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1篇刘军
  • 13篇石文君
  • 4篇张苏宁
  • 4篇韩云
  • 3篇赵俊刚
  • 2篇张彩霞
  • 2篇刘莹
  • 1篇何平
  • 1篇刘莹
  • 1篇张毅
  • 1篇张玥
  • 1篇杨伟
  • 1篇王君
  • 1篇徐微娜
  • 1篇程红霞
  • 1篇于树鹏
  • 1篇赵洋
  • 1篇任开明
  • 1篇张雁
  • 1篇臧彬

传媒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刊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辽宁药物与临...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SRH系统治疗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
2001年
刘军刘莹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护理小儿支具多节段器械
肺组织瓣内衬金属支架在气管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自体肺组织瓣内衬金属支架在胸段气管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胸段气管、主支气管病变的患者应用肺组织瓣内衬金属支架修补,完成气管重建。其中,气管中上段肿瘤1例,右主支气管瘢痕狭窄闭锁1例,气管下段混合瘤恶变1例,左主支气管类癌2例。结果 5例患者呼吸困难均明显缓解,重建气管无明显狭窄及肉芽组织形成。1例大咯血死亡,其余4例随访疗效稳定。结论肺组织瓣内衬金属支架重建治疗胸内气管广泛缺损,可在临床有选择地应用。
刘军石文君
关键词:肺组织瓣气管重建术气管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老年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对老年病房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入住老年病房的患者80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心理知识、用药、饮食等有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为老年病房各类疾病的病人进行规范化的护理健康教育,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刘军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老年病房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老年患者肺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老年患者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及三孔胸腔镜肺切除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手术期各临床指标。结果单孔组在切口长度、带管时间、术后第1、3、7天的VAS疼痛评分及术后1个月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三孔组(均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是一种损伤更小、恢复更快且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王煜东刘军张苏宁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手术肺切除术
^(18)F-FDG PET/CT多时间点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对Wistar鼠肿瘤与炎症模型行18F-FDG PET/CT多个时间点静态采集,获得各时间点的SUVmax,结合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鉴别病变良恶性。方法:肿瘤组鼠于右腋窝皮下注射wk256细胞悬液;炎症组鼠于左下肢近腹股沟处肌肉注射松节油。每只模型鼠分别在注药(FDG)后第20、40、60、80、100及120min行PET/CT采集,测其SUVmax。显像结束后取材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两组SUVmax随时间延长均增加,在第100min时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如以第40min作为早期显像,计算两组各个时间点的SUVmax与其第40min的SUVmax的比值(IR40),在第80min即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1)。肿瘤组的Glut1表达(12.67±3.25)高于炎症组(7.18±1.52)(P<0.05);肿瘤组第80min SUVmax及RI与Glut1正相关(r1=0.69,P<0.05;r2=0.86,P<0.001),炎症组第80min SUVmax与Glut1正相关(r=0.61,P<0.05),RI与Glut1无相关性(r=0.57,P>0.05)。结论:肿瘤随时间延长摄取FDG程度高于炎症,可能与肿瘤的Glut1表达明显高于炎症有关;肿瘤与炎症的FDG摄取均与Glut1正相关;RI较单次SUVmax更好地鉴别良恶性病变,并且通过适当延迟显像能较单次采集缩短了整个过程的检查时间。
刘军张彩霞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
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手术适应证及术中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8年10月40例接受支气管成形术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26例,腺癌8例,腺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Ⅰ期9例,Ⅱ期21例,ⅢA期9例,ⅢB期1例。40例中行袖状肺叶切除术37例,肺叶并主支气管楔形切除术3例,合并右肺中、上叶切除并右中间气管部分切除与右主支气管吻合1例,合并膈肌局部切除1例,合并受侵胸壁肋骨切除1例。结果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且1例发展至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随访率为92.5%(37/40)。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37)、58.3%(14/24)和33.3%(4/12)。结论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该术式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肺组织,还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为少数肺功能差的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
何为刘军石文君
关键词:支气管成形中心型肺癌全肺切除
免疫过滤法、平板双向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血清学检验技术对农民肺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2011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免疫过滤法、平板双向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农民肺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6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内外以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及肺功能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金标准确诊农民肺,并以血清学检验技术免疫过滤法、平板双向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诊断农民肺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0、Meta-Disc 1.4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灵敏度和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DOR值及其95%CI。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综合评价各血清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并敏感性和特异性后,免疫过滤法表现出最高的敏感性(78%)和相对较高的特异性(84%);平板双向扩散法特异性虽高(86%)但敏感性较低(7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敏感性(76%)、特异性(53%)均较低;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显示免疫过滤法AUC值(0.904 4)、Q*(0.836 0)高于平板双向扩散法(AUC=0.8543,Q*=0.7853)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AUC=0.719 7,Q*=0.668 7)。结论血清学技术是一种很好的农民肺诊断手段;免疫过滤法、平板双向扩散法血清学技术对农民肺诊断效能较高。
王群许蕾刘军赵明静王笑歌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大棚肺META分析
曲马多自控镇痛在开胸术后的应用
2005年
目的比较曲马多自控镇痛法和传统肌注镇痛法在开胸手术后止痛中的应用。方法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静脉曲马多PCA组)和B组(传统肌注哌替啶组),观察术后患者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满意度和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意度及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PCA镇痛安全有效,并且优于肌注镇痛药。
刘军
关键词:曲马多自控镇痛法开胸术给药模式
颈部异位胸腺肿瘤的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05年
刘军
关键词:手术治疗肌无力病理学检查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胸外科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应用肋闻神经冷冻技术对开胸术后的冷冻止痛效果。方法100例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冷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冷冻治疗组患者在关胸前,分别将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部位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处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术后胸痛进行评级,并观察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进行术后肋间神经功能恢复的随访。结果冷冻治疗组总的止痛有效率(0~4级)为92%,平均VAS评分2,40;对照组无0级及1~2级病例,轻微疼痛仅为4%,平均VAS评分8.56。两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肋间神经冷冻进行开胸术止痛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其他止痛方法不具备的临床应用优势,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然刘军石文君
关键词:肋间神经冷冻技术止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