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容
-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 紫山药中硒元素富集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紫山药对硒元素的富集特征,本研究通过田间叶面喷施及根施微生物纳米硒肥试验探究紫山药对硒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比根施更有利于紫山药对硒的富集;叶面喷施微生物纳米硒肥浓度为30 mg/L时,紫山药富集硒的含量是对照组的44.76倍;微生物纳米硒肥比亚硒酸钠更有利于紫山药对硒的富集;蛋白质与硒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3。本研究采用微生物纳米硒肥来提高紫山药含硒量,为该纳米硒肥的合理施用及效果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开发含硒紫山药奠定基础。
- 陈春秀雷建容胡文肖春杨晶阳路芳
- 关键词:紫山药硒
- 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性评价指标筛选被引量:11
- 2016年
- 干旱是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耐旱小麦的评价指标和农艺特征,为筛选小麦抗旱材料及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水分处理,副因素为小麦材料,研究了100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在全生育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农艺性状特征和抗旱性评价指标。小麦全生育期水分处理设置了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干旱胁迫采用干旱棚胁迫。结果表明,抗旱系数DC与干旱胁迫下产量(Yd)和正常供水下产量(Yw)无显著相关性。抗旱指数DI与Yd相关系数为0.8696,与Yw加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602)。算术平均生产力MP与产量(Yd和Yw)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6和0.7101。几何平均生产力GMP与Yw的相关系数为0.9482,与Yd的相关系数为0.6929。耐旱指数DTIv与Yw的相关系数为-0.3892,与Yd的相关系数为0.5368。干旱胁迫下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量、小穗数、单株分蘖数与小麦的抗旱性关联度很高,关联度分别为0.9397、0.9386、0.9201和0.9187。抗旱指数和算术平均数能反映在干旱胁迫和非水分胁迫下材料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可作为抗旱筛选的首选指标。干旱胁迫下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量、小穗数和单株分蘖数是小麦抗旱性评价较为直观的农艺性状。
- 杨玉敏杨武云陈尚洪雷建容阳路芳陈春秀张奇程洪林刘定辉
- 关键词:小麦抗旱指标农艺性状
- 籽粒镉积累不同的小麦在不同镉环境下籽粒养分特性
- 2024年
- 【目的】明确籽粒镉(Cd)积累不同的小麦在不同Cd土壤中籽粒Cd及其他养分的特性,筛选籽粒Cd低积累、有益养分高积累材料。【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5份小麦籽粒Cd高积累和5份籽粒Cd低积累材料在不同Cd土壤中小麦籽粒中主要营养元素、有益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籽粒Cd含量与土壤中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Cd低积累小麦在不同Cd土壤中籽粒Cd迁移系数较低,籽粒Cd高积累小麦从土壤中吸收Cd转运至籽粒的效率较高。籽粒Cd低积累小麦中籽粒N、P、K、Cu和Mn含量随土壤Cd浓度的升高而降低,Ca、Fe含量随着土壤Cd浓度的升高而上升,Mg、Zn含量变化受土壤Cd含量影响不明显;高Cd积累小麦籽粒P、K、Ca、Mg、Zn和Fe含量随土壤Cd浓度提高而升高,籽粒Cu含量随土壤Cd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籽粒N、Mn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籽粒Cd低积累和籽粒Cd高积累从土壤中吸收和转运Cd及其他养分到籽粒中的响应差异较大,籽粒Cd高积累小麦Cd耐受性较强,与多数中微量元素含量具协同作用,而籽粒Cd低积累小麦Cd耐受性较差,与多数中微量元素含量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 杨玉敏万洪深叶美金万洪深肖春杨凡何娟雷建容杨晶雷建容李俊陈春秀杨武云
- 关键词:CD中微量元素小麦
- 蚕桑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平衡下的“四链”重构被引量:2
- 2022年
- “四链”重构是近年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新理念。本文基于对蚕桑产业的SWTO分析结果,探索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平衡下蚕桑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利益链的发展方式。在实体经济方面:延伸蚕桑的产业链,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开发多元价值体系;优化产业的供应链,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利益链,实现互利共赢。在虚拟经济方面:线上线下推动蚕桑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产业的绿色生态价值,强化线上供应新模式,引导健全服务体系建设。“四链”重构有望实现蚕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这对探索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 雷建容黄雯澜张建华唐甜郭海霞谢茜王谢
- 关键词:蚕桑产业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
- 一种土壤样品取样缩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样品取样缩分装置,属于筛分固体物料领域,该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取样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支杆、第一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竖向支杆为至少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分别与第一竖向支杆相...
- 阳路芳雷建容陈春秀胡文肖春杨晶田丽何娟
- 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29个乡镇500个土样的有机质和全氮的检测发现,川中丘陵区有机质含量为7.48~43.05 g/kg,平均为18.53 g/kg,主要处于Ⅱ级丰富水平和Ⅲ级中等水平,Ⅱ级和Ⅲ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3.4%和27.4%。全氮含量为0.55~2.55g/kg,平均为1.27 g/kg,含量主要处于Ⅱ、Ⅲ和Ⅳ级,各级所占比例分别为49.8%、21.6%和22.4%。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9,线性回归方程为TN=0.053OM+0.29,换算系数0.046~0.103,平均0.070。
- 雷建容莫太相李孝东张庆玉张冀田丽杨玉敏唐莲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有机质全氮
- 土壤有效硅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改进研究
- 2024年
- 为明确有效硅检测方法试液制备摇匀的处理条件,以达到每个样品浸提条件一致,保证数据准确度和精密度,对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进行探索研究。采用粘性较重的黄壤进行预试验,使用恒温振荡器,筛选较优的浸提转速和时间,再用标准物质考察准确度和精密度。预试验筛选出3组较优的处理分别是180 r/min-3 min、200 r/min-1 min、200 r/min-3 min,用标物对3种处理进行验证后,200 r/min-3 min处理有效硅的浸出量最大,准确度满足要求,精密度更高。土壤有效硅检测试液的制备可用恒温振荡器代替恒温箱保温5 h,每隔1 h在200 r/min下振荡3 min即可达到检测要求,使待检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完成浸提,对粘性较重的土壤同样适用。
- 田丽何娟曾洁云阳路芳杨晶雷建容
- 关键词:土壤有效硅
- 钾在四川省4种典型土壤中的淋失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揭示不同类型土壤上施钾肥后钾在土壤中的淋失规律,本文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施钾肥条件下四川省4种典型土壤红壤、黄壤、酸紫土和碱紫土中的钾淋失量、土壤速效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施肥量均显著影响土壤钾淋失率。在4种供试土壤中,酸紫土的钾淋失率最高(0.45%~52.91%),碱紫土钾淋失率很低(0.14%~0.74%)。除碱紫土外,3种土壤钾淋失率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升高。常规施钾量条件下钾淋失量很小,未淋失的钾在红壤、黄壤和酸紫土3种土壤中都主要以有效态存在,平均占施肥量81.0%,并且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说明钾肥应作底肥一次施用,并且以适当深施为宜。本试验为科学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
- 张庆玉雷建容张冀杨玉敏阳路芳罗付香庞良玉涂仕华陈春秀张奇林超文
- 关键词:速效钾土壤类型
- 不同施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根及根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田间试验对8个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根和根瘤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碱性紫色土上,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的根长、根干物质重、根瘤数和根瘤鲜重差异显著。磷、钾和微量元素促进根伸长、根干物质量的增加、根瘤数和根瘤鲜重的增加。在光叶紫花苕的生长前期,不施氮会促进根伸长、根干物质量的增加、根瘤数和根瘤鲜重的增加,在生长中后期需要补充氮素满足生长。同时,根据地上和地下生长的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根干重和单株干重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高达0.93,根干重对单株干重直接作用的通径系数为0.7220。根据结果可推知,光叶紫花苕的生长过程中磷钾肥很关键,氮肥前期可不施,中后期要适量施用氮肥,会促进根和根瘤的生长,同时提高光叶紫花苕的产量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 张庆玉杨玉敏庞良玉张冀田丽雷建容冯文强
- 关键词:光叶紫花苕施肥根瘤
- 川农16和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被引量:2
- 2015年
- 以四川地区代表性品种川农16和川麦4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全营养、氮胁迫、磷胁迫和钾胁迫下的生长、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氮磷钾胁迫显著降低川农16和川麦42有效分蘖、籽粒产量和养分积累,氮胁迫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磷胁迫,然后是钾胁迫。氮磷钾胁迫会促进二者株高增加,磷胁迫最明显。川农16和川麦42在不同处理下部位间氮磷钾积累量差异明显。氮磷主要积累在籽粒,氮在籽粒中分配率为67.64%~77.30%;磷在籽粒中分配率为59.05%~69.41%,磷在穗部分配率为84.73%~92.46%;钾主要积累在茎中,分配率为46.87%~55.72%。氮胁迫提高二者氮钾利用效率,降低磷利用效率;磷胁迫提高氮磷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钾胁迫提高钾收获指数,降低氮磷利用效率。川农16和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生长、养分积累、养分分配和养分利用差异明显。川农16在4个处理下最大分蘖、有效分蘖显著好于川麦42,川麦42的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以及单分蘖根、茎、叶和颖壳重显著优于川农16。磷钾胁迫下川麦42单分蘖根、茎、叶、颖壳和籽粒中氮磷钾积累高于川农16。同时,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籽粒中养分分配率较高,养分利用效率也较优。由此可推知,氮磷钾胁迫显著影响小麦的生长,小麦的穗数、穗重受遗传基因控制。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的农艺性状、养分积累、养分分配和养分利用方面优于川农16。
- 杨玉敏张庆玉李俊雷建容万洪深张冀王琴阳路芳田丽杨武云
- 关键词:养分胁迫养分积累养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