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珊珊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光纤
  • 3篇光纤光栅
  • 3篇光栅
  • 3篇长周期光纤光...
  • 2篇调制
  • 2篇调制结构
  • 2篇相移
  • 2篇相移长周期光...
  • 2篇晶体光纤
  • 2篇光子
  • 2篇光子晶体
  • 2篇光子晶体光纤
  • 1篇单模
  • 1篇单偏振
  • 1篇单偏振单模
  • 1篇新型光纤
  • 1篇折射率
  • 1篇折射率传感
  • 1篇熔接
  • 1篇双折射

机构

  • 6篇南开大学

作者

  • 6篇张珊珊
  • 5篇张伟刚
  • 4篇李晓兰
  • 2篇耿鹏程
  • 2篇阮隽
  • 1篇尚佳彬
  • 1篇刘卓琳
  • 1篇范弘建
  • 1篇殷丽梅

传媒

  • 2篇光电子.激光
  • 2篇光学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及其保偏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对纤芯附近引入两个大孔的光子晶体保偏光纤(PM-PCF)双折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调节大孔直径和小孔直径,给出PM-PCF最优化的设计参数。同时,在包层采用选择性填充方法,使双折射进一步提高。采用有限元法(FEM),模拟并分析了该光纤的偏振特性和基模模场分布。研究表明:采用本文方法使PM-PCF的模式双折射比普通PM-PCF提高了1个数量级,研究结果为高双折射PM-PCF的设计与研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分析方法。
张珊珊张伟刚刘卓琳李晓兰
关键词:高双折射
引入调制结构形成的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在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某一位置引入一段调制结构形成积累相移,提出了一种新的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结构的设计方法。基于光纤光栅相位匹配原理,给出了在引入的调制结构为均匀短周期光纤光栅,其折射率调制深度与原光纤光栅一致时,调制结构的参数(光栅周期和长度)与所引起相移大小的关系式,并采用传输矩阵法和CO2激光单面曝光的方法从仿真和实验方面对所提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表明:在长周期光纤光栅某点引入一段均匀短周期光栅调制结构能够形成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并且当其折射率调制深度与原长周期光纤光栅一致时,形成的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光谱只与调制结构的长度有关。
李晓兰张伟刚张珊珊范弘建殷丽梅
关键词: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调制结构
引入衔套调制结构形成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特性研究
2012年
通过在长周期光纤光栅(LPG)上某个位置引入一段衔套调制结构,设计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PSLPG),并采用传输矩阵法模拟了其光谱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在LPG某点引入衔套调制结构,当衔套调制结构都为均匀短光栅,且与被调制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相同但周期不同时,所形成的光栅仍旧可等效为一个单PSLPG,而引入相移量的大小相当于两个调制结构的分别引入相移量之和。最后采用CO2激光单侧曝光法写制技术对引入衔套调制结构形成的PSLPG进行了写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李晓兰张伟刚尚佳彬张珊珊
关键词:调制结构光栅设计
新型光纤M-Z干涉传感结构及特性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和工程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新型的监测用传感器,已成为当今学术界以及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电子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由于具有结构灵巧、质轻价廉、抗电磁...
张珊珊
关键词:光纤光学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纤熔接折射率传感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两个长周期光纤光栅级联透明现象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提出栅格周期、光栅长度、级联间距不同的两个长周期光纤光栅级联(CLPG)模型,采用传输矩阵法和耦合模理论对两个长周期光纤光栅级联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级联间距对CLPG透射谱损耗峰的位置影响很小;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对特定结构的CLPG,其数值模拟的透射谱为一条直线,出现"光栅透明"现象;依据建立的理论模型,分析并推导出"光栅透明"条件。在CLPG写制实验中,适当调整光栅周期和光栅长度,使其满足"光栅透明"条件,测量光谱显示CLPG透射率几乎为0 dB,实验证明了"光栅透明"现象的存在。
阮隽张伟刚耿鹏程张珊珊李晓兰
关键词:光栅光栅周期透射谱
新型宽带单偏振单模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被引量:10
2011年
基于折射率匹配耦合原理,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宽带单偏振单模光子晶体光纤,阐述了工作原理并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当中间纤芯和边芯之间空气孔1和2的直径为2.4μm时,波长在1.26~1.7μm的范围内,偏振相关损耗大于4.08 dB/m,单偏振单模的带宽高达440 nm;当空气孔1和2的直径为2.6μm时,在波长1.31μm处,x偏振模的限制损耗为26.93 dB/m,而y偏振模的限制损耗仅为0.01 dB/m,在波长1.55μm处,x偏振模的限制损耗为38.66 dB/m,y偏振模的限制损耗仅为0.05 dB/m。这种光子晶体光纤具有高带宽特性,并且在1.31μm和1.55μm两个通信窗口存在高相关偏振损耗。
耿鹏程张伟刚张珊珊阮隽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单偏振单模偏振相关损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