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铖
- 作品数:33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多元化主体参与社会救助被引量:3
- 2012年
-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形势十分严峻,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救助主体单一,政府部门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救助责任,其它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主体单一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地位,以企业、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为补充作用的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救助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 田丽娜任晓林毛铖
- 社会救助非政府主体参与机制研究——社会救助需要多元化发展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运用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理论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从社会救助非政府主体参与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上探讨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探讨非政府主体参与机制的建立,从而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 毛铖任晓林田丽娜
- 关键词:社会救助
- 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难问题的政策出路
- 2011年
-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推算,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亿人,而0至14岁流动儿童已达1410万。另据中国儿童中心最近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这些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
- 毛铖任晓林田丽娜
- 关键词: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抽样调查儿童中心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公益偏乡支教同行
- 2014年
- 弘扬中华文化,传递公益爱心,两岸四地的大学生们效法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教育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偏乡支教活动。"踏寻孔子行脚"与"携爱同行"偏乡支教的缘起与发展公元前500年,为传播教育,弘扬其"礼"与"仁"为核心的儒家理政之道,孔子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后人概而称之为"孔子行脚"。穿越时空到2008年,为传播公益与志愿服务爱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那些两岸四地的偏乡孩子送去希望与祝福,台湾师范大学发起了名为“烛光一百”的公益支教活动。
- 毛铖
- 关键词:支教活动中华传统文化公益传播教育两岸四地
- 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五重现实困境——对湖北十多个县市的实地调查被引量:9
- 2014年
- 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着服务意识滞后、服务主体多元却混乱共存、主体自身发展制约服务供给、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服务市场混乱丛生五重现实困境,且背后有其客观的现实原因。剖析五重现实困境,厘清背后的逻辑机理,才能找到解决之道,进而最终真正实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毛铖
- 关键词:农村社会化服务
- 浅析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难问题的政策出路
-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被称之为农民工的"附属品",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难问题与农民工问题一样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深层的体制原因,加上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阶段财政负担...
- 毛铖任晓林田丽娜
- 关键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户籍制度
- 地方政府创新的热点领域与制度化研究--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的调查评析
- 地方政府创新的形式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作为一个系统过程,地方政府创新有两个基本的向度:地方政府内部组织系统的创新;地方政府组织系统输出的创新,即它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地方政府内部组织系...
- 毛铖任晓林田丽娜
-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管理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
- 文献传递
- 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村服务体系社会化的耦合被引量:11
- 2021年
- 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耦合演进之路不可阻挡。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服务型政府理念,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治理的服务内核与社会化变革是其两大核心理论基底。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拉进了二者的距离,将二者紧密联结起来。以服务为内核的治理现代化进程,推动了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变革,为二者的耦合演进塑造了基础与条件。在历史的进程与实践的探索中,两大核心理论基底向历史进程中的“互构”关系,以及新时代征程中的耦合演进延展,进而共同构成多维理论支撑。农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历经若干历史变迁阶段,实现了二者间的“互构”。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征程,农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面临共同的现代化诉求、困境与挑战,二者高度紧密的耦合关系将进一步增强,也将向着更深更远的演进方向迈进。
- 毛铖
-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引领作用——基于南街村、周家庄与官桥八组的典型调查被引量:14
- 2019年
- 河南南街村、河北周家庄与湖北官桥八组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基层党建上所创造的典型经验,彰显出一个共性的启发,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键性引领作用。基于主观-需求视角与客观-功能视角,作用机理既来自主观上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的最佳选择,也来自党和国家所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在历史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变革的趋向与选择。而共生关系的实现,关键性引领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于农村基层党建这一催化剂的有力催化作用。
- 毛铖
-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农村基层党建
-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 2024年
-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农村“三块地”改革中的关键与难点,备受学界关注。纵观现有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丰富,多重视角中的改革实践路径、多元维度中的改革影响因素、多样向度中的改革作用机制,是研究的热点关切。从小范围探索到大范围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将会“由点到面”继续向前推进,并适时进入推开阶段。基于对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和对稳慎推进改革的基层实践需求的实证调查,未来有关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研究应当重点关注改革过程中的农民主体性参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助推农业强国建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实现,以及改革实践过程的评估与成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 毛铖曹迎新
- 关键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