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燕

作品数:118 被引量:672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3篇动脉
  • 18篇冠状
  • 16篇心肌
  • 16篇冠状动脉
  • 14篇心病
  • 14篇冠心病
  • 13篇介入
  • 12篇心肌梗死
  • 12篇药物
  • 12篇梗死
  • 11篇血管
  • 11篇老年
  • 9篇介入治疗
  • 8篇血压
  • 8篇急性心肌梗死
  • 8篇高血压
  • 8篇病患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心绞痛
  • 5篇心脏

机构

  • 74篇北京大学第三...
  • 27篇北京市和平里...
  • 17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103篇李海燕
  • 21篇郭静萱
  • 20篇毛节明
  • 18篇高炜
  • 18篇张福春
  • 17篇郭丽君
  • 17篇牛杰
  • 15篇张永珍
  • 13篇陈明哲
  • 13篇鄂立平
  • 7篇陈凤荣
  • 6篇赵一鸣
  • 5篇韩江莉
  • 5篇王贵松
  • 5篇郑红晓
  • 4篇何榕
  • 3篇曾琳
  • 3篇翟所迪
  • 3篇陈亚红
  • 3篇冯新恒

传媒

  • 8篇中华医学科研...
  • 7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首都医药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医刊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医药世界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型钠尿肽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5年
鄂立平李海燕佴静朱雪薇
关键词:B-型钠尿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早期心衰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
2014年
1病历资料 女性,56岁,间断胸痛8年,加重伴头晕、气短3d,入院。
赵威陈宝霞李海燕冯新恒郭丽君高炜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肥厚型心肌病哮喘患者高血压支气管病历资料
抑郁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现代医学新模式“生理-心理-社会”逐渐形成,情绪障碍与躯体疾病的相互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抑郁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30年单相抑郁障碍及缺血性心脏病将分别为全球第一及第二大疾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测从2011至2030年无论在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经济负担排名前两位的非传染性疾病分别为精神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针对抑郁与心血管病这两大类常见疾病的研究发现,抑郁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起着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的潜在病生理机制以及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当前此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抑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可能的病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郭京川李海燕蒋蔚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低收入国家缺血性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中等收入国家非传染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物质代谢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CVD)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临床特点认识,为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改善疾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9月在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43例CVD患者入院前3 d的临床资料,分为ESS组(28例)和正常甲状腺功能(EUT)组(115例),比较两组蛋白质、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及心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 ESS组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的自然对数(lg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小于EUT组(均P<0.05);ESS组血尿素氮(BUN)、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CRP)和B型脑钠肽(BNP)的自然对数lgBUN、lgFFA、lgCRP和lgBNP以及血白细胞(WBC)和嗜中性粒细胞(NEU)均高于EUT组(均P<0.05);两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肌酐(Cr)、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自然对数lgCr、lgFBG和lg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VD合并ESS患者存在严重代谢紊乱,包括合成代谢减低、分解代谢增强、被掩盖的胰岛素抵抗和FFA氧化增强,同时伴有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心功能下降。
王美玲李海燕鄂立平崔晓婷于萍
关键词: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游离脂肪酸B型脑钠肽
硫酸羟氯喹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医疗形势十分严峻,潜在治疗药物、疫苗与干细胞替换方法不断涌现,寻找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最佳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氯喹在小样本临床试验中展现了优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的临床抗病毒治疗效果。鉴于羟氯喹具有与氯喹相似的作用机制,且在治疗疟疾和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比氯喹更好,因此我研究室现针对羟氯喹的临床药理学特征进行综述,希望从临床药理学与定量药理学角度为羟氯喹临床验证提供理论支持。
崔诚么雪婷涂思琪谢洁恩李海燕刘东阳
关键词:羟氯喹临床药理
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10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首次PCI治疗前均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计算CCS;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记录有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以及再发心绞痛入院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结果 CCS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42,P=0.000),男性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中CCS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90.8±764.5比352.8±336.3,t=2.25,P=0.026)和非糖尿病患者(693.3±912.4比413.0±464.1,t=2.11,P=0.037)。平均随访15个月(3~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CS≤300,CCS301~1000和CCS>1000的患者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比81.6%比62.5%,Logrank7.49,P=0.024)。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脂血症、多支病变、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及PCI并发症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CS>1000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较CCS≤300的患者增加3.44倍(HR=3.44,P=0.043)。结论 CCS是预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何榕韩江莉许佳文郭丽君张福春牛杰李海燕张永珍王贵松郭静萱毛节明高炜
关键词:钙质沉着症冠状动脉疾病预后
氯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药理学综述被引量:6
2020年
最近我国科学家发现氯喹具有体外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活性。氯喹在临床上已有70多年的使用历史,安全性证据较多。氯喹体外抗病毒活性与瑞德西韦相近,初步临床研究发现氯喹临床疗效优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并可能具有抑制重型患者免疫风暴和预防性用药的潜力。目前已开展多项临床研究评价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疗效,但鉴于患者病情复杂,人群多样,而氯喹治疗COVID-19的给药剂量、频率和持续时间未经充分验证,可能会导致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尤其是在老年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患者。本文对氯喹的临床药理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氯喹治疗COVID-19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么雪婷崔诚刘东阳李海燕
关键词:氯喹临床药理学
冠心病心绞痛不可忽视的病因——脊柱性胸痛
中老年人出现心前区疼痛,往往认为是冠心病的症状,有的人未经过明确诊断,就盲目服药,而经住院详细检查却无支持冠心病心绞痛的依据,但根据病人颈、胸、背症状检查,发现有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颈椎病存在,在经扩冠、抗凝、营养心肌和活...
彭荣立李海燕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中药离子导入手法治疗
贝尼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贝尼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5 8例门诊高血压病患者接受贝尼地平 4~ 8mg/d治疗 8周 ,以 38例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 ,测定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和对照者的血浆CGRP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CGRP水平较对照者明显降低 (最小值 :1 2 8比 39 95ng/L ;最大值 :4 3 72比 15 5 5 9ng/L ;P <0 0 0 1) ;高血压病患者经贝尼地平治疗 2周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之后维持治疗 8周血压稳定 ,血浆CGRP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最小值 :2 84比 1 2 8ng/L ;最大值 :12 3 99比 4 3 72ng/L ;P<0 0 0 1)。结论 钙拮抗剂贝尼地平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明显升高高血压病患者血浆CGRP水平。
靳文英孙威张永珍李海燕陈明哲郭静萱
关键词:贝尼地平高血压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机理和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1年
临床上常用的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抗菌素和抗组胺类药物也可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主要机理与抑制心肌细胞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相关。正常情况下发生概率极低,但当存在各种危险因素时发生率明显增高。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基因的易感性如存在亚临床型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或基因的变异、合并用药、老年、女性、低血钾、严重心动过缓、基础心脏疾病和肝肾功能异常等。正确认识其发生机理和相关危险因素,可保证临床医师有效而安全地使用药物。
侯静波李海燕高炜张媛
关键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QT延长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