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峻松
-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地理国情要素的教育均等化空间统计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研究国情,可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基于地理国情要素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地理国情监测要素在教育均等化研究中的应用。
- 周峻松李石华雷冬升
-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教育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
- 抚仙湖流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有效保护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推进其可持续发展,对抚仙湖流域土壤侵蚀情况进行遥感监测研究。采用"3S"技术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基础,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模型,估算抚仙湖流域1974—2014年的水土流失量,并探讨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抚仙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降雨量的影响;(2)土壤侵蚀量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强度土壤侵蚀量的变化表明其水土流失经历了先加剧后缓解的变化过程,流域部分敏感区土壤侵蚀程度不断加剧;(3)流域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基本分布在抚仙湖的东西两岸以及南岸的部分区域。
- 马骊驰王金亮李石华周峻松金宝轩
- 关键词:土壤侵蚀遥感监测USLE模型生态环境抚仙湖流域
-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提取与质量控制探讨被引量:4
- 2019年
-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是基于矢量成果数据提取的反映地理空间变化、加强数据应用性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主要服务于地理国情数据动态更新与资源管理综合决策等。变化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相关决策正确与否,优化提取技术和加强质量控制能明显提高数据质量和提取效率,为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保障。本文结合昆明市呈贡区2015-2017年变化信息提取案例,从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成果应用局限性问题出发,制定了空间位置结合字段分析的提取方法与技术,探讨了变化信息提取质量控制过程和常见质量问题,为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数据的应用提供思路和方向。
- 许凯周峻松杨帆
-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
- 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研究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和分析是LUCC 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模型可深入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成因、过程,预测其变化趋势.以抚仙湖流域的20...
- 李石华周峻松金宝轩王金亮
- 关键词: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 近40年来抚仙湖面积时空分异遥感动态监测被引量:6
- 2018年
- 湖泊面积的变化能反映区域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对研究区域的气候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RS、GIS技术的支撑下,以MSS、TM、ETM+、OLI遥感影像,彩红外航片,Quick Bird、World View-2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资料和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利用膨胀型和腐蚀型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抚仙湖1974、1977、1987、1993、1996、2000、2001、2002、2004、2005、2006、2009、2012、2014、2015年共15个时段的湖体边界,计算其面积,并分析抚仙湖岸线和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结合流域的气象、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岸线和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驱动因子并构建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1974年以来,抚仙湖岸线和面积的变化趋势都是增大-减小-再增大,2009年以后都在减小,且幅度较大,变化强度明显增强。(2)空间尺度上,40年来,抚仙湖在各个方向上都有萎缩和扩张,变化趋势复杂,总体重心往南偏移。(3)灰色关联分析显示人为和自然因素与岸线和面积变化的关联度都在0.6以上,表明抚仙湖湖面变化是耕地、建筑用地、植被覆盖以及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年平均气温与岸线和面积的关联度分别达到0.935和0.993,表明年平均气温是引起湖面变化的主要因子。
- 杜石霞金宝轩李石华周峻松彭双云
- 关键词:遥感动态监测时空分异
- 抚仙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异及其与坡度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7年
- 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以1974—2014年间的10期Landsat 5/8影像和DEM数据,对抚仙湖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行政区划界资料、行业部门专题资料等,分析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异及其与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4—2014年,抚仙湖流域裸地(Ⅰ级)面积波动极小,低植被覆盖(Ⅱ级)、中低植被覆盖(Ⅲ级)、中高植被覆盖(Ⅳ级)面积变化波动大,变化趋势线数次出现谷值和峰值,高植被覆盖(Ⅴ级)面积则呈增加趋势。(2)坡度较小、地势较平缓的区域(0°~15°)以裸地和低植被覆盖为主;中低植被覆盖度、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地势比较陡峭的区域(>15°)。(3)抚仙湖流域各年份植被覆盖度Ⅰ级面积最大,1974,1977,1989,1996年Ⅱ,Ⅲ级面积较大,而Ⅳ,Ⅴ级面积较小;2000年后的Ⅱ,Ⅲ,Ⅳ级面积变化较小;2006,2009,2012,2014年Ⅳ,Ⅴ级的面积较大,Ⅱ,Ⅲ级的面积较小。
- 李石华金宝轩周峻松王金亮彭双云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抚仙湖流域
- 近40年来云南抚仙湖湖泊面积与体积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 湖泊面积的变化能反映区域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对研究区域的气候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RS、GIS技术的支撑下,以MSS、TM、ETM+、SPOT-5、Quick Bird、World View-2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
- 李石华周峻松金宝轩王金亮
- 关键词:遥感监测多元线性回归
- 文献传递
- 云南省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被引量:14
- 2016年
- 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推广使用的要求为指导,根据坐标系建立的原理,结合云南省现有测绘成果实际,利用布尔莎七参数模型和栅格模型法,开展了云南省省级基础测绘成果由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的残差中误差均在其反转时的残余误差范围内,证明了七参数法和栅格模型法是可靠的;2从对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来看,模型法比栅格法的改算点位残差小;3栅格模型改正法可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坐标改算,而七参数法可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或需要保持旧成果整体精度的坐标转换。
- 周峻松李石华李文华彭双云
- 关键词:栅格模型
- 时空过程对象的LULC时空演变分析算法
- 2019年
- 地理时空变化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用计算机技术来表达空间数据的时空变化独具前瞻性。从揭示LULC时空演变过程和挖掘时空演变规律出发,讨论了基于地类图斑的时空演变过程类型与判定方法,并构建了一种基于地类图斑的时空变化分析算法。通过对抚仙湖流域近40年来LULC时空演变分析,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地表覆盖等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分析,能较好地揭示地理要素及其属性在时间轴上的改变过程。
- 李石华汪祎勤周峻松金宝轩
- 关键词:LULC地表覆盖
- 2012—2015年中缅油气管道重要节点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陆上第三大能源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将改变其沿线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同时对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中缅油气管道沿线的国内11个重要节点和缅甸境内4个重要节点作为研究区,以2012年和2015年2期Landsat7 ETM+和Landsat8 OLI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算法提取2012年和2015年2期中缅油气管道沿线重要节点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分析2012年和2015年2个时期的中缅油气管道沿线15个重要节点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5个节点中,除德宏芒市、保山隆阳区、缅甸若开邦外,其他11个节点的土地覆被变化均在20%左右;(2)15个节点中,最主要的土地覆被变化为植被和裸土的相互转换,其次为其他土地覆被类型向建筑的转换;(3)由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辐射作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变当地的经济作物结构,因此造成大量的植被和裸土的相互转换,并造成建筑用地需求增加,出现大量的其他地表覆被类型向建筑的转换。
- 周峻松李石华
- 关键词:LANDSATETM+LANDSAT时空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