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硕柱
- 作品数:7 被引量:136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探讨被引量:4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CV)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前瞻性收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将颈性眩晕又分为一般性头晕和旋转性头晕2种。观察患者颈肩部压痛、颈椎不稳定和颈椎管内神经压迫情况。颈椎管内神经压迫根据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增生部位分为2类,即中央椎管区髓性压迫(5型8亚型)和侧方椎管区根性压迫(3型)。结果:大部分患者为轻型椎管内神经压迫(1-2型髓性压迫或1型根性压迫,57例),有颈椎不稳定(41例)和重型颈肩部压痛(48例)。另外,一般性头晕46例,旋转性头晕14例,前者椎管内神经压迫多数为中央型压迫(42例),后者多数为非中央型压迫(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是与颈椎间盘轻度退变相关的临床综合征,轻度颈椎间盘退变、颈椎不稳定、颈肩部疼痛对颈交感神经刺激的综合效应足够强大是颈性眩晕发病的充分必要条件,旋转性头晕可能与颈椎间盘非中央型轻度退变性压迫有关。
-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杨永辉
- 关键词:颈性眩晕颈椎病颈椎不稳磁共振成像发病机制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骨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4例PKP术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获随访12~57个月;根据病人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骨折,将病人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对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损伤节段数量、术前陈旧性楔形变椎体率及受累椎体数、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射量、术后有无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和胸腰椎结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病人术后再骨折13例(1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PKP再骨折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均低于未再骨折组(P<0.01),术前陈旧性椎体楔形变率、术后胸腰椎结构异常率高于未再骨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低、骨密度低、术前有陈旧性椎体楔形变及胸腰椎结构异常是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骨质疏松和胸腰椎结构的损伤程度是诱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 张军刘培太吴硕柱
-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胸腰椎骨质疏松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再骨折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和再骨折原因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椎体成形术(PVP或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止痛迅速、支持老年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1-3],因而现已得到广泛开展。然而,术后仍有不少患者残留腰背痛,影响患者早期下床和功能恢复,而术后再骨折又会给患者再次带来痛苦。而二者原因研究并不够清楚,本文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探讨。
-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
-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与半髋置换疗效观察
- 2020年
-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与半髋置换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将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1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应用半髋置换的1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Harris评分。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对照组优于观察组,下地负重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相比,虽手术时间等延长,但下地负重时间及髋关节功能均较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半髋关节置换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疗效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 吴硕柱
- 关键词:髓内针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 骶骨倾斜角和髂嵴连线对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骶骨倾斜角和髂嵴高度对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本院骨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单纯L_(4-5)或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骶骨倾斜角和髂嵴连线高度。骶骨倾斜角在腰椎CT正中矢状位上测量,两侧髂嵴连线高度于腰椎正位X线片上测量,将L_(4-5)椎间隙平均分为3等份,L_(4)和L_(5)椎体各自平均分为4等份,L_(4-5)椎间隙中1/3赋值0,上方为正值1~5,下方为负值-1~-5。结果两组骶骨倾斜角和髂嵴高度比较有显著差异,L_(4-5)组骶骨倾斜角和髂嵴高度显著高于L_(5)-S_(1)组(P<0.05)。结论高髂嵴、骶骨倾斜角度大的人群易发生L_(4-5)椎间盘突出;反之,易发生L_(5)-S_(1)椎间盘突出。
-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髂嵴连线
- 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被引量:5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门诊和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186例,其中男95例,女91例;年龄20~87岁,平均(51.1±14.5)岁。保守治疗54例,手术治疗132例。根据临床表现与腰椎影像学的关系,将患者分8种类型,1型:单节段型;2型:双节段型;3型:多节段型;4型:椎管狭窄型;5型:临椎病型;6型:跳跃型;7型: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型;8型:混合型。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20~40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比例、性别分布、责任间盘水平、极外侧突出、移行椎、退变性滑脱出现率以及影像学类型的差异。结果中年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老年组,青年组发病率最低。随着年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比例逐渐减少,女性比例逐渐增加。L 5S 1椎间盘比例逐渐降低,而L 4~5椎间盘比例逐渐增高,高位椎间盘比例也有逐渐增高趋势。极外侧突出、腰椎退变性滑脱比例逐渐增高,而移行椎比例呈逐渐降低趋势。影像学分型也逐渐趋于复杂。结论年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性别分布、椎间盘突出水平、腰椎退变及影像学类型有显著影响。
-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年龄性别
-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对比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索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格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经腹切口手术用于治疗贲门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钱锋唐征宇宋文泉张军柴殿波吴硕柱
- 关键词:PILON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