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璋淳

作品数:32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建筑科学
  • 8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光纤
  • 8篇地基
  • 8篇石坝
  • 7篇分布式光纤
  • 6篇堆石
  • 6篇堆石坝
  • 5篇传感
  • 4篇玄武岩
  • 4篇光纤传感
  • 4篇光纤传感技术
  • 4篇分布式光纤传...
  • 4篇分布式光纤传...
  • 4篇沉降
  • 4篇传感技术
  • 3篇应力
  • 3篇淤泥
  • 3篇离心模型
  • 3篇路堤
  • 3篇面板堆石
  • 3篇面板堆石坝

机构

  • 32篇南京水利科学...
  • 5篇河海大学
  • 5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南京嘉兆仪器...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中冶华天工程...
  • 1篇北京博泰克机...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江苏句容抽水...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32篇汪璋淳
  • 20篇何宁
  • 17篇何斌
  • 9篇周彦章
  • 9篇钱亚俊
  • 8篇张桂荣
  • 4篇高长胜
  • 4篇杨守华
  • 4篇张凌
  • 4篇阮怀宁
  • 4篇朱群峰
  • 4篇姜彦彬
  • 3篇李登华
  • 2篇王国利
  • 2篇张贤
  • 1篇李东兵
  • 1篇李国维
  • 1篇周荣官
  • 1篇杨明昌
  • 1篇马桂珍

传媒

  • 11篇岩土工程学报
  • 6篇水利水运工程...
  • 2篇水利与建筑工...
  • 2篇水利科学与寒...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利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第八届全国工...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表微变形远程监测雷达在大坝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大坝表面变形监测是大坝工程安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一种用于快速追踪地表微小变形的新型监测技术——地表微变形远程监测雷达,通过比对实验和应用实例详细分析了微变形监测雷达用于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工作中的性能指标,最后根据微变形雷达监测成果对"5.12"地震后紫坪铺水库大坝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何宁齐跃何斌汪璋淳
关键词:大坝
高面板堆石坝内部水平位移新型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中国高面板堆石坝设计理论及筑坝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传统测量手段难以适应300 m级高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的技术要求,亟需发展新型的高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技术。对提出的坝体内部水平位移监测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开展了详细的等比尺模型试验研究和原型坝监测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坝体内部水平位移新型监测技术用于300 m级高面板堆石坝最长1000 m的监测断面的沿程水平位移测量,其测量精度通过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均得到验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满足高面板堆石坝内部水平位移监测的工作要求。该新型监测技术在土石坝内部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应用中具备独特特性和优点,是高面板堆石坝内部水平位移监测的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监测技术。
何宁王国利何斌何斌周彦章汪璋淳李登华周彦章
关键词:高面板堆石坝分布式光纤
加筋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若干有限元建模类型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基于加筋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段分别建立单桩、群桩及全断面有限元模型,探讨几何模型、桩土接触等条件对系统变形、应力分布及荷载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路堤边界效应影响,全断面模型的沉降及荷载分配完成较快,应力比n、桩的荷载分担效率系数E均在路肩内侧附近达到最大值,且分别高于路中位置15.7%和5.2%。坡脚位置桩顶位移矢量角、桩的水平荷载及弯矩显著。单桩与群桩模型规律较为相近,沉降发展相对迟缓且略低于全断面模型。各有限元模型预测的最终状态的n,E及等沉面高度均正比于其桩土沉降差。统计表明单桩加固范围内实测与理论荷载误差可达-35.1%~58.5%,桩土竖向应力分布并不均匀。设置允许桩土发生相对位移的接触条件将增大沉降量及等沉面高度,并影响浅层桩身受力。桩承式加筋路堤有限元数值计算应优先选择考虑桩土接触条件的全断面模型。
姜彦彬姜彦彬何宁汪璋淳何斌
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力分布
复合地基离心模型试验桩土应力分布测试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基于PCC桩承式加筋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了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测试方法及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标定介质对土压传感器的系数有明显影响;桩帽及桩间土顶部的竖向土压分布都不均匀,其形心测点分别处于低应力区及高应力区,采用测量桩顶总荷载换算平均桩帽顶部竖向土压的方法更为合理。由不具有充分代表性的有限的测点所得土压通常无法真实地反映桩、土平均竖向应力。
姜彦彬姜彦彬何宁何斌汪璋淳朱锐
关键词:复合地基离心模型试验桩土应力比
管桩振动沉桩施工对地基软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饱和软粘土地基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形成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对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介绍了沉桩过程超静孔隙水压力计算方法和消散规律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照中远船务舟山造船基地船台管桩施工中地基软土超静孔隙水压力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比较吻合;对工程实测孔隙水压力和水平位移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管桩加固施工过程中对船台软土地基稳定安全的影响。
何斌于洋汪璋淳周荣官
关键词:管桩孔隙水压力
分布式传感光纤测量疏浚土大型充填袋变形被引量:2
2014年
港工建设中采用航道疏浚土作为新型筑堤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对于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制约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无法应用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测量充填袋充填、加载中袋体的受力及变形过程,针对高含泥量疏浚土大型充填袋袋体受力及变形监测等工程实践问题,通过室内标定试验和现场原型试验,开展了传感光纤选型、胶结固定及保护方式、测量精度及误差分析、工程原型应用测试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高含泥量疏浚土大型充填袋受力及变形测量的可行性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疏浚土大型充填袋袋体受力及变形监测中应选用柔性护套应变传感光纤,以柔性胶固定;选择合适的传感光纤能够使袋体受力及变形的测量精度达到±30με,监测空间分辨率0.1 m,最大应变测量范围30 000με;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疏浚土大型充填袋袋体受力及变形监测的可靠新型测量方法。
何斌汪璋淳何宁钱亚俊周彦章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二维变形监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科学合理的岩土体变形监测是岩土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分布式传感光纤测量技术特点,基于特殊设计的光纤变形试验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二维变形监测方法,开展了5类水平位移与沉降调节工况的传感光纤室内二维变形试验与2组堆石坝工程内部变形实测数据的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5类试验工况下40组试验测得其水平位移和沉降绝对误差均小于1 mm,该二维变形监测方法的变形监测性能优越。基于200 m级坝高堆石坝实测水平位移、沉降数据开展的室内模拟试验,试验结果在曲线形式及量值上均与实测结果吻合度均较高,406 m长的测量断面以测点间距为3.3 m的准分布式监测,测点沉降测量误差为cm级,水平位移测量误差mm级;说明基于分布式传感光纤技术的二维变形监测方法,可满足岩土体变形监测需要,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汪璋淳罗启迅孔洋何宁何宁蒋炳楠周彦章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误差分析堆石坝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高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23年
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是评价其变形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指标,针对传统监测技术在高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高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方法,在200m级高面板堆石坝中开展应用研究。对比研究了3种光纤布设方式(分别安装于45a型工字钢、6分镀锌钢管和保护沙层中)测量水平位移的可行性,3种布设方式实测结果最大平均差值均小于1.0mm,说明3种方式测量一致性较好。结合数值计算和传统水管式沉降计测量结果,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坝体内部变形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且沉降监测结果与水管式沉降计测得量值的平均误差小于10mm,表明本技术可以满足高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需要,验证了基于分布式传感光纤技术在坝体内部变形监测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何斌徐剑飞何宁何宁周彦章汪璋淳周彦章易伟
关键词:高面板堆石坝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在机加载条件下桩承式路堤离心模型试验设计
2024年
现有桩承式加筋路堤离心模拟技术存在诸多简化,忽略了模型应力历史的相似性。充分考虑几何布桩、材料特性、荷载及应力历史的相似性,优化设计了高重力场在机固结、插桩与路堤堆载的桩承式路堤离心模型试验方案。提出了对应在机加载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分别建立了对应模型尺度和原型尺度的桩承式路堤单桩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表明,模型尺度与原型尺度数值模型的桩土沉降曲线、荷载分担规律、路堤与桩身荷载传递、超静孔压分布均吻合,验证了桩承式路堤离心模型相似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离心模型试验方案能够反映桩承式路堤的变形发展、土拱效应与荷载传递特性,为在机加载条件下桩承式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奠定了重要的先期研究基础。
姜彦彬何宁何宁李国维汪璋淳
关键词:桩承式路堤离心模型数值模拟
高精度GPS实时变形监测系统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三差分量测算法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介绍了一种采用三差分量测算法的高精度GPS测量系统,并通过精度验证试验和工程应用来验证该GPS测量系统实时测量精度、测量技术、测量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试验和工程应用研究所取得的大量实测数据表明,采用三差分的GPS三维变形实时测量技术具备毫米级测量精度,测量简单,测量数据集中处理,监测效率高,具备远程数据采集、接收和传输功能;该高精度GPS测量系统是工程表面变形实时监测工作中的一种新技术,在工程表面变形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何宁钱亚俊何斌王国利汪璋淳李登华
关键词:GPS实时监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