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南省科学事业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三疣梭子蟹F型ATP酶β亚基(F-ATPaseβ)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及在家系近交中的变化被引量:4
- 2018年
- 采用RACE技术(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F型ATP酶b亚基(F-ATPaseβ)基因,命名为pt F-ATPaseβ。该基因c DNA全长为1965 bp,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571 bp和341 bp,开放阅读框为1053 bp,推测编码35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7.9 k Da,理论等电点为4.86。pt F-ATPaseβ氨基酸序列含有F1-ATPaseβ标志性蛋白结构域、AAA结构域和ATP-synt-ab-C结构域。同源性及系统分析显示,pt F-ATPaseβ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源性高达89%。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pt F-ATPaseβ基因在肝胰腺、肌肉、心脏、鳃、胃、肠、精巢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和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肠中最少。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各代pt F-ATPaseβ基因的表达量在肝胰腺和心脏中均下降且显著低于F_0代(P<0.05)。酶活检测结果显示,心脏中的ATP合酶活性从F6代开始出现下降且显著低于F_0代(P<0.05),但肝胰腺中ATP合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近交造成了三疣梭子蟹pt F-ATPaseβ基因表达及ATP合酶活力的衰退。
- 王竹青王竹青任宪云高保全刘萍张杰张杰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基因克隆近交
- 三疣梭子蟹Toll4基因克隆及其在病原和低盐胁迫中的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TLRs家族的一个新基因,将其命名为Pt Toll4。该基因c DNA全长为4276 bp,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339 bp和1252 bp,编码一个含有89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02.5 k Da、理论等电点为6.03的蛋白质。Pt Toll4蛋白是一个跨膜蛋白,存在胞外区LRR、LRRCT结构域及保守的胞内区TIR结构域。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t Toll4氨基酸序列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Es Toll2的同源性最高,为6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t Toll4基因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低。利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和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三疣梭子蟹进行注射感染,结果显示,经WSSV感染后,Pt Toll4基因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在6 h时出现峰值,为对照组的5.03倍(P<0.01)。经副溶血弧菌感染后,Pt Toll4基因仅在48 h略微出现上调,其余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测,Pt Toll4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应答WSSV的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此外发现,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Pt Toll4基因在三疣梭子蟹血细胞中的表达,这可能是导致低盐环境下三疣梭子蟹等甲壳类动物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由此推测,Pt Toll4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先天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研究为深入开展三疣梭子蟹和其他甲壳动物的免疫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 张杰吕建建刘萍吕建建王竹青刘萍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基因克隆先天免疫
- 三疣梭子蟹Drosha和Exportin 5基因克隆及其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Drosha和Exportin 5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Drosha基因长度为3443 bp,编码103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包含2个相邻的RNA酶Ⅲ结构域(RⅢDa和RⅢDb)和1个双链RNA结合结构域(dsRBD)。Exportin 5基因全长为5000 bp,编码120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包含1个Importin-βN-末端结构域(IBN-N)和1个核输出蛋白结构域(XPO-1)。同源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Drosha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高度相似,与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相似度最高,达94%。qRT-PCR分析结果显示,Drosha和Exportin 5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在精巢不同发育时期,2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在Ⅱ期(精母细胞增殖、分化期)表达量最高;在卵巢发育过程中,2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也大致相同,随着卵巢发育(Ⅱ~Ⅴ期)逐渐升高。研究表明,Drosha和Exportin 5基因可能通过调控miRNA的合成来影响三疣梭子蟹性腺发育过程,为深入解析三疣梭子蟹性腺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 张小辉孟宪亮孟宪亮刘萍高保全张杰刘萍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DROSHA基因克隆
- 中华鳖心肌成纤维细胞连续细胞系的建立
- 中华鳖是重要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动物,由于缺少商品化的细胞系,其病毒性疾病的防治研究难以深入开展;本研究旨在建立连续的中华鳖心肌成纤维细胞系。以中华鳖心肌组织为材料,采用半消化法对心肌组织进行消化,将心肌组织剪成1 mm3的...
- 郭海杰张杰秦杨蕾毛芝娟钱国英
- 关键词:中华鳖心肌成纤维细胞
- 三疣梭子蟹HMGBa基因克隆及其应答不同病原入侵的表达特征被引量:6
- 2017年
- 为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高迁移率族蛋白B(High-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HMGB)在其先天免疫中发挥的功能,利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了三疣梭子蟹HMGBa基因,命名为Pt HMGBa。其c DNA序列全长1030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UTR)为94 bp,3′端非编码区(UTR)为25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81 bp,编码一个含有227个氨基酸,分子量25.82 k D,理论等电点为5.94的蛋白质。Pt HMGBa蛋白包含2个HMG盒结构域和一个酸性尾部结构域。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HMGBa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HMGBa相似度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t HMGBa基因在血细胞和肝胰腺的表达量最高,在眼柄中表达量最低。在副溶血弧菌和WSSV感染过程中,Pt HMGBa基因在肝胰腺和血细胞中均出现了表达上调。其中,经副溶血弧菌感染后,该基因在上述2种组织中分别于48h和6h达到表达量的峰值;经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2种组织中均在12h达到表达量的峰值。结果表明Pt HMGBa基因参与了三疣梭子蟹抵御外来病原的免疫响应,研究为深入开展三疣梭子蟹和其他甲壳动物的免疫调控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杰张杰吕建建李健刘萍张小辉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基因克隆先天免疫
- 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消化系统组织学的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采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豹纹鳃棘鲈的消化道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构成,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短而粗,粘膜层向内腔突起形成纵行褶皱,上皮表层排列有杯状细胞。胃部膨大,为"Y"形,未见有杯状细胞,食道与胃的肌层均发达。幽门盲囊有3条,组织学结构与小肠相似。肠道在腹腔内呈"Z"形排列,比肠长为0.72±0.04,肠粘膜层向腔内突起形成发达的褶皱,多数形成二级褶皱,肠道各段均分布有杯状细胞。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三叶,胰腺在肝脏内呈弥散性分布,胆囊呈长条状。本研究讨论了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豹纹鳃棘鲈消化系统具备典型肉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特征。
- 张杰王永波李向民符书源郑飞刘金叶
- 关键词:组织学消化道消化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