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源

作品数:16 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幼鱼
  • 4篇盐度
  • 3篇对花
  • 3篇幼鱼生长
  • 3篇仔鱼
  • 3篇基因
  • 3篇初孵仔鱼
  • 2篇氧化应激
  • 2篇摄食
  • 2篇摄食节律
  • 2篇生理机制
  • 2篇能量利用
  • 2篇基因家族
  • 2篇LATEOL...
  • 1篇低氧胁迫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倒塌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能指标
  • 1篇性状

机构

  • 9篇教育部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北京市建筑设...
  • 1篇利津县双瀛水...
  • 1篇福建闽威实业...

作者

  • 16篇田源
  • 13篇温海深
  • 11篇张美昭
  • 10篇李吉方
  • 10篇张凯强
  • 9篇常志成
  • 5篇刘阳
  • 5篇王晓龙
  • 5篇王晓龙
  • 5篇李昀
  • 3篇陆新征
  • 3篇王伟
  • 2篇张晓燕
  • 2篇王伟
  • 1篇林旭川
  • 1篇叶列平
  • 1篇卢啸
  • 1篇曲哲
  • 1篇缪志伟
  • 1篇王海亮

传媒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鲈cox6a基因与相关miRNA的鉴定及其在盐度适应中的表达调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末端酶,COX6A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核编码亚基之一。为丰富花鲈(Latolabrax maculatus)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基础研究,进一步了解cox6a基因及相关miRNAs在花鲈渗透调节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本研究开展了花鲈cox6a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序列分析、cox6a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和急性盐度转换后的表达分析。此外,预测了可能靶定花鲈cox6a基因的miRNAs,并对其与cox6a基因的功能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鲈具有2个cox6a基因(cox6a1、cox6a2)。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确认了两个花鲈cox6a基因命名的准确性。多序列比对表明cox6a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尤其是C端。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花鲈cox6a1在垂体、脑、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cox6a2在心脏和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共获得4个可能靶定cox6a2基因的miRNA:miR-30e-5p、miR-223、miR-200a-3p和miR-155-5p,但没有发现可能靶定cox6a1基因的miRNA。qRT-PCR的结果显示,在花鲈适应低盐和高盐环境的过程中,cox6a1、cox6a2基因以及miR-30e-5p、miR-223、miR-200a-3p都呈现显著差异表达,而miR-155-5p仅在适应高盐环境时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表达。这表明,cox6a1、cox6a2基因和4个miRNAs在花鲈的渗透调节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其中miR-30e-5p、miR-223和miR-200a-3p的表达趋势与cox6a2呈负相关关系,以miR-223相关性最高。由此推测,miR-30e-5p、miR-223和miR-200a-3p不同程度地参与了cox6a2基因的表达调控。本研究为探讨花鲈适应不同盐度环境的渗透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王灵钰李昀董夕梦于朋张晓燕齐鑫田源温海深
关键词:MRNAMIRNAQRT-PCR
花鲈初孵仔鱼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及摄食节律研究
王晓龙温海深张美昭李吉方张凯强王伟刘阳田源常志成
花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被引量:32
2018年
为深入了解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本研究测量了105条2龄花鲈的眼间距(X_1)、体宽(X_2)、吻长(X_3)、头长(X_4)、躯干长(X_5)、尾柄长(X_6)、头高(X_7)、体高(X_8)、尾柄高(X_9)、体长(X_(10))、全长(X_(11))和体质量(Y)这12个形态学指标。通过模型拟合筛选,获得能够反映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的最佳模型;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计算了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确定了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定量分析花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体宽、体高、体长、全长与体质量的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0.85,方程分别为:y=0.045x^(2.459)、y=-1 059.959+20.392x、y=4.8×10^(-5)x^(2.785)、y=8.42×10^(-5)x^(2.616),初步得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19.770%),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中,剔除与全长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头高、体高、体长及回归方程中不显著的眼间距、吻长、躯干长和尾柄长,保留了体宽、头长、全长和尾柄高4个形态性状,其中体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2=0.547)。所选4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54,说明这些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906.939+16.033 X_2+2.199 X_4+0.773 X_(11)+6.127 X_9。研究结果表明,在花鲈的选育过程中,其体宽、头长、全长和尾柄高可作为重要的测量指标,为花鲈选种提供依据,保证选育效果。
胡彦波温海深张美昭张凯强刘阳王晓龙田源李昀
关键词:体质量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溶解氧水平对花鲈幼鱼氧化应激与能量利用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常志成温海深张美昭李吉方李昀张凯强王伟刘阳田源王晓龙
溶解氧水平对花鲈幼鱼氧化应激与能量利用的影响及生理机制被引量:41
2018年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的影响。本试验将花鲈幼鱼放置于低溶解氧水平下((1.56±0.24)mg/L)胁迫3、6、12和24h,然后在正常溶氧水平下((7.72±0.18)mg/L)恢复3和12h,分别测定了血细胞、血清代谢物以及不同组织中抗氧化酶与能量供应物质。研究表明:低氧胁迫能够使花鲈幼鱼的白细胞数目(WBC)、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上升(P<0.05),恢复正常溶氧后与对照组无差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甘油三脂(TG)的变化与血细胞变化规律较一致,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含量先显著下降(P<0.05)后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GST变化在肝组织中较敏感,可作为花鲈在应对氧化应激时的酶学指标;而肝脏中糖原和乳酸含量则在低氧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丙二醛(MDA)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组织中SOD和CAT活力在低氧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糖原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显示,低氧胁迫能够对花鲈幼鱼机体造成显著的氧化损伤,使血液生化指标、不同组织的相关酶活力及能量供应发生显著变化,而在恢复正常溶氧水平后又可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常志成温海深张美昭李吉方李昀张凯强王伟刘阳田源王晓龙
关键词:低氧胁迫血液生理生化氧化应激能量利用
花鲈早期发育过程的异速生长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解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本研究测定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日龄仔、稚鱼(0~33日龄)的全长,将身体各功能器官的生长变化与全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确定了其体长、体高、尾鳍长、吻长、眼径和头长的异速生长模式,得出各部位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根据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结合仔、稚鱼的生活习性,探讨了其早期生长发育模式和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不相同,重要功能器官优先发育,生产中可通过对拐点的把握,在对应阶段满足花鲈的营养需求,提高其苗种成活率。
王晓龙温海深张美昭李吉方方秀张凯强刘阳田源常志成汪晴
关键词:早期发育异速生长
盐度与pH对花鲈孵化、初孵仔鱼成活及早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为探究我国北方海域花鲈繁育适宜盐度和pH处理的设定,及促进早期花鲈苗种推广,本研究针对不同盐度(0、15、20、25、30、35和40)与pH(5.5、6.5、7.5、8.5和9.5)条件下,北方人工繁殖花鲈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及饥饿10 d后的存活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花鲈初孵仔鱼进行不投饵耐饥饿实验,记录每日存活率(SR)及最终生存活力指数(SAI)。最后观测低盐0、养殖盐度30与高盐45对花鲈早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北方海域花鲈受精卵适宜孵化盐度为20~35,以盐度25组孵化率最高,适宜pH为6.5~7.5,以pH 6.5组孵化率最高。低盐15组中,具最低的孵化率及最高的畸形率,但在最终饥饿SR的统计中,低盐15组的SR及SAI明显高于盐度30与35组,推测低盐15接近花鲈体液等渗点,降低了渗透调节中的能量消耗,更利于存活。初孵仔鱼饥饿实验中,盐度20组SR下降相对平缓,在第8天仍有12.66%的SR(其他组已为0)。饥饿1 d时,各pH组SR均小于90%,以pH 6.5组SR最高,为89.11%。与盐度处理组相比,花鲈初孵仔鱼对pH变化较为敏感,其孵化率及最终SR显著低于盐度处理组。花鲈早期幼鱼盐度处理组中,低盐0与高盐45将对此规格花鲈幼鱼产生较大损伤,以高盐45抑制最显著,应为苗种盐度推广的上限,而花鲈生长盐度30与各处理盐度相比,较适合花鲈早期幼鱼的生长。研究结果将为北方海域花鲈繁育适宜盐度和pH处理的设定,及提高花鲈孵化率、育苗成活率与早期苗种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刘阳温海深李吉方张美昭李昀王晓龙常志成田源
关键词:盐度PH
花鲈初孵仔鱼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及摄食节律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为确定花鲈仔鱼初次摄食的不可逆点(PNR),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花鲈仔鱼,在水温(21±1)℃、盐度26条件下,开展了初孵仔鱼的饥饿实验,研究了在饥饿状态下花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及投喂状态下仔鱼期的摄食节律。研究表明,花鲈仔鱼孵化后,4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入混合营养期,6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仅2d。饥饿组仔鱼生长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部分仔鱼身体出现畸形。白天为室内自然光照(500~800lx),夜间为人工光源(200~250lx),在此条件下,早期仔鱼(5日龄)在14:00和20:00摄食率高于50%;晚期仔鱼(11日龄)在08:00、14:00和20:00摄食率均高于50%,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研究结果表明,在(21±1)℃的水温条件下,花鲈仔鱼的最佳投喂时机在4日龄,9日龄至10日龄抵达不可逆点,仔鱼的主要摄食时间为午后到傍晚,夜间弱光照条件下也会进行摄食。
王晓龙温海深张美昭李吉方张凯强王伟刘阳田源常志成
关键词:仔鱼饥饿不可逆点摄食节律
花鲈Claudins基因家族的鉴定、进化分析及对环境盐度的表达响应
2022年
Claudin(cldn)是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重要功能和结构组件,通过控制细胞旁通路通透性参与渗透压平衡的调节。本研究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cldns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花鲈cldns基因家族共包含55个成员,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其中34个cldns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有对应直系同源基因,其余21个cldns是硬骨鱼所特有。选择压力分析显示预测的花鲈cldns蛋白的跨膜区域存在14个受正选择作用的氨基酸位点,这些正选择位点可能与家族内基因的多样性和功能分化有关。此外,基于花鲈鳃转录组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至少有24个cldns基因在鳃中表达,其中cldn8c、cldn10b、cldn10c、cldn10d、cldn27a和cldn30b在不同环境盐度处理后表达差异显著,表明其可能是花鲈鳃组织中调节渗透压平衡的候选功能基因。本研究成果为研究花鲈及其他广盐性鱼类cldns基因家族成员的渗透调节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俊杰于朋李昀田源张凯强王海亮齐鑫温海深
关键词:盐度进化分析
基于国内试验数据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指标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性能指标在性能化抗震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现有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国外试验数据库,在国内实际工程结构的应用中面临挑战。因此,文中收集了国内公开发表的132组钢筋混凝土柱和24组钢筋混凝土梁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数据,分析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的转角性能指标与试验转角之间的相对误差。研究发现,《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部分转角性能指标忽略了关键参数的影响,相对误差较高,各性能指标之间的安全冗余度相差较大。文中对此提出了修正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转角性能指标,更好地考虑了关键参数的影响,既降低了相对误差,又保证了安全冗余度的一致性,能够更合理地判断构件的损伤状态。
费一凡田源薛红京陆新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性能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