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洋

作品数:2 被引量:5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养分
  • 1篇引黄
  • 1篇引黄灌区
  • 1篇有效磷
  • 1篇时空变异特征
  • 1篇水稻
  • 1篇速效
  • 1篇速效养分
  • 1篇土壤
  • 1篇碱解
  • 1篇碱解氮
  • 1篇耕地
  • 1篇耕地土壤
  • 1篇灌区
  • 1篇红边参数
  • 1篇SPAD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篇常庆瑞
  • 2篇于洋
  • 1篇秦占飞
  • 1篇赵业婷
  • 1篇申健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引黄灌区水稻红边特征及SPAD高光谱预测模型被引量:26
2016年
叶绿素含量是评估水稻长势和产量的重要参数。为了实现快速而准确的叶绿素含量估测,以宁夏引黄灌区宁粳43号水稻为试验对象,通过不同的氮素水平试验,测定了水稻在拔节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和叶片绿色度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分析了水稻不同时期冠层光谱的红边变化特征,并建立了SPAD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水稻叶片SPAD值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期的变化表现为至抽穗期达到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冠层光谱反射率随供氮水平的提高在可见光波段降低,在近红外波段增加。冠层光谱的红边位置、红边幅值和红边面积从拔节期到抽穗期呈现出"红移",至乳熟期呈"蓝移"现象,三个红边参数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水稻拔节期是以红边面积为变量建立的模型对SPAD预测能力较好,而抽穗期和乳熟期则是以红边位置为参数建立的模型精度较高,与南方稻田叶绿素估算模型有所差异。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水稻SPAD值进行定量反演,可为西北地区水稻长势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秦占飞常庆瑞申健于洋刘佳岐
关键词:水稻SPAD红边参数
渭北台塬区耕地土壤速效养分时空变异特征被引量:29
2015年
为充分了解渭北台塬区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以渭北台塬典型农业县——蒲城县为例,基于该区1980年和2011年两个时期的实测样点速效养分数据,采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其耕地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的时空变异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11年,该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的块金系数增大,空间相关距缩短,标准化Z值降低,空间结构性特征减弱,随机因素作用增强。二者的平均含量分别提高84.32%、179.30%,呈现出原低值区增速快、高值区增速慢或略有降低的趋势;碱解氮/有效磷平均比值由7.22降至5.67,高、低值区发生逆转,氮磷失调问题得到改善,但仍高于农作物适宜水平。人为活动如施肥、灌溉等是土壤速效养分时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于洋赵业婷常庆瑞
关键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