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龙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信息不对称
  • 1篇道德风险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发展
  • 1篇电子产品回收
  • 1篇对称信息
  • 1篇逆向供应链
  • 1篇契约
  • 1篇契约设计
  • 1篇回收
  • 1篇激励机制
  • 1篇激励机制研究
  • 1篇激励契约
  • 1篇激励契约设计
  • 1篇供应链
  • 1篇非对称信息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李玉龙
  • 1篇范如国
  • 1篇姬晓辉
  • 1篇张蒙

传媒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信息不对称下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契约设计被引量:2
2016年
企业低碳减排中的低碳技术和减排努力程度属于私有信息时,政府需要甄别其碳减排的真实能力并对其减排努力实施有效的激励。针对上述问题,运用博弈论和激励机制理论,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并存且企业低碳技术为连续类型下的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契约;对比分析了只存在道德风险单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双重信息不对称时,政府的期望收益减少,企业的减排努力程度降低而收益增加;政府应针对不同技术类型的企业设计差异化的契约激励模式,不但可以起到自我选择的甄别作用,还能诱导企业提高低碳努力程度。
范如国李玉龙
关键词:激励契约低碳发展
非对称信息下电子产品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本文针对废旧电子产品市场中由再制造商和回收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研究了在回收商的回收能力和回收努力程度均为私有信息时,再制造商如何甄别回收商的真实能力并实施有效激励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运用博弈论和激励理论,构建了双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且回收商的回收能力为连续类型时的激励模型,并与单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进行对比,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双重信息不对称时,再制造商期望收益减少,回收商的回收努力程度降低而期望收益减少,系统绩效降低;针对不同类型的回收商设计差异化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甄别,而且可以诱导回收商提高回收努力程度。
姬晓辉张蒙李玉龙
关键词:激励机制电子产品回收道德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