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小霞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营养盐
  • 2篇颗石藻
  • 2篇CO2加富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1篇大洋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形态分布特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物地球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通量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象山港
  • 1篇南海西部
  • 1篇海-气
  • 1篇海表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6篇于培松
  • 6篇潘建明
  • 6篇蔡小霞
  • 4篇张海峰
  • 3篇胡佶
  • 2篇刘小涯
  • 2篇张海生
  • 2篇张海娜
  • 1篇韩正兵
  • 1篇孙维萍
  • 1篇赵晨辉
  • 1篇许欣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浙江近岸典型港湾的营养盐行为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象山港(2010年4月)、三门湾(2010年3月)及乐清湾(2009年4月)平水期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港湾水体营养盐的分布和行为特征。发现象山港具有3个港湾中最高浓度的PO43-和NO2-,分别为1.87和1.22μmol/dm3,三门湾则具有最高的NO3-浓度(61.0μmol/dm3)。三门湾的NO3-/PO43-比值高达43.0,其次是乐清湾(32.4)和象山港(27.5),水体富营养化特征明显。3个养殖港湾SiO32-浓度均与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在混合过程中均呈保守行为,这与硅酸盐的天然来源和港内较弱的生物吸收有关。乐清湾NO3-与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象山港和三门湾NO3-在混合稀释过程则表现为不保守,此外三门湾和乐清湾PO43-均表现为不保守行为,这主要由于NO3-和PO43-多样的人为来源和复杂的转移机制。另外,NO3-/SiO32-比值随盐度的变化表明象山港和三门湾在咸水端则均有较明显的硝酸盐输入,显然来源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水产养殖对海域氮和磷的负荷具有较显著的贡献。
蔡小霞潘建明于培松刘小涯孙维萍
关键词:营养盐象山港
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对海水酸化与营养盐胁迫的复合响应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选取了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作为实验对象,通过CO_2加富实验模拟海水酸化环境,分析了氮充足和氮相对不足条件下海洋颗石藻对海水酸化的生理响应。结果发现在两种营养盐状态下,CO_2加富均能一定程度促进大洋桥石藻种群增长与Chl a浓度的增加。对比两种营养盐状态,氮相对不足条件下的大洋桥石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最显著的提高,表明低营养盐浓度和低的氮磷比可能更有利于大洋桥石藻的生长繁殖。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酸化对大洋桥石藻的钙化作用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并且在氮相对不足条件下,大洋桥石藻的细胞个体变小及比表面积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寡营养的大洋上层水体,大气CO_2浓度升高会对大洋桥石藻的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可能刺激大洋桥石藻的生长。
蔡小霞于培松张海峰胡佶张海娜潘建明
关键词:CO2加富营养盐颗石藻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多次南极考察中雪龙号在普里兹湾海域获取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介于416.1×10-6—676.3×10-6之间,平均为543.5×10-6,主要由碎屑磷(平均为209.9×10-6)和自生磷(平均为137.7×10-6)组成。自生磷、有机磷呈现从湾东部至西部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这种分布与有机碳、生物硅等生源要素的分布以及上层水体生产力的高低相吻合,指示了其海洋生源属性;碎屑磷在湾西部含量较高,其分布与沉积物中铝、砂质的分布模式一致,表明其主要来自堆积在西部浅滩区域冰山携带的陆源砂质碎屑。可交换态磷(平均为36.0×10-6)和铁结合磷(平均为47.1×10-6)在沉积物中含量较低,分别受沉积物粒度和铁含量的控制,仅在湾东部和中心个别站位含量较高。生物可利用磷在湾东部和中心区域含量较高,可能与上述区域较高的生源颗粒物沉降速率有关,同时这些颗粒物可能吸附了水体中的磷进入沉积物中,导致对应底层海水磷酸盐浓度相对降低。
何乐龙于培松张海峰韩正兵蔡小霞潘建明张海生
关键词: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
南海西部秋季海表pCO_(2)分布与海-气CO_(2)通量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综合分析了南海西部2012年秋季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_(CO_2))分布及控制因素,估算并讨论了海-气CO_2通量及其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秋季南海西部海表p_(CO_2)变化范围为37.8~57.1Pa,均高于大气p_(CO_2),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研究海域海表p_(CO_2)分布主要受海水碳酸盐热力学的影响,海表温度(SST)是影响海表p_(CO_2)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在局部海域,海表p_(CO_2)分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控制。其中,越南东部局部海域表层海水受湄公河冲淡水的影响呈低盐特征,高p_(CO_2)的冲淡水团和离岸水团的混合作用直接影响该海域海表p_(CO_2)分布。此外,珊瑚礁的钙化活动造成南沙群岛弹丸礁西部海域出现表层p_(CO_2)极高值。秋季南海西部表层海水CO_2释放速率的分布格局主要受风速的控制。北部海域海-气CO_2分压差(Δp_(CO_2))低于中南部海盆,但其海表风速远高于中南部海盆,造成北部海域表层海水CO_2释放速率(2.9mmol C·m^(-2)·d^(-1))明显高于中南部海盆(0.9mmol C·m^(-2)·d^(-1))。海-气CO_2通量估算中不能忽视局部海域珊瑚礁代谢作用的影响。
许欣于培松蔡小霞潘建明胡佶张海峰
关键词:南海西部二氧化碳分压
CO_2加富对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生长及钙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在3个不同的CO2气体浓度(380×10-6、2 000×10-6和10 000×10-6)条件下培养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观察并测定了培养体系的碳酸盐系统参数以及藻细胞的生长与钙化的各参数,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O2加富对颗石藻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380×10-6组(参照组)的pH稳定在8.2左右,而2 000×10-6组降至7.7,10 000×10-6组则低至7.1。与参照组相比,2 000×10-6组的DIC浓度无明显升高,大致为1 900μmol/L,而10 000×10-6组则明显高于前两组,CO2加富对TA浓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380×10-6、2 000×10-6和10 000×10-6三组的平均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7 d-1、0.31 d-1和0.13 d-1,2 000×10-6组的细胞生长最快,而10 000×10-6组最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80×10-6组细胞表面有少数颗石粒,2 000×10-6组的藻细胞生物量和钙化作用显著提高,细胞表面的颗石粒数量较多,而10 000×10-6组的钙化则受到抑制,没有颗石粒。三组的细胞无机与有机成分比分别为0.39∶1、0.84∶1、0.2∶1。
蔡小霞潘建明张海娜于培松
关键词:CO2加富颗石藻
浙江三门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以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5种重金属(Zn、Cr、Cd、Cu、Pb)的含量分布、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sk Assessment Code(RAC)法、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分布整体表现为湾内高于湾外海域,人类活动是主要影响因素。运用BCR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分级提取,结果显示Zn、Cd、Cr、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Zn:79.20%~84.25%、Cr:93.24%~96.16%、Cd:34.71%~57.58%、Cu:66.06%~79.51%),而Pb以可还原态为主(56.58%~76.44%)。评价结果中,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均显示湾内的重金属污染比湾外严重,而RAC法指出Pb污染为湾外高于湾内海域;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RAC均指出Cd是主要污染元素;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中Pb则是主要危害元素,Cd次之。
赵晨辉赵晨辉胡佶刘小涯蔡小霞张海峰蔡小霞张海峰于培松
关键词:重金属赋存形态生态风险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