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 作品数:8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垃圾填埋场生化降解指标测试及液气产量评估 被引量:6 2021年 以上海某综合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钻取不同龄期的生活垃圾测试固液气生化降解指标,并对全场的渗滤液产量以及填埋气产量进行评估.经过测试和计算,该处区域已开始稳定产甲烷,进入慢速降解阶段.其中,固相垃圾样的C/L(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大部分集中在0.72~1.53之间;渗滤液pH值介于7.91~8.92,BOD介于1050~5780mg/L,COD介于2640~15200mg/L,NH_(3)-N介于2110~4360mg/L.引入固相、液相以及气相归一化指标β_(1)、β_(2)、β_(3),用于评估填埋场降解阶段.其中,β_(1)介于0.56~0.83,β_(2)介于0.65~0.76,β_(3)介于0.97~1.02.β_(1)与β_(2)能够作为判定垃圾场降解阶段的指标,但β_(3)只能作为判定垃圾场是否处于稳定产甲烷阶段的指标.另外,建立考虑垃圾压缩-渗流耦合作用的渗滤液产量计算方法,垃圾自身渗滤液产率在70%~80%左右;采用垃圾两阶段降解模型计算填埋气产量,随着垃圾停止入场填埋,填埋气可收集量快速降低,至2025a降至峰值的3.88%,至2040a降至峰值的0.08%. 柯瀚 徐兴 胡杰 张美兰 兰盛泽 徐辉 张晨晟 肖电坤关键词:垃圾填埋场 陈垃圾滚筒筛运动模式与筛分效率优化 被引量:8 2021年 推导陈垃圾在滚筒筛中的运动方程并求数值解,按最大位置角将陈垃圾运动模式划分成滚落、抛落、圆周运动,给出不同筛筒转速、半径、动摩擦因数下的运动模式判别云图.滚筒筛试验结果显示,陈垃圾运动的最大位置角随转速的升高先增大后不变,转速超过50 r/min后垃圾进行圆周运动.陈垃圾滚筒筛的筛分效率随转速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抛落差的增大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原料水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基于试验结果,给出滚筒筛最优转速取值云图,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垃圾动摩擦因数及滚筒半径选择最优转速,同时减小水的质量分数以提高筛分效率. 柯瀚 兰盛泽 张美兰 胡杰 胡杰 陈云敏关键词:滚筒筛 筛分效率 基于渗透特性的MSW颗粒组成和结构分析 2019年 在南方某填埋场埋深5~30m范围内取6组重约5kg的试样,对其进行筛分与分拣,研究垃圾颗粒组成随埋深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垃圾试样进行染色切片,对比分析上覆压力对垃圾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埋深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细颗粒(0D,即粒径<2cm)所占比例最大,几乎均超过50%,粗粒中2D颗粒所占比例最高,而塑料在2D颗粒中占比最大;随着荷载的增大,细粒含量增加,大孔隙和优先流通道减小.上覆压力主要通过减少垃圾内部孔隙通道,进而减小渗透系数;2D颗粒在荷载的作用下能定向排列,使渗流路径发生曲折,进而导致渗流各向异性.2D颗粒的定向排列是垃圾渗流各向异性产生的关键因素,其中塑料又是其最重要的因素. 秦蕊 柯瀚 胡杰 胡杰关键词:内部结构 竖井抽水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18年 城市固废由于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及分层填埋等原因,导致渗滤液运移存在明显的优先流及各向异性现象。在成都某填埋场开展多口竖井抽水及水位恢复试验,同时结合高密度电法技术(ERT)现场大尺度研究渗滤液分布及运移规律。多口竖井水位恢复试验显示填埋体内渗滤液运移具有明显的不均质性,表现为同一填埋场不同位置的竖井抽排性能差异较大,竖井周围垃圾渗透系数值分布范围为2.35×10-5-3.90×10-4 cm/s。竖井抽水下周围监测井的水位异常变化表明渗滤液补给存在明显优先流特征。ERT监测渗滤液抽水及回灌过程中堆体内电阻率变化,进一步揭示了现场渗流存在显著的各向异性和优先流特征,主要渗流路径与水平向呈0-30°。 柯瀚 胡杰 胡杰 孟猛关键词:填埋场 竖井 优先流 各向异性 高密度电法 高厨余垃圾填埋场降解稳定化规律及分阶段治理方式 2024年 我国和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厨余含量高,含水率高,填埋后生化降解稳定化规律与欧美国家的“干垃圾”有显著的区别,欧美国家的填埋场设计、运行及治理方法与技术难以解决高厨余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安全和液气污染控制难题。首先介绍生活垃圾降解-固结理论,该理论能够模拟生化降解-骨架变形-液气渗流-溶质迁移-热量传导耦合过程。基于该理论模拟分析结果,将高厨余垃圾填埋场降解稳定化过程分为快速降解阶段、慢速降解阶段及后稳定化阶段。然后介绍不同降解稳定化阶段填埋堆体治理策略和技术,包括液气分离立体导排、填埋气高效收集、好氧加速稳定化、快速注气处理与开挖筛分再利用。再者介绍填埋场液气污染阻隔管控技术,包括垂直阻隔和生态覆盖。最后介绍减污降碳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在深圳、武汉及温州典型填埋场的工程应用案例。 陈云敏 詹良通 胡杰 徐文杰 徐文杰 柯瀚 李育超关键词:好氧降解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稳定安全控制及生态环境治理实例 2024年 天子岭填埋场作为我国首座符合国家建设部卫生填埋标准的大型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填埋期间面临“超垃圾量、超警戒水位、超承载能力”稳定安全难题,停止填埋后面临封场和生态环境治理难题。在稳定安全控制方面,天子岭填埋场二期相继实施垃圾坝加高加固工程及液气立体导排工程,保障了填埋安全作业,尤其是2016年G20峰会期间日填埋量(8000 t/d)显著超过设计值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相继实施两期生态治理工程,其中一期以地下水污染控制为重点,实施了填埋场上游截渗、下游垂直阻隔工程;二期以堆体长期安全整治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建设液气导排、封场覆盖、植被恢复及智慧监测等。生态治理工程实现了天子岭填埋场的生态恢复和绿色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天子岭填埋场与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周边生态环境融合。 杨海本 胡杰 陈佳晴 兰吉武 兰吉武 徐帆平 詹良通磷石膏压缩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试验研究 2025年 本文钻取了某磷石膏库的原状磷石膏样,开展一维压缩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SEM),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表征孔隙尺寸、排列和形状的定量参数,研究原状磷石膏的压缩变形特性与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原状磷石膏的e-lgp压缩曲线为非线性,幂函数型压缩模型准确反映了磷石膏的应力-应变关系;随着深度增大,原状样的中、大孔隙面积明显减少,晶体破碎程度增大;深部样的团聚体和孔隙趋向于沿水平面排列,造成结构定向性增加;埋深增大使得中、大孔隙变得更细长和有棱角,但对微、小孔隙的形状特性影响较小;磷石膏的压缩变形是晶体结构破碎、断裂,中、大孔隙坍缩减少,骨架颗粒重排列以及碎屑物填充孔隙的过程。研究成果可为磷石膏库的设计、运营、维护提供参考。 张鹏泽 兰吉武 胡杰 张帅 柯瀚 柯瀚关键词:磷石膏 压缩性 扫描电镜 微观孔隙结构 各向异性 基于优势流及各向异性随上覆压力变化的填埋体饱和渗流模型 被引量:8 2016年 生活垃圾由于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及分层填埋,其孔隙呈不均匀分布,并且水平向多于竖向。填埋体中的渗流存在明显的优先流效应,各向异性显著并受上覆压力等因素影响。基于Poiseuille方程,根据上覆压力作用下生活垃圾孔隙形状、孔隙尺寸分布及孔隙排列方向分布特征,提出了基于优先流及各向异性的饱和渗流模型。揭示了新鲜生活垃圾分布变化规律,0~200 k Pa,大孔隙逐渐消失,平均孔隙直径与可排水孔隙率呈指数下降,孔隙排列角度逐渐水平向倾斜。采用新建饱和渗流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确定采用可排水孔隙率可比总孔隙率更好地模拟垃圾孔隙渗流特性。渗流由大孔隙优先流主导,0~600 k Pa内计算获得新鲜垃圾水平向饱和渗透系数变化范围为10^(-2)~10^(-5)cm/s。给出了渗流各向异性值的计算公式,渗流各向异性值大体随上覆压力增加而增大,并与初始孔隙排列角度相关;0~600 k Pa内计算得新鲜垃圾渗流各向异性值变化范围为1~10。 柯瀚 吴小雯 张俊 陈云敏 胡杰关键词:孔隙分布 优先流 各向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