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林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省神经再生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快肌与慢肌失神经支配后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快肌(胫前肌)与慢肌(比目鱼肌)在失神经支配过程中的形态学差异。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系统分析失神经支配过程中胫前肌与比目鱼肌在形态学方面的变化。结果: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将比目鱼肌的萎缩程度与胫前肌相比,显示比目鱼肌的萎缩程度较胫前肌严重,主要表现在比目鱼肌的肌肉湿重比较小、肌纤维截面积比率较低、超微结构较不完整、运动终板破损较严重。结论:失神经支配后慢肌萎缩程度较快肌严重。
- 沈筠恬喻妙梅仇嘉颖孙华林丁斐
- 关键词:神经损伤快肌失神经支配肌萎缩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在大鼠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变化
- 2014年
-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与比目鱼肌的蛋白表达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通过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i TRAQ)技术方法分析胫前肌与比目鱼肌在失神经支配后的蛋白表达变化,比较差异表达的蛋白在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的差异,筛选出在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变化差异显著的关键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其表达,进一步通过体外方法验证关键蛋白的生物学作用。结果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萎缩速度和程度明显大于胫前肌(P<0.05,n=20),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有30个蛋白在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表达变化差异较为明显,这些蛋白主要包括代谢相关蛋白、伴侣蛋白、收缩蛋白以及信号分子等,其中TRAF6在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中表达显著上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蛋白质组学的结果,TRAF6的靶基因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和肌肉萎缩盒F基因(MAFbx)在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也高于其在胫前肌中的表达(P<0.05,n=6);为了进一步探讨TRAF6对肌萎缩的影响,在肌管中转染TRAF6 siRNA和对照siRNA,然后用地塞米松诱导C2C12肌管萎缩,发现TRAF6 siRNA转染组肌管的直径明显大于转染对照siRNA组(P<0.05,n=6);TRAF6、MuRF1和MAFBx在TRAF6 siRNA转染组肌管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转染对照siRNA组(P<0.05,n=6),结果提示TRAF6 siRNA有效抑制了靶基因TRAF6的表达,也同时抑制了其下游靶基因MuRF1和MAFBx的表达。结论 TRAF6在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胫前肌中的表达,抑制TRAF6的表达可以减轻地塞米松引起的肌管萎缩,由此推测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萎缩较胫前肌严重可能与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中TRAF6的升高更显著有关。
- 孙华林陈燕飞仇嘉颖王超顾晓松丁斐
- 关键词:肌萎缩免疫印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