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淑梅

作品数:2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烟台南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羊毛
  • 4篇织物
  • 4篇纤维
  • 4篇校企
  • 4篇混纺
  • 3篇抗静电
  • 3篇纺纱
  • 3篇纺织
  • 2篇导电纤维
  • 2篇织物整理
  • 2篇生产工艺
  • 2篇染色
  • 2篇校企合作
  • 2篇纺织工
  • 2篇纺织工程
  • 2篇疵点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科技创...
  • 1篇弹力织物
  • 1篇蛋白

机构

  • 20篇烟台南山学院
  • 7篇山东南山智尚...
  • 2篇孚日集团股份...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作者

  • 20篇张淑梅
  • 13篇王文志
  • 3篇刘美娜
  • 2篇孟翠玉
  • 2篇王晓
  • 2篇张国生
  • 1篇周天胜
  • 1篇姬春林
  • 1篇左洪芬
  • 1篇高晓艳
  • 1篇王府梅
  • 1篇赵玉
  • 1篇金晓
  • 1篇殷秀梅
  • 1篇宋绍华
  • 1篇张媛媛
  • 1篇刘媛媛
  • 1篇魏春光
  • 1篇陈健
  • 1篇潘峰

传媒

  • 13篇毛纺科技
  • 1篇纺织学报
  • 1篇服装设计师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纺织科技进展
  • 1篇当代农机
  • 1篇才智
  • 1篇商业2.0(...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技创新视野下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1年
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始终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物质需求的增多,科技创新进步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尤其是中高层收入人数的增多,并在他们的消费推动下,使得纺织服装行业消费需求从原本的“物美价廉”向当下的“品质兼优”转变,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压力。本文以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为例,先分析它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从科技创新视角下提出几点发展策略,希望能对研究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提出一些可参考性的建议。
左洪芬王吉祥张淑梅魏春光宋向前刘媛媛
关键词:纺织服装
羊毛/竹炭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开发
2025年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2%,异戊酸减少率达87%,负离子发生量达1 030个/cm^(3),远红外发射率达0.93%,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65%。该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除臭、远红外和负离子保健等多重功能,丰富了羊毛织物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对羊毛织物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张淑梅杨子烨张艳刘美娜王文志郭小云
关键词:羊毛混纺面料抗菌吸湿透气
多羧酸型染料用于海藻酸纤维的染色研究
2018年
文章介绍了海藻酸纤维的结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选用多羧酸型染料对海藻酸纤维进行染色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采用多羧酸型酸性黄4对海藻酸纤维进行染色上染百分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染液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浴比、锌离子浓度等,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确定出不同染色参数下的上染百分率曲线,得出多羧酸型酸性黄4染色海藻酸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锌离子质量百分数10%、pH值5、温度60℃、浴比1∶30、时间60min。该研究可以为多羧酸型染料在未来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海藻酸纤维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张淑梅孟翠玉邵慧聪王文志
关键词:海藻酸纤维上染百分率
校企协同视角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探究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校企共同开发特色课程体系、搭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共建创新型教师队伍,推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了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和评价机制,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氛围,并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保障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张淑梅左洪芬王文志赵亮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毛/涤轻薄哔叽生产工艺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轻薄毛/涤高支哔叽面料品质要求较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工艺参数,并通过过程调节达到最合理的水平。文章通过原料的选取及配比,高支纱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织造前经纬纱的准备,整经、上浆以及织造工艺参数的合理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得出,轻薄毛/涤高支哔叽的原料选择、纱线质量控制是前提,织造前经纬纱的准备是关键,织造工艺参数的合理配置是保障,织造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容忽视。
张淑梅王文志王府梅张国生
关键词:高支哔叽生产工艺
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指出了在产教研融合的背景下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是校企协同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阐述了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的意义,分析了目前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企间人员双向流动的对策。
张淑梅王文志曹贻儒张媛媛
关键词:高校教师
麻赛尔/棉混纺巾被产品的设计开发被引量:1
2018年
在介绍麻赛尔纤维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先进巾被产品纺纱、染整、织造等配套设备,探讨麻赛尔/棉混纺纱在巾被产品中的应用开发。通过生产实践,确定麻赛尔巾被产品从纺纱、染色、织造到后整理各工序的工艺要点,解决了巾被产品毛圈蓬松、柔软及吸水性等问题,使巾被产品既柔软蓬松又保持良好的吸水性,从而为麻赛尔纤维及其性能相近的纤维在巾被产品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张淑梅宋绍华张鑫王文志
校企合作下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纺织工业"十三五"纺织强国发展目标,纺织工程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纺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提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搭建"校企顶岗实践、专业创新工作室、专业竞赛、国际合作"教育教学四平台,共同构建"1.5+1+1+0.5"的创新人才分段培养模式,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并举的教学团队,完善与培养目标、过程及结果相适应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协同培养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高素质纺织创新应用型人才。
张淑梅王文志张国生
关键词:校企合作纺织工程
抗静电毛/涤/丝花呢生产工艺实践
2024年
针对毛/涤花呢在生产加工和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的问题,从原料的选择涤纶基和配比着手,探讨了毛/涤/丝花呢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抗静电性。通过选择涤纶基导电纤维的最佳用量,配置混纺经纱各组分的纤维线密度,设计合理的织物组织,优化纺纱织造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使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实践得出:当经纱组分为70%羊毛、29%涤纶、1%导电纤维时,与绢丝纯纺纬纱交织制成的毛/涤/丝花呢经纬向电荷面密度分别为3.400、3.708μC/m^(2),均低于GB/T 12703.2—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2部分:电荷面密度法》规定指标7μC/m^(2),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同时满足了柔滑、垂坠、抗皱、吸湿的风格要求,为抗静电纺织品生产提供了经验。
侯雪萌张淑梅史丙玲赵亮
关键词:导电纤维抗静电性纺纱织造
小比例导电纤维精梳混纺毛纱工艺探讨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普通涤纶与羊毛纤维混纺织物易产生静电,继而影响织物的外观、穿着舒适性和安全性等问题,选择了以丝光羊毛为主体、小比例导电纤维与天丝及涤纶混纺开发精梳混纺毛纱。通过合理选配各组分原料的细度,确保了各组分纤维在纱线内的合理分布,使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通过增加复精梳、前纺的混条和针梳道数,改进混纺方法,配置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提高了混纺原料的混合均匀度和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改善了混纺纺纱过程中缠绕现象,解决了织物穿着过程中的静电吸灰等问题。为未来抗静电功能性纺织品的设计开发奠定了基础。
张淑梅张娜王吉祥王文志赵亮王晓
关键词:导电纤维抗静电复精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