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朔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上白垩统
  • 3篇松辽盆地
  • 3篇盆地
  • 3篇白垩统
  • 2篇东南
  • 2篇东南隆起区
  • 2篇松辽盆地东南...
  • 2篇青山口组
  • 1篇姚家组
  • 1篇页岩
  • 1篇油页岩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类型
  • 1篇增深
  • 1篇层系
  • 1篇沉积环境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篇刘招君
  • 3篇宋朔
  • 2篇胡菲
  • 1篇张超
  • 1篇孙平昌
  • 1篇王艺萌
  • 1篇邓硕

传媒

  • 3篇世界地质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红色泥岩层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姚家组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姚家组地层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细碎屑岩中含有较多的稳定组分。通过对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及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配分模式研究,研究区内姚家组地层应来自同一物源区。CIA值及Th/U值表明源区经历了中等的风化作用;Th/Sc和Zr/Sc比值变化范围小,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受源岩控制,物源区岩石未经过沉积再搬运。根据源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姚家组地层的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海西期和燕山期),并有少量燕山期中酸性喷出岩;源岩来自大陆边缘,为大陆岛弧火山岩系。通过Sr/Cu,Ni/Co,V/Cr,U/Th等比值综合分析,姚家组沉积时为干热气候,水体富氧,因此造成姚家组厚层的红色泥岩沉积。
宋朔刘招君孙平昌王艺萌谢文泉宋青磊
关键词:沉积环境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品质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多层油页岩,油页岩颜色主要为棕褐色和灰黑色,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揭示其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通过系统取样、测试和分析表明: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等含油率、中发热量、高灰分及低硫油页岩。总有机碳(TOC)测试结果为4.87%~19.90%,平均为7.88%,表明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通过岩石热解参数分析,研究区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型次之;结合最大热解峰顶温度T_(max)(℃)的变化范围为437℃~449℃,指示出研究区的油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对研究区油页岩的厚度及含油率展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2号和3号矿层油页岩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ZK0809井和ZK3201井区油页岩累计厚度较大,而SY9井区油页岩含油率最高。
宋青磊刘招君胡菲谢文泉宋朔
关键词: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油页岩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增深3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为近一步了解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特征,对该地区新钻井增深3井青山口组全取芯井段进行了详细的岩芯观察、取样与测试等单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增深3井青山口组共发育5层油页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深湖沉积环境,油页岩单层最厚达5m;含油率为3.50%~7.34%,平均为4.73%;发热量分布范围为1928.68~4537.08J/g,平均为2691.42J/g;灰分含量为82.65%~87.56%,平均为85.02%;全硫含量为0.59%~4.08%,平均为1.40%,为高灰分、低发热量、低硫、中-低品质油页岩。其中含油率与发热量、有机破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灰分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表明发热量、有机破和灰分含量可作为油页岩含油率良好的替代指标。对油页岩段的测井曲线分析显示,油页岩层较泥岩具有高声波时差、高电阻率、低密度的特征,可作为识别油页岩的辅助标志。通过对样品岩石热解参数进行分析,表明油页岩中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其次为n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熟-低熟阶段。
谢文泉刘招君胡菲宋青磊邓硕宋朔张超
关键词: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有机质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