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理
- 作品数:35 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巨尾桉‘广林9号’接种益生菌造林效果探讨被引量:2
- 2017年
- 运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接种不同益生菌的3.5年生巨尾桉‘广林9号’人工林进行标准地生长因子调查,并分析经济效益,探讨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接种益生菌N1、P1、40K的巨尾桉造林3.5年后,胸径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3%、9.8%、24.7%;树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9.1%、15.0%、15.0%;林木单株材积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3.4%、35.7%、70.9%。从经济效益指标看,接种益生菌的巨尾桉在投资利润率、利税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4个指标分别高出对照12.8以上、7.0%以上、47.3%以上、21.9%以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益生菌的巨尾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量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增长效果明显,其中以接种益生菌40K的巨尾桉获利最大,经济效益最好。
- 郑明朝张丽琼秦武明严理
- 关键词:巨尾桉造林效果固氮菌解磷菌
- 豆科植物对石漠化土地生物碳固持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评估豆科植物功能群在恢复石漠化土地生态功能(如碳固持)中的速率及效果。【方法】以豆科植物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驱动种实施再造林,对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和对照(自然恢复的灌丛)进行系列取样调查,研究不同恢复类型群落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结果】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高出灌丛8倍以上;在3种恢复模式中,以顶果木纯林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最高,降香黄檀纯林最低,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居二者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恢复模式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恢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豆科植物功能群恢复石漠化土地的生物碳固持能力可以取得快速、高效和显著的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 温远光张健严理朱宏光周晓果尤业明陆志成
- 关键词:豆科植物功能群石漠化生物量碳
- 除草剂对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了解在炼山和非炼山条件下草甘膦除草剂的应用对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方法】通过炼山+除草剂、不炼山+除草剂和对照(不炼山不施除草剂)的控制性试验,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组成、植物功能群对除草剂的响应及分异规律。【结果】与对照比较,除草剂施用1年后,林下植物群落有很高的相似性(Jaccard相似性指数>0.7),但群落的恒有种特别是稀有种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不炼山+除草剂处理的恒有种分别比炼山+除草剂、对照处理的高37.50%和57.14%,而稀有种则由2种分别增至24种和7种。这一结果说明炼山+除草剂条件有利于稀有种的发育,而不炼山+除草剂条件则有利于恒有种的发展。炼山+除草剂处理增加禾草和豆科植物功能群的丰富度,不炼山+除草剂处理降低藤本和木本植物功能群的丰富度,但只有木本植物丰富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炼山+除草剂处理降低杂草、禾草和豆科植物功能群的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显著降低蕨类植物的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不炼山+除草剂处理显著降低木本植物的相对盖度。【结论】低浓度、低频率的除草剂(草甘膦)应用对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是初期和短期的。
- 温远光杨柳朱宏光蔡道雄尤业明贾宏炎周晓果严理
- 关键词:植物功能群除草剂桉树降香黄檀
- 4种木莲幼苗生长特性与光合生理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木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是世界公认的多用途植物。其中的木莲属是木兰科的最原始类型,该属大多数是国家稀有保护物种。以香木莲、亮叶木莲、乳源木莲、法斗木莲4种木莲属植物1.5年生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及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没有明显的双峰曲线,不存在显著的午休现象;4种木莲的不同光合生理指标对比情况为: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亮叶木莲>香木莲>乳源木莲>法斗木莲,蒸腾速率大小依次为乳源木莲>亮叶木莲>法斗木莲>香木莲,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依次为亮叶木莲>香木莲>乳源木莲>法斗木莲;苗高相对生长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日均蒸腾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光合生理指标间无显著差异。
- 朱贤良严理秦武明李东凡
- 关键词:木莲属光合作用
- 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针阔混交林的植物多样性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阐明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形成机理、分异规律及维持机制。【方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12块20m×20m的调查样地,研究中山针阔混交林的植物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及分异规律。【结果】银杉混交林共有植物56科76属94种,长苞铁杉混交林共有植物51科78属103种,广东五针松混交林有30科43属66种,小叶罗汉松混交林有29科38属49种。银杉混交林的针阔叶树优势种分别是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重要值IV为34.86)、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47.70)、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27.69)、信宜杜鹃(Rhododendron faithiae,18.07);长苞铁杉混交林相应为长苞铁杉(63.44)、五列木(51.03)、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13.24);广东五针松混交林为广东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43.19)、五列木(59.09)、大头茶(Polyspora axillaris,44.49)、马蹄荷(26.10);小叶罗汉松混交林为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wangii,58.22)、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32.89),南华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66.31)。中山区4种混交林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长苞铁杉混交林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广东五针松混交林(P<0.05);其它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山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针阔混交林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作为优势种的针阔叶树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是维持中山区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关键。
- 严理王磊罗保庭周晓果朱宏光尤业明李晓琼温远光
-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
- 广西百色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长规律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为了更好地经营和管理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对广西百色国有雅长林场二十三年生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十三年生细叶云南松人工林平均胸径22.20cm(去皮),平均树高16.5m,平均材积0.318 3m3。该树种总体上在1~11a为快速生长期,11~23a为平稳生长期。通过对不同生长模型的拟合,相关性R2均达0.99以上,拟合度优良,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模型分别以理查德模型、威布尔模型、坎派兹模型最优。
- 杨秀星严理黄毅翠秦武明唐丹
- 关键词:天然林
- 人工林林下植被演替及其人为影响因子被引量:5
- 2018年
- 我国的森林发展现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与生态职能赋予人工林,其中,林下植被多样性又显著影响着人工林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如何在保证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从而达到生态可持续,成为了人工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林下植被正是寻求人工林生态平衡的关键点。从人为因素中极为重要的采伐和施肥作为切入点,讨论林下植被的变化与演替。结果表明,适度的间伐能增加林下植被多样性,且利于目标树种的大径材培育及减少分枝,对林下植被的早期演替产生较大影响;而施肥更多地通过加速林分组成稳定来对林下植被的演替后期造成影响。
- 胡冬冬唐丹王文欢严理
- 关键词:林下植被人工林多样性间伐施肥
- 广西29年生大花序桉生长规律及模型探究被引量:8
- 2020年
- 选取广西国有东门林场80年代引种的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进行研究,对29年生大花序桉的胸径、树高、材积和干形等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其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达到33.17 cm、33.6 m和0.92 m^3,并拟合得出长周期经营大花序桉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通过分析对比相似年限的不同大中径材用材树种,发现大花序桉的生长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不同的桉树种中大花序桉也具有明显的培育优势。
- 莫继有严理王建忠秦武明韦炳俭
-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 周晓果李隽宜朱宏光温远光梁宏温尤业明严理
- 关键词:石漠化造林顶果木降香黄檀纯林
- 封育年限对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修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岩溶植被修复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揭示封育年限对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修复的影响,该研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不同封育年限的草丛(封育5 a)、灌丛(15 a)、灌乔林(25 a)、次顶极乔林(35 a)和顶极乔林(55 a)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不同封育年限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的特征及其修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18 000 m ^2)共有维管植物175种,隶属74科139属,不同封育年限群落科属种组成明显不同,以封育5 a的最低(6科19属20种),封育35 a的最高(48科74属88种)。随着封育期延长,乔木生活型比例显著增加,灌木为先增后减,草本急剧减少,藤本先增后减。随着进展演替,群落不同层次的优势种替代规律不同,草本层为阳性杂草→阳性禾草→中生性或阴生性蕨类植物的有序性替代;灌木层为灌木种类被乔木幼苗幼树所替代;而乔木层却表现为常绿种类占优势到常绿与落叶树种共优势的结构性替代。封育初期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低,进入中期(25 a),多样性升高,土壤养分含量也增高,进入后期(55 a),多样性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也相应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修复效应。冗余分析(RDA)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在封育初期受土壤容重(SBD)、毛管孔隙度(CP)、全钾(TK)、速效钾(AK)、速效磷(AP)的显著影响,而在中后期则受土壤有机质(SOM)、水分含量(MC)、非毛管孔隙度(NCP)、全氮(TN)、有效氮(AN)以及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显著影响。
- 陆志成温远光周晓果朱宏光李景文严理
- 关键词:群落组成土壤肥力岩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