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煌
- 作品数:22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在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被引量:1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当前我国规划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提出国家文化公园概念。2019年底,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正式出台,并提出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主体功能区。2022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宣布,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公园涉及上海、江苏、湖北、重庆等13个省市区。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会为长江国家公园提供宝贵经验。因此,进一步厘清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特点及要求,是探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途径的重要方式。
- 赵煌
- 关键词:文化公园主体功能区大运河公园规划
- 何以为江城:长江与武汉之源
- 2025年
- 李白的一句“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始有“江城”美名,也道出长江与这座城市的情缘。武汉,绽放于诗篇华章中,亦在万古长江滋养下奔腾不息。武汉因长江而生而兴,长江孕育出武汉,塑造了汉派生活,为城市聚集了财富。万里博大的长江浸润出武汉特有的城市性格,是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 赵煌
- 农村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与张力被引量:12
- 2022年
- 在家庭化迁移背景下,家庭再嵌入正在成为随迁老人及其家庭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现实挑战。成功的家庭再嵌入不仅有利于随迁老人顺利市民化,而且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在于:贫困倒逼、创造美好生活与正哺延续。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现实张力来自生活模式的碰撞、日常的生活博弈以及刚性约束的打破。通过考察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与张力可以发现,随迁老人责任日益核心化,但在家庭中的地位却呈现边缘化。解决好农村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首先应积极营造随迁老人贡献的正面宣传;其次要积极构建家庭内部的民主机制;最后要构建专业化支持体系,帮助随迁老人顺利融入家庭。
- 张红阳赵煌
-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老人社会融入
- 信息时代新贸易方式变革背景下武汉全国商贸中心振兴路径研究
- 2025年
- 贸易方式变革与产业革命密不可分。每一轮产业革命,贸易方式变革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和关键支撑。武汉自唐宋以来一直是中国内陆的商业贸易重镇,特别是到了晚清,武汉逐步提升为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演进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武汉区位优势不再突出、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大幅下降,同时未能把握信息时代新贸易方式变革风口机遇,武汉的贸易中心地位逐步下滑。因此,应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复兴武汉贸易,一是要强化技术创新与贸易的融合以激发新动力,支持跨界、跨地域交流合作,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商业业态模式创新,打造“人工智能+商业贸易”创新策源地;二是加强信息枢纽的搭建以构建新枢纽,可重点建设全球集散分拨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服务商贸发展;三是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以拓展新疆域,培育数字贸易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四是加强贸易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争取在数字化产业变革下一阶段的贸易革命、商业革命中争取发展先机。
- 樊志宏操玲姣张玲玲肖尧赵煌
- 利用博物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研究——以武汉博物馆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武汉博物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标识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博物馆采取改造外部景观环境、突出文物互动性、强化科技赋能和扩大展览交流等举措来传播城市形象,体现出了突出氛围、强化体验、注重科技的特点。传播手段中也存在标识性不强、展示方式创新不足、科技赋能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借助博物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应从加强文物收藏、创新展览方式、提升科技含量、加大营销力度等方面加以提升。
- 赵煌
- 关键词:博物馆城市形象
- 汉口水塔功能演变与城市记忆塑造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1909年建成的汉口水塔,在满足最基本的蓄水送水功能外,随着城市发展,其本身所承载的含义也在不断泛化,并演绎出了社会功能、军事功能和历史功能等几大特性。水塔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勾连起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从而使得民众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成为构建起城市记忆的重要地标性建筑。水塔个案说明历史建筑除了提供民众日常生活空间外,只有本身所包含信息契合了民众社会观念和日常体验,才能成为城市的记忆装置。
- 赵煌
- 关键词:水塔城市记忆
- 1931年汉口那场水灾
- 2023年
- 一、洪水潘天,损失惨重,1931年人夏以来,长江中上游和汉江等流域普降暴雨,长江汉口段水位持续上涨,各处堤坝险情不断。7月15日,丹水池铁路路基首先出现了险情,来自后湖方向的大水已与路堤齐平,并随时有漫堤危险。此时,汉口市区也已出现内涝,怡园附近“积水数尺”。29日,丹水池堤坝发生溃堤,洪水迅速冲向市区。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汉口市当局紧急将平汉路的单洞门等6处涵洞堵塞,这才挡住了洪水。
- 赵煌
- 关键词:铁路路基长江中上游涵洞路堤
- 清代汉口城市水文化的多维透视
- 2022年
- 城市的兴起发展与河流水系变迁关系密切,并在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汉口城区的发展与城市防洪、水系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建筑形态、仪式性展演、日常生活化实践,都揭示了清初汉口城市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做好城市水文化建设,应重视其形成的历史逻辑,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开展水文化宣传普及和推进水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 陶维兵赵煌
- 关键词:水文化建筑仪式
- 作为媒介的交通节点:江汉关的传播功能与城市记忆
- 2022年
- 目前的传播学领域重视虚拟信息的传递,而忽略实体空间中“媒介”所构建的以近距离体验为主的固定场景。本文从“交通节点”的概念出发,以武汉的江汉关为例,从历史维度探讨该媒介如何发挥其传播功能。在建造初期,它作为城市传播的一个节点,连接着汉口与其他城市的商业往来,并在战乱时期成为市民日常社会生活的场所。江汉关的钟声成为经过汉口往来货船的时间媒介,并在时钟尚未普及的时期,成为汉口民众日常生活的校准器,建构了市民的时间准则。作为标志性建筑物的江汉关大楼,从建成时空间维度上的汉口最高建筑,变成了如今时间维度上的历史性标杆,成为城市表达文明的“舌头”。如今的江汉关作为城市记忆实在物,通过公共建设工程的方式得以纪念。
- 黄骏赵煌
- 关键词:交通节点媒介城市记忆
- 清代汉口茶馆的往事云烟
- 2023年
- 茶馆,不仅流行于成都。早在清代,汉口的茶馆也是非常兴盛。清初,由于城市的繁盛、交通的便利以及景色的秀丽,汉口后湖一带,茶馆逐渐兴起,吸引着众多民众在此聚集、娱乐和吟诗。人们在茶馆的活动不仅推动后湖成为城市重要的娱乐地,也塑造出了一种闲适的城市生活场景,成为人们认识清代汉口城市日常生活的重要窗口。
- 赵煌
- 关键词:茶馆娱乐云烟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