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康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高效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别考察了骨料、植物及进水浓度对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水质净化作用机理,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通过试验分析了沸石、钢渣、砾石三种骨料...
- 潘小康
- 关键词:植生混凝土进水浓度水质净化
- 铀矿山及周边环境放射性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被引量:4
- 2014年
- 选择湖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A,B,C三处铀矿冶设施,深入调查了设施本身及周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铀矿山及其周边邻近区域内介质中的空气氡浓度、γ辐射空气吸附剂量、铀矿区水(泉水)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结果显示,C矿区的个人剂量值明显低于退役治理行业标准,表明C铀矿区退役治理效果较好,而A矿区和B矿区的个人剂量值均略高于退役治理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治理.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建议.表2,参8.
- 杨金辉王清良周书葵王劲松易灵芝方非荣刘莉潘小康张晓燕王亮
- 关键词:铀矿山
- 脱氮除磷植生混凝土组合骨料优选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选择天然沸石、钢渣和浮石作为原材料,以两两组合的方式按照不同比例形成组合骨料,通过静态试验考察其对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优选出最佳组合。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中,天然沸石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除磷效果不佳。钢渣和浮石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按"氨氮+总磷"的综合去除效果评分排队,得到最佳组合形式为沸石与钢渣按3∶1的质量比组合。
- 严雄风刘迎云虢清伟胡凯泉潘小康
- 关键词:脱氮除磷
- 华南地区水库消落带耐旱性草本植物的筛选被引量:3
- 2017年
- 消落带出现在淹水之前及退水之后,植物在干旱时期的生长状况将直接影响植物在淹没时期的耐淹性能以及退水之后的恢复能力。为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水库消落带生长的耐旱草本植物,选择铺地黍(Panicum repen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芦竹(Arundo donax)等消落带治理常用草本植物,通过测定其在干旱胁迫0、10、20、30 d时脯氨酸(proline,简称Pro)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及干旱胁迫30 d时土壤含水量和植株株高等指标的变化幅度,综合评定各植物的抗旱性能,并将各指标相对值与抗旱隶属函数值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30 d时,狗牙根相对株高最高,其次是铺地黍,香根草株高最低;植株基底土壤含水量以铺地黍最高,其次是狗牙根,芦竹基底土壤含水量最低,且植株相对株高与土壤含水量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根据各植株在干旱阶段第30天时隶属函数组得出,6种植物的综合抗旱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铺地黍>狗牙根>芦竹>李氏禾>芦苇>香根草,且各植物在不同的干旱程度下其抗旱表现不同;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表现为叶片相对含水量与Pro含量对干旱有较高的敏感度,MDA含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较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0.863 9、0.839 7、0.765 8、0.765 4;同时土壤含水量与抗旱隶属函数值关联度也较大,高达0.852 6,显著相关(P<0.05),说明某些植物可能通过本身的特点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强度,从而间接影响自身的抗旱性能。
- 杨好星邴永鑫陈思莉易皓张政科潘小康谢武明虢清伟
- 关键词:消落带耐旱性草本植物干旱胁迫植被恢复
- 不同骨料的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粒径为25-30 mm的沸石、钢渣、砾石为骨料制作植生混凝土,比较了不同骨料制作的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效果,探讨了骨料对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进水氨氮和总磷浓度为5.0、1.0 mgL的条件下,30 d时沸石、钢渣、砾石植生混凝土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75%、72.22%、70%,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1%、77%、68%。沸石植生混凝土对氨氮去除效果优于钢渣、砾石制作的混凝土材料,钢渣植生混凝土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两种骨料制作的混凝土材料。骨料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对植生混凝土脱氨除磷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 潘小康杨金辉虢清伟张政科黄大伟杨好星严雄风
- 关键词:骨料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
- 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的探讨与研究
- 2015年
- 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是地方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但还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新型模式的发展,使不少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产学研合作培养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产业导师选聘和管理、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产业研发团队的创新意识和攻关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与改进方案,以期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做出贡献。
- 杨金辉杨斌周书葵招国栋王劲松王亮潘小康张晓燕
- 关键词:产学研工科研究生地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