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
- 作品数:106 被引量:1,267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 2008年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调查2008年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4 272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7 936株,占32.7%,革兰阴性杆菌15 314株,占63.1%,真菌1 005株,占4.1%,厌氧菌18株。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克雷伯菌属和不动杆菌属。MRSA、MRCNS检出率分别为56.1%和79.3%。检出万古霉素天然耐药肠球菌(即母鸡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20%,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5.1%、44.7%和25.3%。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低于20%。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8%和8.0%。除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不动杆菌属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9.3%和25.8,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1%和54.5%。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约占2/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最高抗菌活性。临床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尤以不发酵糖菌上升明显。
- 简翠张蓓王斌陈中举田磊李丽孙自镛
- 关键词: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
- 1998年~2006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以商用培养基及仪器培养血液标本;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1998年1月-2006年5月血培养分离菌19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72株(59.7%),革兰阴性菌661株(33.7%),真菌130株(6.6%)。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比例分别为12.4%(145/1172)和64.5%(756/11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比例为12.4%(18/145)。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88.9%,52.8%;88.9%,32.5%;68.8%,0%;61.5%,1.9%;55.5%,5%;38.9%,11.2%。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73.4%,485/661),其次为非发酵菌(23.8%,157/66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流行率分别为37.3%(90/241)和50.7%(38/75),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2%和17.9%。检出1株美罗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结论血培养分离菌菌种分布广泛,且耐药现象严重,加强感染检测有助于提高血流感染诊疗水平。
- 孙自镛陈静朱旭慧张蓓李丽杜鹏超
- 关键词:血液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采用E-Test方法,数据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结果共分离141株病原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病原菌,分别为53株、34株和18株。草绿色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为50%,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1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4.4%,对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7.8%和22.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20%。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85.3%和11.1%。结论临床医生要密切关注分离菌的变迁及耐药性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田磊高随闫少珍孙自镛
- 关键词:凝固酶
- 2011年武汉同济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 高随陈中举田磊简翠李丽张蓓孙自镛
-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属分子特征及遗传背景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1988年,英国报道了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ce Enterococcus,VRE),随后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也相继检出VRE.目前VRE已成为重要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美国卫生感染监管系统(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NISS)将其列为引起院感的第二大病原菌[1].国内VRE分离率一般低于国外,但近年VRE的感染呈上升趋势,而某些医院也有暴发流行的报道[2].
- 孙明月李丽张蓓陈中举田磊汪玥刘彩林欧国平徐令清孙自镛
- 关键词: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分子特征肠球菌属感染病原菌VRE
-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
- 2010年
-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报道。
- 朱旭慧孙自镛李丽张蓓陈中举田磊王斌朱琴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 GSK-3β在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SK 3β)在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以化疗药物 5 -氟尿嘧啶 (5 Fu)诱导结直肠癌细胞colo32 0凋亡 ,应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 ,用Westernblot检测凋亡细胞总GSK 3β ,分离细胞核与细胞浆蛋白 ,分析细胞浆 /核GSK 3β和转录因子NF κB水平。结果Colo32 0细胞凋亡比例随 5 Fu作用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显著提高。对照组细胞GSK 3β和NF κB主要位于胞浆中 ,凋亡组细胞总GSK 3β水平没有明显改变 ,但发生了细胞浆到细胞核的迁移。结论GSK 3β以细胞浆 /核迁移方式参与并促进了 5 Fu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 κB向核中移位 ,从而阻断NF
- 焦志军张蓓徐翀蒋黎敏沈立松
- 关键词:胞浆结直肠癌癌细胞凋亡糖原合成酶
-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5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建立获得性碳青霉烯酶流行监测体系。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5604株,其中美罗培南抑菌环直径≤21mm的肠杆菌科细菌100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和基因附属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分析耐药菌质粒;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及分析同源性;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菌株的外膜孔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CRE11株,其中克雷伯菌属细菌7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最低抑菌浓度美罗培南8—64mg/L,亚胺培南4—64mg/L,厄他培南4~64mg/L,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则变化较大。PCR检出IMP-4阳性菌株6株,KPC-2阳性菌株3株,其中1株ST476型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blaIMP-4和blaKPG-2。对基因附属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lakpc-2基因位于由Tn3转座子和Tn4401部分片段构成转座子上。PFGE显示大多数CRE含有3个或3个以上质粒。MLST分型发现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属于ST476型。SDS—PAGE提示1株产酸克雷伯菌(Kox656)存在外膜孔道蛋白(OmpK35和OmpK36)双缺失。结论本院CRE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碳青霉烯酶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IMP-4是其主要酶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出现和传播对治疗和感染控制造成巨大威胁,应重视医院细菌耐药性特点及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汪玥孙自镛陈中举王斌田磊朱旭慧李丽张蓓朱琴
-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质粒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 转录因子PAX5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6年
- 为了观察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转录因子PAX5的表达特性,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6个血液肿瘤细胞株以及6例正常儿童、58例初发和4例复发急性白血病儿童(其中包括39例B-ALL,10例T-ALL和13例AML)骨髓细胞中PAX5和CD1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Namalwa(B细胞系)细胞株中,PAX5和CD19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5%和2.52%;而在T-和髓系细胞株中几乎不表达。在临床样本中B-ALL组比T-ALL组和AML组的PAX5mRNA表达高(P=0.029和P=0.013)。T-ALL组和AML组的PAX5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ALL组与AML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在B-ALL患儿中,PAX5mRNA表达的个体差异很大。此外还发现,初发治疗前组和复发组的B-ALL患儿PAX5mRNA表达高于化疗完全缓解组(P=0.011和P=0.006)。由于在CD19基因的启动子上有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研究发现在B-ALL中PAX5表达水平与同样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的CD19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运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在B-ALL的临床标本中检测和定量PAX5基因的表达。研究中发现部分B-ALL中PAX5mRNA表达明显升高,因此它可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B-ALL发病机理的另一个切入点。
- 张蓓帖利军叶启东顾龙君汤静燕袁向亮沈立松
- 关键词:转录因子PAX5CD19急性白血病细胞
- 转录因子PAX5/BSAP在儿童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特性的研究
- 该研究在mRNA水平运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及正常儿童骨髓细胞中PAX5 mRNA的表达水平;在蛋白质水平运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血液肿瘤细胞中BSAP的表达水平,从...
- 张蓓
- 关键词:PAX5实时RT-PCR急性白血病儿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