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单
- 作品数:30 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最优增长单部门模型的建立与影响参数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在对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立了描述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最优投入产出的数学模型,并对能量参数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随着α、β、b和ρ值的增大,D、C、K和Y值逐渐增大;但随着n、a和δ值的逐渐增大,D、C、K和Y值则逐渐减小。
- 王建林胡单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数学模型
- 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别克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1(cinnamoyl-CoA reductase 1,CCR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基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转录组测序信息,分别从contig文库中获得了一个CCR1基因mRNA转录本片段,利用RACE技术分别获得一个CCR1基因的cDNA全长,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CCR1基因在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开花期根、茎、叶、花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所克隆的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CCR1基因序列经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后,将其分别命名为BnCCR1(登录号:KX138521)和BrCCR1(登录号:KX138522)。BnCCR1全长1 388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 032bp,编码34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11.56ku,等电点4.99;BrCCR1全长1 366bp,ORF长为1 026bp,编码34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1.36ku,等电点5.0。2物种CCR1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在细胞质中存在的可能性最大。CCR蛋白多重比对分析显示,BnCCR1和BrCCR1均具有CCR蛋白典型的一个NAD(P)结合域和一个底物结合域(NWYCY)。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nCCR1和BrCCR1与同属十字花科的菘蓝、亚麻荠、拟南芥CCR形成了一个独立分支,且亲缘关系较近;其蛋白质三级结构均与矮牵牛CCR1(PDB:4r1t.1A)蛋白质三级结构相似,结构稳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CCR1基因在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根、茎、叶、花各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根和茎中表达丰度明显高于叶和花。【结论】从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中分别克隆到CCR1基因cDNA全长,该基因主要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根和茎器官中表达。
- 侯维海王建林旦巴胡单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
- 关于西藏自治区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 2006年
- 在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发展趋势下,小城镇起到了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桥梁作用。我区很多地方都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从分析小城镇建设的状况、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 王元林顿珠罗布胡单
-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 西藏高原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进的26个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6个数量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重r_5>百粒重r_4>生育期r_1>株高r_2>双穗率r_6>穗位高r_3。说明玉米的穗粒重、百粒重、生育期等主要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这为西藏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 胡单曾兴权王建林
- 关键词:性状玉米
- 不同施氮对冬青稞幼苗光合色素·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对冬青稞幼苗光合色素、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为西藏河谷农业区青稞苗期抗旱及壮苗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冬青稞果洛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施氮(0、90、180和360 kg/hm2,以纯氮用量计)处理下其幼苗期的光合色素含量、生物量和产量,研究了其氮素调控效应。[结果]在测定期间,叶片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绿素a/b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氮肥对叶片的光合色素、生物量和产量有一定的调控效应,3月14日Car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而Chl、Chla、Chlb规律不明显;3月14日以后Chl、Chla、Chlb、Car含量和生物量(含3月14日)以及籽粒单产和千粒重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并均以180 kg/hm2氮处理最大。[结论]在冬春干旱的林芝地区,适宜的施氮量(180 kg/hm2)改善了青稞的光合色素性状,提高了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培育壮苗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 胡单杨永红
- 关键词:冬青稞光合色素生物量
- 西藏玉米新品种及自交系引进繁育与开发利用
- 王庆祥胡书银刘翠花钟蓉军何国斌吕桂兰张格杰胡单卓嘠大次卓嘠
- 该项目首次引进自交系进行东249和四单19两品种的杂交制种试验并获成功;专门进行特种玉米品种的引进试种试验并开始小范围推广。该项目填补了西藏玉米杂交制种技术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
- 西藏野生甜荞碳酸酐酶基因FsCA1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17年
- 依据已公布的荞麦转录组测序信息,从Contig文库中获得了1个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简称CA)转录本,通过逆转录PCR(RT-PCR)扩增得到CA基因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sCA1基因全长1 233 bp,开放阅读框978 bp,编码325个氨基酸;分子量35.11 ku,等电点7.59;包含9个α-螺旋、6个β-折叠、多个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含有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区;具有β-类碳酸酐酶典型的2个氨基酸保守域。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出现在叶绿体中的可能性最大。利用同源建模法构建了FsCA1三维结构模型,表明甜荞CA与豌豆CA同型八聚体能很好地匹配,推测甜荞CA也是同型八聚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sCA1在荞麦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FsCA1在叶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在茎中,在根中表达水平最低。
- 侯维海王建林旦巴胡单
- 关键词:碳酸酐酶
- 西藏高原玉米杂交制种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刘翠花王庆祥胡书银张格杰刘依兰胡单田晓梅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 大麦冠层温度及其与光合性能的关联被引量:9
- 2011年
- 为了解不同大麦品种冠层温度及光合生理特性,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麦植株开花至成熟期的冠层温度进行长期观测,并测定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结果表明,自然界大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存在明显差异,95-83、D-18、法瓦维特持续偏低,甘啤4号、哈瑞特、99-6持续偏高。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大麦品种在花后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由此可见,大麦冠层温度与其光合性能密切相关。
- 胡单王长发
- 关键词:冠层温度大麦光合性能
- 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MC278这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生物量、穗长、穗粒数、穗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叶片干物质重最佳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且MC278表现较优。因此,在西藏玉米生产中,要根据玉米的类型、用途来确定种植密度,鲜食玉米以较低的种植密度来保证长大穗,增加商品性;饲用玉米在保证单株性状较优情况下,以保证种植群体密度来提高籽粒产量。
- 周丽斌白玛胡单
-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