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颖

作品数:37 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乳腺
  • 12篇乳腺癌
  • 12篇腺癌
  • 11篇用药
  • 8篇药物
  • 8篇耐药
  • 7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药学
  • 5篇人乳
  • 5篇人乳腺癌
  • 5篇紫杉
  • 5篇紫杉醇
  • 5篇康唑
  • 5篇伏立康唑
  • 4篇多药
  • 4篇多药耐药
  • 4篇药动学
  • 4篇紫杉醇耐药
  • 4篇教学

机构

  • 2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9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韩城市人民医...
  • 1篇新疆巴音郭楞...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37篇陈思颖
  • 26篇董亚琳
  • 20篇尤海生
  • 15篇王陶陶
  • 9篇孙金钥
  • 7篇胡萨萨
  • 6篇张蔚鹏
  • 6篇王茂义
  • 4篇董海燕
  • 4篇蔡江霞
  • 4篇马瑛
  • 4篇郑小维
  • 3篇董卫华
  • 3篇王雪
  • 2篇吕军
  • 1篇任乐
  • 1篇王亚娟
  • 1篇路万虹
  • 1篇朱舒虹
  • 1篇封卫毅

传媒

  • 8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中国药房
  • 3篇药物流行病学...
  • 3篇中国药物警戒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内江科技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个体化用药数学模型参数的自动优化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个体化用药数学模型参数的自动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训练患者对象的生理数据、用药数据、药物浓度监测数据和检验数据;使用群体药动学模型进行处理以得到血药浓度的预测值;基于所述血药浓度的预测值与实际的测...
董亚琳王陶陶陈思颖 王楚慧孙金钥 曾卫东 王光启
206例乳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评价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医院乳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依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践指南对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有效性;按照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ACE4.03)分析安全性;对患者的住院费、药费和抗肿瘤药物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疗效评价表明客观缓解率为16.0%(33/206),疾病控制率为65.0%(134/206),疾病进展为7.8%(16/206),未评价的患者为27.2%(56/206)。化疗方案选择合理为80.1%(165/206),化疗方案无依据为19.9%(41/206),给药途径与溶媒超说明书为4.8%(10/206),平均相对剂量强度为89.6%。不良事件多为轻度,Ⅲ级以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抗肿瘤药费中位数分别为7 870,6 082,3 983元。结论:抗肿瘤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偏低,可能与多个化疗方案平均剂量低于指南标准剂量相关;需进一步改进用药剂量低、治疗方案选择缺乏依据、给药途径与溶媒用量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尤海生高乾高春侠陈思颖张玮潘国华马瑛董亚琳
关键词:乳腺癌抗肿瘤药物有效性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13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统计该院2008—2015年13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生严重ADR/ADE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3:1,老年人患者、涉及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ADR/ADE的构成比分别为37.31%、37.31%和22.39%。报告例次最多的15个药品中,抗肿瘤药物8种,抗菌药物3种。静脉滴注发生ADR/ADE构成比85.4%。严重ADR/ADE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全身性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和心血管损害多见。结论:重视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ADR/ADE的监测,提高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水平,降低临床ADR/ADE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陈思颖尤海生朱亚宁何云董亚琳王茂义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用药安全
一种个体化用药调整剂量的自动确定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个体化用药调整剂量的自动确定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基于患者的生理数据和用药种类,利用一房室模型和二房室模型的加权结果,计算初始给药方案。同时通过患者初始给药方案的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对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王陶陶董亚琳王楚慧陈思颖孙金钥王光启曾卫东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合理性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的合理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并应用苯溴马隆、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关指南、专家共识及药品说明书制订了3种降尿酸药物应用合理性和基因检测合理性的评价标准。苯溴马隆用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尿酸生成过多、痛风急性发作、尿路结石或未明确尿酸排泄类型的患者为不合理;别嘌醇用于eGFR<15ml/(min·1.73m^2)且未行透析或HLA-B*5801等位基因阳性患者为不合理。对不适于应用别嘌醇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或患者适于应用别嘌醇且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未使用别嘌醇者为基因检测不合理。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201例,口服苯溴马隆、别嘌醇、非布司他者分别为57、103、41例;HLA-B*5801等位基因阳性者24例(11.9%),阴性者177例(88.1%)。使用苯溴马隆、别嘌醇及非布司他的患者用药合理率分别为40.4%(23/57)、76.7%(79/103)及100%(41/41)。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方法的合理应用率为50.2%(101/201),不合理应用的100例患者中34例不适于使用别嘌醇[eGFR<15ml/(min·1.73m^2)且未行透析],66例为适于使用别嘌醇、HLA-B*5801等位基因阴性但未使用别嘌醇。结论我院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均存在不合理现象,降尿酸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以苯溴马隆较为突出,临床医师应给予关注。
张迪陈思颖杨志华路万虹董亚琳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苯溴马隆别嘌呤醇非布司他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审方系统改进前后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了解该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审方系统优化调试前后拦截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情况,为减少临床抗肿瘤静脉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该院PIVAS存在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2020年逐步优化调试审方系统;对2019年(优化前)、2020年(优化中)和2021年(优化后)PIVAS审核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该院PIVAS接收的抗肿瘤静脉用药医嘱数分别为40 101、34 609和41 117条,拦截的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分别为251条(占0.626%)、186条(占0.537%)和77条(占0.187%);与优化前、优化中比较,优化后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及的不合理医嘱类型包括溶剂用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溶剂种类不适宜、给药浓度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和医嘱开具不规范。与优化前、优化中比较,优化后溶剂用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溶剂种类不适宜和医嘱开具不规范医嘱所占比例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VAS审方系统的优化,对减少临床不合理医嘱,协助药师精准审核医嘱,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肿瘤静脉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
高春侠杨波尤海生庞成森董卫华陈思颖
关键词: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谷浓度(Cm in)在血液病患者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Cm in,采用SPSS软件分析伏立康唑Cm in和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伏立康唑Cm in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监测了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66个血样,伏立康唑Cm in具有较大的个体间差异,平均浓度为(1.57±1.40)μg·m L-1,只有53.0%的Cm in在治疗窗范围内。其中,静脉滴注伏立康唑患者的Cm in显著高于口服伏立康唑患者的Cm in[(2.69±1.52)vs.(1.31±1.53)μg·m L-1,P<0.05]。伏立康唑Cm in与患者的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性。CYP2C19慢代谢者的伏立康唑Cm in高于快代谢者和中间代谢者,合并使用肝药酶抑制剂可增加患者的伏立康唑Cm in,而合并使用肝药酶诱导剂可降低患者的伏立康唑Cm in。研究中并没发现伏立康唑可引起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血肌酐值显著增加。结论:伏立康唑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谷浓度低,其给药途径、患者的年龄和CYP2C19基因型及患者是否合用CYP2C19抑制剂或诱导剂对伏立康唑Cm in有影响。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时,应注意监测伏立康唑Cm in,以保证伏立康唑Cm in在治疗窗范围内,从而提高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性。
王陶陶胡萨萨尤海生陈思颖陈丽梅董海燕董亚琳
关键词:伏立康唑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药物监测CYP2C19基因型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肝毒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过程中发生肝毒性的因素。方法采用HPLC测定伏立康唑谷浓度(ρ_(min)),采用CTCAE标准评价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后是否发生肝毒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分类回归树(CART)探讨影响肝毒性的因素。结果本试验中共监测了144例患者的328个7血样,其中18例患者出现了肝毒性,伏立康唑在发生肝毒性患者中的ρ_(min)显著高于未出现肝毒性患者的ρ_(min)[(3.49±2.31)μg·m L^(-1)vs(1.96±1.48)μg·m L^(-1),P<0.05]。伏立康唑在不同年龄、性别、CYP2C19基因表型患者中的肝毒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CART结果表明,伏立康唑ρ_(min)≤2.89μg·m L^(-1)的女性患者、伏立康唑ρ_(min)>2.89μg·m L^(-1)的慢代谢患者及伏立康唑ρ_(min)>2.89μg·m L^(-1)合并使用CYP2C19抑制剂的非慢代谢患者易出现肝毒性。结论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对伏立康唑ρ_(min)和肝功进行监测,有利于提高伏立康唑治疗的安全性。
王陶陶陈思颖尤海生董海燕王雪董亚琳
关键词:伏立康唑分类回归树治疗药物监测
2019—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医改政策下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品规格、年销售数量、年销售金额、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增加至48个品种,总体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吉非替尼(易瑞沙)与伊马替尼作为临床一线小分子靶向药物,使用频率较大、其DDC最低,B/A3年均大于2,显示出良好的同步性。奥希替尼(泰瑞沙)用量增长较快、价格较其他小分子靶向药物高,因此销售金额连续2年排名第1名,但因其价格较高,B/A值仅为0.3,同步性较差。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连续3年销售金额排名第1名,DDC值从2019年330.5元降至2021年250.0元,连续3年B/A为1;贝伐珠单抗(安可达与达攸同)作为国产新型抗肿瘤药物,比进口贝伐珠单抗(安维汀)使用量高、DDDs大、DDC低。结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可供临床使用的品种快速增多。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新型抗肿瘤药物价格下降明显,国家谈判药物以及“4+7”药物年使用量逐渐增加,符合国家政策要求趋势及当前肿瘤治疗的实际。
高春侠陈思颖尤海生
关键词: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
SET mRNA过表达:乳腺癌的潜在预后因子
杜倩郝瑞芳刘磊超刘洋陈思颖尤海生张颖董亚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