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限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米勒管激素和抑制素B联合检测在中枢性性早熟男性儿童中的诊断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InhB)联合检测在中枢性性早熟(CPP)男性儿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3例CPP男性患儿作为CPP组,选取同期30例青春发育前健康体检男童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AMH、InhB等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AMH、InhB水平诊断男性CPP的效能。结果CPP组患儿的骨龄、睾丸容积均大于对照组,血清AMH水平低于对照组,InhB及L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MH与LH峰值(r=-0.579)、FSH基值(r=-0.381)、FSH峰值(r=-0.446)、睾丸容积(r=-0.632)均呈负相关(P<0.05),InhB仅与睾丸容积呈正相关(r=0.644,P<0.05)。ROC曲线预测InhB对CPP诊断的截断值为95.22 pg/ml,AMH对CPP诊断的截断值为38.64 ng/ml。结论血清AMH及InhB可能作为临床判断CPP男孩性腺轴启动的参考指标。
- 张东光杨玉柯江维邹海英吴限杨利谢理玲
- 关键词:中枢性性早熟抑制素B男性儿童
- Ⅰ型糖尿病不同病情血清IL-6、TNF-α、IFN-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TNF-α、IFN-γ和IL-6促进Ⅰ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新发病患者组(A组)19例、Ⅰ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组(B组)14例、Ⅰ型糖尿病合并有慢性并发症组(C组)12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的血清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1)A组、B组和C组治疗前的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IFN-γ、TNF-α和IL-6水平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稳定3个月后TNF-α、IFN-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C组高于A组、B组;(3)B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稳定2周后TNF-α、IFN-γ稍有下降,但较对照组仍高(P<0.01),C组给予胰岛素治疗1月后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C组IL-6水平明显升高,在治疗后下降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TNF-α、IFN-γ水平的升高可能是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2)TNF-α、IFN-γ水平与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有关,并可作为评价Ⅰ型糖尿病的疗效指标之一;(3)在TIDM合并有慢性并发症患者中不仅存在TNF-α、IFN-γ水平的异常,同时也存在IL-6水平的异常,IL-6水平的升高有可能是TIDM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 杨玉刘学武杨利谢理玲邹海英吴限
- 关键词:干扰素-Γ白介素-6
- IGF-1R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矮小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特发性矮小(IS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NaPshot技术平台检测2008年至2011年在江西省儿童...
- 杨玉黄慧杨利谢理玲吴限
-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IGF-1R易感性不同基因型基因多态性
- 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筛选的120例小儿肥胖症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无肥胖症的健康儿童1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DM)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IFG、IGT及D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FBG、2hPBG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肥胖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措施加强干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 邹海英杨玉杨利吴限张东光
- 关键词:小儿肥胖症糖尿病
- IGF-1R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特发性矮小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不同性别特发性矮小(IS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NaPshot技术平台检测2008年至2011年788例...
- 黄慧杨玉杨利谢理玲吴限
-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IGF-1R不同性别易感性基因多态性
- 一例新发IGF-1R基因杂合子突变家系临床特点及NGS芯片分析
- 目的:对1例生长发育迟缓患儿进行矮小候选基因筛查及临床表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矮小候选基因NGS芯片包筛查,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采用Sanger测序对患者及父母进行突变筛查,并在100名健康个体的IGF-1R基因测序进...
- 杨玉黄慧陈卡杨利谢理玲熊婷吴限
- 关键词:矮小症小于胎龄儿
- 血清SIRT4水平与肥胖程度及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清SIRT4水平与肥胖程度及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月我院诊疗的160例肥胖病人为肥胖组,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肥胖组与对照组、不同肥胖程度组与对照组间SIRT4、IGF-1和生化指标表达水平,并对血清SIRT4水平与血脂及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的SIRT4与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肥胖组和对照组,重度肥胖组的SIRT4与IGF-1水平显著低于中度肥胖组,轻度肥胖组和对照组的SIRT4与IGF-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RT4水平与BMI、腰围、TG、TC、LDLC、FPG、FINS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HDL-C、IGF-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患者中血清SIRT4水平与肥胖程度呈负相关,与血清IGF-1水平呈正相关,存在线粒体氧化能力的负调节作用。
- 吴限杨玉
- 关键词:IGF-1血脂
- 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病程中酮症酸中毒发生情况及诱因调查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调查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T1DM)患儿病程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聊城儿童医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12家医院登记系统为基础调查多中心1995年12月至2014年6月胰岛素治疗下的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发生DKA的频度和诱发原因。其中,T1DM确诊后发生的第1次DKA为组1A,第2次DKA为组1B。选择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T1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横断面调查病程中无DKA发生者为对照组,即组2。结果 12家医院共新诊断了1676例T1DM患儿,其中89例患者在病程中发生了100次DKA,发生比率为5.3%(89/1676),发生频率为5.9%(100/1676)。且各中心的DKA发生比率不同,波动在1.1%~24.1%之间。组1A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11.31±3.03)%vs.(8.26±1.53)%,P〈0.01]及胰岛素剂量[(0.85±0.42)IU vs.(0.71±0.31)IU,P〈0.01]明显高于组2。组1A的胰岛素泵使用率高于组2(25.0%vs.11.2%,P=0.01)。而且,前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达标率(12.1%vs.40.1%,P〈0.01)及复诊次数达标率(21.2%vs.46.6%,P〈0.01)明显低于后者。组1A的DKA诱因主要是感染(33.7%)、中断胰岛素注射(21.3%)、饮食异常(20.2%),1例患者为胰岛干细胞移植后DKA。组1B仍以感染为主要诱因(4/10),1例患者因为胰岛素泵故障而发生DKA(1/10)。不同病程内发生的DKA诱因分布不同(P〈0.01),1年内主要以中断胰岛素注射为主,占39.3%(11/28);1年以上中断胰岛素注射仅占13.1%(8/61),主要以感染(22/61)和饮食异常(16/61)为诱因。DKA发生率高的医院主要�
- 魏丽亚李嫔刘倩琦卫海燕杨玉崔巍鲁萍姚辉陈临琪杨巧芝程昕然陈瑞敏任潇亚朱志颖石星陈永兴吴限汪宁段晶陈晓红王凤云程玉先魏艳杨晓红巩纯秀
-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
- 综合干预对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6月新发糖尿病50例(对照组-未进行综合干预)、2013年5月-2015年6月新发糖尿病10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干预),随诊观察3年,比较2组随访3年后患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及3年中严重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对照组患儿召回进行综合干预治疗3年(召回组),比较对照组干预治疗前后患儿HbA1c均值、3年中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及DKA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6-13.2岁,平均年龄(8.68±2.98)岁,新入院时患儿HbA1c均值(6.82±0.86)%;观察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3.5-13.8岁,平均年龄(8.11±3.0)岁,新入院时患儿HbA1c均值(6.88±0.90)%;2组年龄、HbA1c、DK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年后,观察组91例(失访9例),HbA1c均值(7.3±1.51)%、严重低血糖发生率20.9%、DKA发生率16.5%;对照组45例(失访5例)HbA1c均值(10.4±1.98)%、严重低血糖发生率46.7%、DKA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召回组31例患儿综合干预治疗,干预治疗前HbA1c均值(10.78±2.06)%,严重低血糖发生率48.4%,DKA发生率43.3%;干预治疗后HbA1c均值(9.78±1.79)%,严重低血糖发生率16.1%,DKA发生率12.9%;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对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 杨利杨玉谢理玲胡云邹海英吴限周斌
-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综合干预治疗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 2021年
- 目的调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CAH患儿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dsQL4.0调查江西省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间48例诊断为CAH的5~18岁儿童及青少年和家长,119名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和家长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H患儿自评量表及家长代评量表各项得分(各单一领域得分、社交心理功能和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社交功能(自评t=2.711,代评:t=3.048)、学校表现(自评:t=2.718,代评:t=4.671)、社交心理功能(自评:t=3.674,代评:t=5.587)、总分(自评:t=4.026,代评:t=5.3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H患儿男女之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控制不良、有并发症、无正规随访的CAH患儿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和病程长的CAH患儿,各项得分更低。结论CAH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存在明显损害,特别是激素控制不良、有并发症、无正规随访、病程长、年龄大的CAH患儿损害更严重,需要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
- 余丽蓉杜香平吴限袁意杨玉余珍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