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
- 作品数:133 被引量:40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及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的关系,阐明机体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9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性早熟女童123例,正常女童102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儿和正常女童血清四种[4-壬基酚(4-NP)、1,1-二氯-2,2-双对氯苯乙烯(P,P-DD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2-乙基乙酯(DEHP)]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的含量,同时测定子宫、卵巢体积、骨密度及血清中雌二醇含量,将血清中四种EEDs的含量与靶器官的临床指标做相关分析;进一步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性早熟女童血清中分别能检出4-NP、DEHP、DBP和P,P'-DDE的患儿和正常对照分别不能检出以上4种内环境干扰物的女童ERα和ERβ基因多态性分析,观察它们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正常儿童,38.4%血清中检测到P,P'-DDE,58%的血清中检测到4-NP,37%的血清中检测到DEHP,31%的血清中检测到DBP;性早熟患儿100%血清中均检测到P,P'-DDE,89.7%的血清中检测到4-NP,63.3%的血清中检测到DEHP,64.8%的血清中检测到DBP,且含量均高于正常儿童;性早熟女童血清中4-NP与子宫体积、卵巢容积、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P'-DDE与子宫体积也成正相关;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Xx以及ERβ基因RsaⅠ基因型RR在各组的危险度(OR)最高,Xx与xx相比较,分别对4-NP、DEHP、DBP和P,P'-DDE的易感性是2.52、7.01、6.21和2.63倍,RR与rr相比较,分别对4-NP、DEHP、DBP和P,P′-DDE的易感性是7.36、9.61、8.67和6.77倍。结论性早熟女童所受4-NP、DEHP、DBP和P,P'-DDE污染的程度比正常对照组女童严重,而且不同种类的EEDs对靶器官的致病作用不同;暴露于EEDs的儿童并非都发生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ERα和ERβ基因�
- 柯江维杨玉段荣杨利刘志强颜兴伟冯长华
- 关键词: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胎龄身材矮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分析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小胎龄身材矮小儿(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身高生长速率及骨龄变化及成年身高预测,以了解GH对SGA在促进生长的同时对骨龄及成年身高的影响。方法确诊为SGA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8.2±3.4岁,用rhGH0.15Iu/(kg.d)治疗,疗程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年观察生长指标变化(身高、生长速度、身高年龄、骨龄)及进行骨龄评价和成年身高预测。结果多数患儿用药后食欲有所增加,睡眠状况良好,身高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以治疗前半年增长最快,同时骨龄增长也最快,P<0.01,但△HA/△BA的比值均<1,身高增长与骨龄增长呈平衡,为1﹕1比例。用药治疗后预测成年身高也有增加,能改善终身高。结论SGA儿用rhGH在促进身高增长同时促进骨龄增长,两者呈平行线关系,GH治疗对SGA儿身高及骨龄增长呈正性影响,实现生长与成熟的平衡,并能改善成年终身高。
- 杨玉杨利谢理玲
- 关键词: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 62例GHD矮小儿童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心理行为变化的初步探讨
- 目的:了解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儿童心理行为的状况,探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对GHD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62例GHD儿童均予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0.1I...
- 谢理玲李守明杨玉郑淑华杨利周斌吴限邹海英
- 关键词:GHD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激素替代治疗矮小儿童心理行为
- 血清IGF-1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诊断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诊断的预测价值,建立江西省儿童医院IGF-1的截断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门诊诊治的性早熟女童239例试验组),其中ICPP女童113例(试验ICPP组),SPT女童126例(试验SPT组);收集同期体检的健康女童7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83例女童作为验证组,其中ICPP女童37例,SPT女童46例。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均在5~8岁,均检测IGF-1水平,性早熟女童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比较试验ICPP组、试验SPT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GF-1水平;分析试验ICPP组IGF-1与LH峰值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试验组和验证组IGF-1对ICPP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1)试验ICPP组和试验SPT组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ICPP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试验SPT组(P<0.05)。2)试验ICPP组IGF-1与LH峰值呈正相关(r=0.522,P<0.001)。3)IGF-1 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对于ICPP诊断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85%,cut-off值为186.80 ng·mL^(-1),约登指数为0.64;验证组IGF-1 ROC曲线与试验组较一致。结论IGF-1对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该院IGF-1的截断值为186.80 ng·mL^(-1),可作为筛查的指标。
- 谢理玲张雨琴杨玉杨利张东光
- 关键词: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婴幼儿女童乳房早发育与内分泌干扰物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0—2岁女童乳房早发育与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4—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诊断为乳房早发育的女童(PT组)50例、健康女童50例(对照组),年龄3个月~2岁,填写调查问卷表;对两组进行子宫、乳房的彩色B超检查;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清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含量。结果胛组和对照组均有部分女童检测出双酚A,检出人数分别为48例和9名;部分胛组女童(24例)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照组均未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两组血清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含量有差异(Z=-8.018,P〈0.01;Z=-5.522,P〈0.01),且门组均高于对照组。PT组子宫体积与双酚A含量呈正相关(r=0.355,P〈0.05)。PT组血清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含量与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含量无明显相关性(χ2=6.08,P〉0.05)。患儿血清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含量有地域差异,城市患儿高于农村患儿(P〈0.05)。结论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婴幼儿女童乳房早发育有关。
- 杨玉王荻兰卢庆红杨利谢理玲涂琼
- 关键词: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婴幼儿乳房早发育内分泌干扰物
- IGF-1R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矮小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特发性矮小(IS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NaPshot技术平台检测2008年至2011年在江西省儿童...
- 杨玉黄慧杨利谢理玲吴限
-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IGF-1R易感性不同基因型基因多态性
- 性早熟女孩骨龄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性早熟女孩骨龄(BA)与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江西地区性早熟女孩和70例江西地区正常对照组女孩骨龄,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
- 杨玉杨利柯江伟
- 关键词:性早熟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初步探讨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病因 ,分析其疗效。方法对 135例 0~ 3岁ITP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35例中 90例发生于病毒感染性疾病之后 ,占 6 6 .7% ;15例发生于疫苗注射后 ,占 11.1% ;5例发生于支原体感染之后 ,占 3.7% ;5例弓形虫IgM阳性 ,占 3.7% ;2 0例原因不明 ,占 14.8% ,发生ITP。其中急性118例 ,占 87.4% ;慢性 17例 ,占 12 .6 %。结论 :病毒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有关 ,0~ 1岁ITP患儿疗效较 1~ 3岁ITP患儿好 ,血小板相关抗体IgG(PAIgG)的高低及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一个指标。
- 杨利李瑶芳陈林趾杨玉钟小红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幼儿病因疗效
- 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筛选的120例小儿肥胖症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无肥胖症的健康儿童1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DM)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IFG、IGT及D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FBG、2hPBG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肥胖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措施加强干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 邹海英杨玉杨利吴限张东光
- 关键词:小儿肥胖症糖尿病
- 血浆Kisspeptin水平对女孩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意义
-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女童及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血浆kisspeptin 水平,探讨在其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女童共70名,其中ICPP女童24例、PT女童21例、对照组正...
- 杨玉熊翔宇杨利谢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