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吉
- 作品数:87 被引量:3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大后方电影视域内孙明经教育电影活动的历史意义与作用被引量:4
- 2011年
- 大后方电影是抗战时期中国电影五个"同步错位并存"①的区域电影的主流和主导。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大后方电影在中国电影整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作为大后方电影不可缺少的一环,孙明经先生的教育电影活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与作用。
- 虞吉
- 关键词:电影艺术大后方电影电化教育
- 大后方电影研究:思路与方法被引量:12
- 2005年
- "大后方电影"是中国电影史"战时中国电影"时段的主导性维面。作为相对复杂的电影历史现象,"大后方电影"研究应该确立动态通连的观照态度,侧重针对官营电影体系的建立、电影创作和电影文化建设几个重点维面,注目于内在联系性,灵活采用多种方法,真正理清复杂交错的内在纹理。
- 虞吉
- 关键词:大后方电影故事片纪录片教育电影
- 描述与阐述:数字好莱坞的昨日今宵被引量:5
- 2007年
- 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惯常的描述是注重艺术电影运动的一维,将其称之为新好莱坞电影运动。然而,重新打量好莱坞这段长达30余年的历史,我们发现在新好莱坞的发展轨迹中赫然叠映着数字好莱坞的完整界面和全新的电影美学事实。
- 虞吉
- 关键词:卡通化新美学
- 杂陈共生,蓄势促发——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的特殊历史作用被引量:12
- 2005年
- 大后方电影是战时中国电影时段的主导性层面。其历史作用的特殊性与其复杂的“历史文化———电影”的泛在勾联直接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后方电影”既是一个超出传统电影(文化)外延的存在;又是紧扣中国电影镜语体系演变、主导性主题深化这一线索的强力脉动。大后方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见的、杂陈与蓄势并在的场域。
- 虞吉
- 关键词:大后方电影中国电影史历史作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题深化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原在势能与“左翼”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中国电影历史发展有着时序连续性和明显变异性的两个时期。创生并成型于20年代的本土电影"良心主义-影像传奇叙事"的"观念-美学"体系,历经"国产电影运动"文艺片到商业电影浪潮类型片的延时流转,进入30年代又面临电影业界内部和社会历史语境外部的双重激变。这使得30年代的中国电影较之于前更具复杂性。从历史动力学的视角考量,内隐于中国电影自身的原在势能和强势的"左翼"影响是造就这一复杂历史现象的主要缘由。
- 虞吉
- 为着好看走到底——《走到底》观后被引量:2
- 2002年
- 虞吉
- 关键词:公路片中国电影
- “良心主义”的美学建构被引量:18
- 2014年
- 从1912年到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在国际、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大语境和电影业界初成的小语境中"自在自为"。第一代中国影人在艰辛顽强的制片实践中选择、权衡、借鉴、调谐来自传统、当下和外来文化影响的多重趋力,择定"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点,创生"影像传奇叙事"的主流范式,初步完成了中国电影"观念——美学"的塑形。
- 虞吉
- 关键词:美学主义良心中国电影外来文化
- 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原初性建构被引量:34
- 2010年
- 在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中,依托长故事片生产的(原初)影像叙事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焦点。这一焦点直接联系着中国电影的叙事选择、电影观念生成和文化传统延续的历史机缘,进而与国族性、现代性等阐释范畴紧密相关,并构成了彰显为"中国性"的源流系统。以传奇的"双重原则",特别是"关于情节的结构原则"的理论阐释范式衡量和分析早期中国电影的原初性文本《孤儿救祖记》,借助现存的"本事"和"字幕本"以及同一时期可观摩影片的分析,集中呈现与揭示中国电影的原初叙事建构的过程,是本文期待达至的学术目的。
- 虞吉
- 关键词:中国电影传奇叙事影像叙事叙事选择文化传统电影观念
- 国民政府时期大后方电影艺术创作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后方电影创作"作为一个复杂的电影历史存在,有着战时电影和官营电影基础上的特殊性。对此特殊性的把握是认识战时中国电影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史,实施历史叙述的关键性环节。
- 虞吉
- 关键词:纪录片教育电影
- 中国电影的文化责任被引量:1
- 2020年
-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电影也需要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重新谋篇布局。在疫情冲击电影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重新思考什么是中国电影的文化责任,以及怎样肩负中国电影的文化责任这一命题,关系到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现实路径问题。第一,文化责任是中国电影的基本任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电影的文化责任既是时代的选择与赋予,又是电影自身的承续与新生。中国电影的文化责任,是"文以载道"的传统和"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文化理念决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决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赋予中国电影一个重要使命,即肩负文化责任,提升文化价值,增强文化魅力。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叙事。电影是连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纽带,也终将在文化的层面上实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寻与体悟。中国电影要致力于打造适应于新时代特征的产业形态,致力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品格与价值体系。第三,构建中国学派电影理论话语体系。首先是重建大众的电影美学标准,即中国电影是否应有中国的美与美学标准,以及何谓中国的美与美学标准;其次,是紧跟时代步伐,以独特的现实视角、人文情怀、历史诉求和表达形式,传递社会的正价值与精神信念,让中国电影真正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最后,是对内提升大众文化素养,对外让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为世界接受。第四,中国电影人要自觉肩负时代使命。电影是"笨人"和苦行者的行当,电影人要有对于电影真正的热爱和信仰,让电影为时代服务。电影导演要从创作定位、审美意识、文化自觉等方面深思,主动承载、引领、担负起文化传播的历史性使命。电影创作者要为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立传,书写独到而深刻的故事题材,�
- 陈凯歌胡智锋彭锋关玲厉震林李震张阿利陈捷虞吉庚钟银田秋生范志忠施俊天张文东骆平焦素娥
- 关键词:中国电影文化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