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昊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胃肿瘤
  • 3篇细胞
  • 2篇肿大
  • 2篇肿大淋巴结
  • 2篇胃癌根治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1篇蛋白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移行细胞
  • 1篇移行细胞癌
  • 1篇阴茎
  • 1篇阴茎肿瘤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李昊
  • 2篇胡孔旺
  • 2篇刘弋
  • 2篇刘省存
  • 2篇梁启新
  • 2篇陆明
  • 2篇王宜文
  • 1篇于奇
  • 1篇郭清奎
  • 1篇魏大中
  • 1篇叶元平
  • 1篇王克孝
  • 1篇曹立宇
  • 1篇梁朝朝
  • 1篇徐美清
  • 1篇韩继彪
  • 1篇疏元善
  • 1篇刘明

传媒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阴茎转移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提高对阴茎转移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阴茎转移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患者,男,60岁,膀胱顶壁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11个月余,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Ⅲ级,侵及深肌层,分期G3T3,发现阴茎海绵体硬结逐渐增大6个月余入院。结果阴茎海绵体硬结细针穿刺活检示纤维组织中散在异型细胞及异型细胞巢,考虑为低分化癌,行阴茎全切术。术后病理报告示海绵体间质纤维中有成团的癌组织,符合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至阴茎,切缘未见癌组织.另送检耻骨前淋巴组织未见肿瘤细胞浸润。术后12 d拔除导尿管。术后4周耻骨上区和双侧腹股沟区予60Coγ射线3000 cGy放射治疗,定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和膀胱镜检查。现患者蹲式小便、排尿正常,随访16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阴茎海绵体硬结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阴茎转移癌安全、有效的方法。盆腔内存在丰富、低压力、无静脉瓣的静脉丛及淋巴循环,当回流通路阻塞或压力升高时会发生逆流导致肿瘤细胞扩散或微转移,可能是阴茎转移性膀胱癌的发病机理。术后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预防肿瘤复发、提高治疗效果。
郭清奎梁朝朝刘明叶元平王克孝李昊
关键词:阴茎肿瘤膀胱移行细胞癌
肿大淋巴结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手术中肿大淋巴结实际转移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查阅胃癌患者的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报告单,记录相关资料并随访5年。分析肿大淋巴结数目和性状与淋巴结转移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96例胃癌标本中,共摘取淋巴结3 305枚(平均16. 86枚/例); 肿大淋巴结1 037枚(平均5. 29枚/例); 转移淋巴结423枚(平均2. 16枚/例)。随着肿大淋巴结数目增多(尤其多于9个)和质地变硬,淋巴结转移率增加, 5年生存状况下降。【结论】肿大淋巴结的个数、类型、大小、质地均可以帮助手术者在术中较为迅速、准确地判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从而做到合理的淋巴结清扫。
刘省存梁启新李昊刘弋
关键词:淋巴结
S100A4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确定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3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S100A4蛋白在肺癌组织间质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表达的总阳性率为72.3%(94/130),在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间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59.6%、70.0%和75.0%。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8.91,P=0.000)、远处转移(χ2=5.51,P=0.019)及TNM分期(χ2=21.54,P=0.000)明显相关。间质S100A4蛋白表达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为36.2%(34/94),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63.9%(23/36),P=0.003]。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OR=1.866)、有淋巴结转移(OR=1.826)、有远处转移(OR=6.224)、肿瘤低、未分化(OR=1.793)、TNM分期Ⅲ~Ⅳ期(OR=2.573)和间质中S100A4蛋白表达阳性(OR=1.776)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它有希望成为一种能预测肿瘤进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
韩继彪李昊魏大中徐美清疏元善于奇
关键词:S100A4蛋白非小细胞肺癌间质免疫组织化学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胃癌新辅助化疗决策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数量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CTC检测对胃癌新辅助化疗决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免疫磁性阴性富集和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对83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CTC数检测,并以每5mL外周血中检测到> 3个CTC定义为CTC阳性,分析CTC阳性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将Ⅱ期24例及Ⅲ期42例共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新辅助化疗及非新辅助化疗分组,分析CTC阳性、肿瘤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TC阳性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19-9,CA19-9)、Borrmann分型、早期及进展期、分化程度、肿瘤面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 0.05)。新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与CTC阳性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TC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可延长术后总生存时间(P <0.05),而CTC阴性的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对术后总生存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外周循环血中可以出现CTC。CTC阳性与胃癌患者预后差相关,而且CTC阳性的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可延长术后总生存时间,但CTC阴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价值不大。
胡孔旺王宜文陆明李龙龙吴清发李昊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新辅助化疗
叉头框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叉头框M1(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M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M1的表达。结果 FOX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7.50%,P<0.01);FOXM1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CEA、CA199等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0.855±0.063)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150±0.041,P<0.01)。FOXM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且FOXM1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FOXM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因素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陆明胡孔旺王宜文李昊曹立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WESTERNBLOT法
胃癌根治术中肿大淋巴结的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手术中肿大淋巴结实际转移状况并分析淋巴结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查阅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报告并进行 5年随访。记录肿大淋巴结数 ,比较近端胃、远端胃和全胃切除术的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 15 5例胃癌标本中 ,共摘取淋巴结 3 3 0 5枚 (平均 2 1.3 2枚 /例 ) ;肿大淋巴结 10 3 7枚 (平均 6.69枚 /例 ) ;转移淋巴结 42 3枚 (平均 2 .73枚 /例 )。在 15 5例获 5年随访的患者中 ,行D2式手术 10 9例 ,D3式 46例 ,5年生存分别是 3 7例和 11例。结论 手术中肿大淋巴结不一定是转移淋巴结 ;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应盲目扩大 ,而应根据术中冰冻病检结果判断。
刘省存李昊梁启新刘弋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