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宜文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胃癌
  • 2篇循环肿瘤细胞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肿瘤细胞
  • 2篇胃肿瘤
  • 2篇细胞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症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随访
  • 1篇术后随访分析

机构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8篇胡孔旺
  • 8篇王宜文
  • 6篇陆明
  • 2篇李昊
  • 2篇韦之见
  • 1篇陈博
  • 1篇陈博
  • 1篇曹立宇
  • 1篇李霆
  • 1篇李庭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肿瘤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层次培训在规培生腔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规范化培训中利用三层次技能培训法训练规培生腔镜技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普外科规培的32名男生及32名有腔镜手术基础的主治医生作对照,实验组进行外科基本操作训练及腔镜基本理论授课、腔镜模拟器训练及手术录像教学、腔镜手术扶镜及一助操作等三层次培训方法,对照组仅进行腔镜手术扶镜及一助操作培训,比较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培训后其腔镜技能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在培训后其腔镜技能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三层次培训可使规培生掌握腔镜基本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
胡孔旺陆明陆明王宜文陈博韦之见
KDM6A突变及表达对胃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KDM6A突变或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二代测序对57例胃癌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以及Cbioportal、Kaplan Meier-Plotter和the Human Protein Atlas等生物信息数据库资料,分析KDM6A突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57例胃癌样本中,KDM6A突变14例,突变率为24.6%。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比较,Borrmann分型、T分期、TNM分期和肿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突变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53.5个月)短于未突变组(72.0个月,P=0.007)。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的875例胃癌患者中,KDM6A低表达者655例,高表达者220例,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3.5个月)短于高表达患者(30.8个月,P=0.002)。在男性、Ⅲ期、肠型、弥漫型、单纯手术治疗和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患者中,KDM6A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Cbioportal数据库的1172例胃癌患者中,KDM6A突变者70例,未突变者1100例,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时间(28.9个月)短于未突变患者(35.9个月,P<0.001)。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的355例胃癌患者中,KDM6A高表达97例,KDM6A低表达258例,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3.7个月)短于高表达患者(19.8个月,P=0.022)。结论KDM6A突变、低表达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更短,且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有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李龙龙黄志国王宜文陆明胡孔旺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管理进展
2018年
目的总结普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发展的概况,同时总结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抗栓治疗的文献及指南并作综述。结果围手术期VTE很常见。在围手术期合理评估每例患者的情况,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同时规范地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止血剂可以减少围手术期VTE事件的发生。结论如何平衡好血栓栓塞与出血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需要我们学习并加以掌握,制定合理的抗栓策略,降低栓塞并发症,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王宜文胡孔旺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围手术期抗栓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胃癌新辅助化疗决策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数量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CTC检测对胃癌新辅助化疗决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免疫磁性阴性富集和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对83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CTC数检测,并以每5mL外周血中检测到> 3个CTC定义为CTC阳性,分析CTC阳性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将Ⅱ期24例及Ⅲ期42例共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新辅助化疗及非新辅助化疗分组,分析CTC阳性、肿瘤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TC阳性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19-9,CA19-9)、Borrmann分型、早期及进展期、分化程度、肿瘤面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 0.05)。新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与CTC阳性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TC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可延长术后总生存时间(P <0.05),而CTC阴性的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对术后总生存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外周循环血中可以出现CTC。CTC阳性与胃癌患者预后差相关,而且CTC阳性的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可延长术后总生存时间,但CTC阴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价值不大。
胡孔旺王宜文陆明李龙龙吴清发李昊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新辅助化疗
三层次技能培训在腔镜技能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医学学生在普外科实践教学中利用三层次技能培训方法训练腔镜技能的可行性。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年制及7年制实习生115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进行外科基本技能培训、腔镜技能培训及临床腔镜实习培训等三层次技能培训,对照组进行外科基本技能培训及临床腔镜实习培训等两层次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后两组外科基本技能及腔镜操作能力以评估培训效果。结果两组外科基本技能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腔镜操作技能(棋盘、拾豆、走线、木块移动及腔镜下缝合)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学生在普外学科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三层次技能培训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腔镜技能及微创外科理念,利于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操作基本功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胡孔旺陆明王宜文陈博韦之见李庭
关键词:教学方法
胃癌循环肿瘤细胞干细胞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TC)是否表达CD44,判断CD44^+CTC与胃癌预后关系,并探讨CD44^+CTC是否具有胃癌干细胞的某些特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0位胃癌患者(试验组),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 L;选取同期体检中心30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 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免疫磁性阴性富集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CTC水平及CD44^+CTC。随访获得试验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试验组CD44^-CTC患者和CD44^+CTC患者的预后。结果试验组CTC阳性率为73.3%(44/60),对照组未检测出。试验组有29例检测出CD44^+CTC,CD44^+CTC胃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30.9±5.6)月]较CD44^-CTC患者[(36.8±4.6)月]短(P<0.05)。结论胃癌CTC可表达CD44,胃癌CD44^+CTC可能由于具有胃癌干细胞的某些特性而造成胃癌的不良预后。
王宜文李龙龙陆明胡孔旺
关键词:胃癌循环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
叉头框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叉头框M1(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M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M1的表达。结果 FOX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7.50%,P<0.01);FOXM1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CEA、CA199等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0.855±0.063)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150±0.041,P<0.01)。FOXM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且FOXM1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FOXM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因素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陆明胡孔旺王宜文李昊曹立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WESTERNBLOT法
单中心1078例腹股沟疝的手术构成及术后随访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总结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7年间的腹股沟疝术式变化及各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 07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组织修补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组(腹腔镜组)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组(开放组),开放组进一步分为网塞组、平片组和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即超普疝修补系统(UHS)组],比较各术式的术后复发、慢性疼痛、异物感、手术部位触硬感、男性性功能以及生育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行组织修补术52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889例[采用网塞平片技术687例,采用平片技术100例,采用UHS技术102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137例。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慢性疼痛、异物感和男性性功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的复发率和手术部位触硬感率较低(P<0.05),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也略低(P=0.047)。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个亚组中,网塞组、平片组及UHS组的复发率、慢性疼痛发生率、异物感发生率及男性性功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HS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部位触硬感发生率均低于网塞组及平片组(P<0.05)。结论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在开放无张力术式中,腹膜前隙疝修补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李龙龙王宜文陆明胡孔旺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