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国泽

作品数:21 被引量:39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震
  • 7篇造山带
  • 7篇山带
  • 6篇地壳
  • 6篇盆地
  • 5篇结晶基底
  • 5篇基底
  • 5篇磁异常
  • 4篇动力学响应
  • 4篇秦岭造山带
  • 3篇异常场
  • 3篇磁异常场
  • 2篇地磁
  • 2篇地磁异常
  • 2篇地壳结构
  • 2篇地壳与上地幔
  • 2篇地球物理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波场
  • 2篇地幔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吉林大学
  • 5篇东北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义马煤业集团...

作者

  • 21篇胡国泽
  • 16篇滕吉文
  • 9篇张永谦
  • 7篇皮娇龙
  • 6篇阮小敏
  • 5篇杨辉
  • 5篇闫亚芬
  • 4篇闫雅芬
  • 3篇王谦身
  • 3篇卓胜广
  • 2篇王夫运
  • 2篇乔勇虎
  • 2篇王伟
  • 2篇赵金仁
  • 2篇李松岭
  • 1篇王先彬
  • 1篇张明峰
  • 1篇熊盛青
  • 1篇王平
  • 1篇贾和义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岭造山带和邻域磁异常特征及结晶基底变异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本文根据最新的跨越南鄂尔多斯盆地—渭河盆地—秦岭—大巴造山带—四川盆地东北缘,即榆林—咸阳—万源—涪陵综合地球物理大剖面的高精度地磁观测数据和1∶10万与1∶20万航磁异常资料,经数据处理和反演分析了该研究区域内地磁异常场展布特征、构造分区及结晶基底起伏.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反演与研究结果分析表明,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地磁异常场和结晶基底起伏均存在明显差异和分区特征.南鄂尔多斯盆地磁异常较平稳,由于燕山运动导致盆地整体抬升,其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剥蚀作用,结晶基底埋藏较浅;渭河盆地与四川盆地东北部却长期接受沉积作用,结晶基底埋藏相对较深;而秦岭—大巴造山带磁异常变化剧烈,由于其经历了长期的碰撞、挤压和陆内造山作用,地层、岩性和构造分布极不均匀,且在深部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运移.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化认识研究区域内的上地壳属性、构造格局、深层运动学与动力学过程及深部潜在资源远景提供了重要依据.
胡国泽滕吉文阮小敏王谦身闫亚芬王平熊盛青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地磁异常结晶基底
地球内部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与动力学响应被引量:15
2012年
实际的地球介质十分复杂,远非当今人们所采用的理想模型可以概括,因为其属性和结构的变异是非均匀、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的.在研究地球内部壳幔介质与结构、构造与属性差异、金属矿产资源和油、气、煤能源的勘查中,无论是区域构造格局、岩相和结构特征(如裂缝、破碎带、不同尺度的洞穴以及一些不规则几何体)均十分复杂.近年来基于成山、成盆、成矿、成岩和成灾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地下介质各向异性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地震波动传播理论和介质与结构的物理属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各向异性在成因上主要是由岩石、矿物和晶体的晶格优势取向、应力场异常变异和构造裂缝与深部物质运移造成的.为此,本文对14次地震各向异性会议的主体内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应用中尚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在深化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S波分裂和偏振效应与地震各向异性与介质结构分区、构造活动,油气田勘探与岩相特征,裂隙与构造精细刻划和地震活动区(带)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地震各向异性在地球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今后的任务.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胡国泽闫雅芬
秦岭造山带与沉积盆地和结晶基底地震波场及动力学响应被引量:35
2014年
秦岭—大别造山带横贯中国大陆中部,并将我国东部分为南北两部;即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在南、北相向运动力系驱动下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带、成矿带和地震活动带.同时导致了该地域异常变化的沉积建造和强烈起伏的结晶基底.然而对它们形成的地球物理边界场响应,岩相和结构的异常变化尚不清晰,特别对盆山之间的耦合响应更缺乏深层动力过程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该区榆林—铜川—涪陵长1000 km剖面的地震探测和研究结果提出:(1)沉积建造厚度变化为4~10 km,结晶基底起伏强烈,幅度可达4~6 km;(2)一系列基底断裂将该区切割为南鄂尔多斯盆地和秦岭北缘前陆盆地、秦岭—大巴造山带和南缘前陆盆地与东北四川盆地,其中前陆盆地为秦岭北渭河盆地和秦岭南通江—万源盆地;(3)秦岭造山带是北部华北克拉通向南推挤、南部扬子克拉通向北推挤下隆升的陆内山体,并构筑了其南、北前陆盆地;(4)秦岭造山带的南、北边界并非是一条边界断层,而应是包括前陆盆地在内的组合界带;(5)秦岭与大巴弧形山系源于同一深部结晶基底,即同根生.这一系列的新认识对深化理解秦岭—大巴造山带形成的深层动力过程和演化机理及厘定扬子克拉通的真实北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滕吉文李松岭张永谦赵金仁皮娇龙王夫运闫雅芬杨辉胡国泽潘素珍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地震波场沉积盆地结晶基底动力学响应
秦岭造山带与邻域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与深层过程被引量:31
2014年
秦岭造山带与其南北两侧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属三大构造单元,不论其各构造单元体还是其界带构造均甚为复杂,并受到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制约,形成了大陆内部特异的造山过程.尽管在这一地域曾做过大量的地表地质工作和一些相关的地球物理工作,但对其壳、幔精细结构、深层动力过程,特别是同步穿越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系统的耦合研究甚少.为了研究和探索该地域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和其形成的深层过程,专门布置了一条北起榆林,向南经咸阳、宁陕直抵涪陵长达1000km的高精度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波场探测剖面.通过剖面辖区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反演和壳、幔层、块精细速度结构,发现剖面辖区深部壳、幔结构存在特异的速度和结构变化,并厘定了一系列的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大巴造山带具有同一基底,其形成乃为结晶基底隆升所致,即它的形成仅涉及到上地壳的受力变形和空间状态.造山带与其南、北两侧的前陆盆地为陆内造山过程中同一深层过程的产物,但其沉积速率和形态却不相同.华北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之间前陆盆地Bfc拉张为该区Moho界面的局部隆升所致.(2)首次提出了沿1000km长剖面连续的沉积建造、结晶基底、上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层、块速度结构和各界面的起伏变化与空间状态.基于地震波边界场响应厘定了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的分区界带.论述了三大构造单元各自的内部结构和其相邻界域的速度变化特征.(3)该区大陆内部速度结构和不同类型断裂分布及层序在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扬子克拉通三大块体地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规模、层次与产状的断裂分布反映出它们在变形行为和机制上及所受构造运动的制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滕吉文李松岭张永谦王夫运皮娇龙赵金仁张成科乔勇虎胡国泽闫亚芬
关键词:结晶基底地震波场
龙门山和相邻地域航磁场特征与汶川大地震
本文应用化极、水平及垂向导数、向上延拓、视磁化强度填图及磁性界面反演等方法处理了龙门山及相邻地域最新的航空磁测数据,分析了龙门山及相邻地域的航磁异常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造山带与其东、西两侧可划分为三个磁异常...
滕吉文闫亚芬胡国泽
关键词:龙门山造山带汶川地震
阿拉善吉兰泰地区蛇绿混杂堆积带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蛇绿混杂堆积带地处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也是早前寒武近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域与北北东向狼山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混杂岩由蛇绿岩岩块和混杂基质组成。蛇绿岩块有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斜长岩、玄武岩及硅质岩等,基质主要是橄榄岩。野外调查及室内鉴定结果显示,蛇绿岩岩块和基质遭受了较强的变质变形,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大洋壳蛇绿岩的特征。上述研究表明华北地块与阿拉善地块之间在早古生代曾经历了拉张-局限洋盆—最终碰撞闭会的全过程。
郭秉成胡国泽郭婧贾和义王乙宇田野迟洪兴卓胜广
关键词:蛇绿岩
内蒙古温都尔庙蛇绿岩带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讨内蒙古温都尔庙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通过镜下岩矿鉴定、XRD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原岩可分为4类:变质橄榄岩、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杂岩单元、火山熔岩单元和上覆岩系的硅质岩;岩石遭受了强烈低温热液蚀变或自变质热液蚀变;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等为主要的造岩矿物,次生矿物为低温热液蚀变矿物;叶蛇纹石、利蛇纹石、纤蛇纹石3种蛇纹石在变质橄榄岩中普遍存在,是橄榄石和辉石的蚀变产物。
傅振洋杜显峰张明峰胡国泽王先彬卓胜广
关键词:蛇绿岩岩石学矿物学
青藏高原地壳与上地幔成层速度结构与深部层间物质的运移轨迹被引量:44
2012年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促使深部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和运移,并导致了地壳的短缩增厚,而且造成了高原的整体隆升和深部壳、幔物质的侧向流展。基于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地壳与上地幔的成层速度结构,特别是其特异层序的展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壳巨厚,但岩石圈却相对较薄;地壳中于深20±5km处存在一低速层,层速度为5.7±0.1km/s,厚度为8±2km;上地幔软流圈顶部深度为110±10km;下地壳与上地幔盖层物质以地壳低速层为上滑移面,以岩石圈漂曳的上地幔软流圈顶面为下滑移面,在印度洋板块N-NNE向力源作用下在同步运移,即形成了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特异的大陆地球动力学环境。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胡国泽闫亚芬
关键词:青藏高原
通过岩石物理模拟改进北黄海盆地中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地震刻画
2016年
北黄海地区多年来受困于储层预测精度欠佳,分析实测纵波、横波和密度曲线不能很好的反映储层岩性和物性.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岩石物理模拟方法,以Xu & White模型和岩心分析数据为基础,模拟出实际地层条件下的弹性测井响应,并以此分析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对弹性参数的影响,结合对井眼环境和泥浆侵入对弹性测井曲线的影响进行校正,获得了高质量的弹性测井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实际测量的纵波阻抗曲线和岩石物理模拟的纵横波速度比曲线,建立了储层和有利储层的弹性解释框架,指导地震叠前反演结果的量化解释,与已知钻井结果对比解释精度较高.参考本次储层的预测结果部署了新的钻井,后钻井实钻结果在储层、有利储层方面都与预测结果保持一致,说明了岩石物理方法对改进的储层解释模板的重要性.
马君霞卓胜广张玉金胡国泽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预防煤矿灾害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我国煤矿灾害研究现状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比例中,煤炭占一次性能源的70%以上,煤炭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煤矿灾害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论研究及技术应用...
胡国泽滕吉文
关键词:勘探技术煤矿灾害地质异常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