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娇龙
- 作品数:33 被引量:36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地震槽波动力学特征物理-数学模拟及应用进展
- 复杂的地质构造和生产环境使得中国的煤业生产时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地震槽波井下探测技术做为当前可探明煤层中局部小构造和异常体的有效技术,具备分辨率高和预测性强等特点,是煤矿生产中井下探测的一种有效的地震勘探方...
- 皮娇龙滕吉文杨辉刘国栋李建新李松营
- 关键词:频散煤层厚度动力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汶川—映秀M_S8.0地震的发震断裂带和形成的深层动力学响应被引量:20
- 2014年
-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不仅形成了喜马拉雅弧形山造山带,而且导致其东部弧顶—东构造结似一尖楔沿NNE方向插入青藏高原的东北缘.造成了巴颜喀拉块体和龙门山断裂系深、浅部构造强烈活动和变形,并导致高原腹地壳、幔物质以大型走滑断裂为通道边界向E-ES方向运移.2008年5月12日汶川—映秀MS8.0地震就发生在这相对活动的巴颜喀拉块体与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之间的龙门山断裂系辖区内.基于该区深部壳、幔结构和主震(MS8.0)与7万多次余震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的展布研究表明,汶川—映秀MS8.0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震中在地表投影位置附近,而是龙门山断裂系3条以不同角度西倾、且向下在15±5km深处汇聚的断裂带CF.该发震断裂带不是一条简单的线性断裂带,而是一半径为5km左右的柱状震源体,沿NE向展布.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物质向东与向东南运动过程中地壳各层整体逐渐抬升,且在龙门山断裂系地带为减薄的转折部位,而地壳低速层却在这里尖灭.在两陆-陆板块碰撞力系作用下,壳、幔介质以上地壳底部低速层(深20±5km)为上滑移面,并与上地壳解耦,而在深处则以岩石圈底部漂曳的软流层顶部(深100±10km)为下滑移,故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才能同步运动.它们在四川盆地高速"刚性"壳、幔物质阻隔下,龙门山断裂系的3条向下汇聚的断裂带与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同步沿龙门山断裂系的断层面向上逆冲,当向上与向下同步运动的固态壳、幔介质二者在15±5km深处强烈碰撞时激发了这次MS8.0地震和一系列强余震的发生和发展.基于上述可见,对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运移和深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乃核心所在.
- 滕吉文皮娇龙杨辉闫雅芬张永谦阮小敏胡国泽
- 关键词:发震断裂深层动力过程
- 井下槽波地震勘探——预防煤矿灾害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被引量:129
- 2013年
- 当在煤层中激发地震波时,由于顶、底板围岩速度明显高于煤层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当地震波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经过多次全反射混合叠加,在煤层中形成槽波.槽波是一种围限波,它最大的特点是频散现象,槽波在煤层中传播时还具有速度低、衰减弱等特点,因此可以用来探测煤层中的采空区、断层等地质构造.本文初步阐述了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现状,槽波的形成,槽波的特点、槽波地震勘探的工作方法以及应用实例等内容,并基于其特点对槽波地震勘探技术作出了展望.
- 胡国泽滕吉文皮娇龙王伟乔勇虎
- 关键词:煤炭断层
- 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内涵与轨迹的思考被引量:18
- 2012年
- 大陆动力学已成为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和中坚,在它面对当今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等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是机遇,却也是挑战.因此厘定其研究的内涵和导向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多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本文将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讨论:1)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内涵与界定;2)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导向和轨迹;3)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地球物理反演结果和解释中的矛盾;4)强化发展学科交叉以构成交叉科学;5)对2011年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学术活动的思考.
- 滕吉文皮娇龙杨辉刘少华
-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地球物理场
- 青藏高原Moho界面起伏样式对通道流模型的动力学响应——基于数值模拟被引量:5
- 2014年
- 青藏高原的高精度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发现:壳一幔边界(Moho)并非是一物理学上的"刚性"界面,它不仅起伏变化强烈,极为凹凸不平,而且被一系列规模不一,产状各异的深大断裂所切割,故必然会导致复杂的地表和深部物质运移动力学响应的复杂化.在常见的通道流模型中,一般均设定下地壳与上地幔之间为一平缓界面,在数值模拟工作中亦常简化为平滑的约束界面.为此,基于青藏高原实际资料提取的壳、幔介质平均速度模型,采用黏弹性数值模型讨论Moho界面起伏变换样式对通道流模型产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道流效应的影响仅限于小区域内,当Moho面存在起伏样式变化时,确会对通道流产生影响,Moho界面的起伏增强了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同步运动效应,但是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2)Moho界面起伏形态变化对地表和Moho界面水平位移产生的影响各异,在Moho界面发生错断的地方,呈现为地表水平位移开始发生明显加速减小的地方,即地表与深部介质水平位移解耦,模型深部动力学效应与地表的响应并非为局部性效应,而至少体现出区域性的响应.
- 皮娇龙滕吉文杨辉
- 关键词:青藏高原数值模拟动力学响应
- 基于重力均衡数值模拟的龙门山地壳流变性研究
- 大陆地壳具有在横向和纵向上物性与结构方面非均匀的特点,其中纵向分层体现在垂直方向上岩石圈各圈层强度与结构上的差异。大陆岩石圈各圈层的应力状态,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一直备受地学界的关注。同样,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 皮娇龙吉文杨辉
- 关键词:龙门山龙门山断裂强震孕育流变性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内蒙满都拉—广西凭祥超长剖面地壳介质密度分布及深部结构特征探榷被引量:3
- 2017年
- 通过对跨越内蒙构造带、阴山造山带、华北克拉通、秦岭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和华南陆内造山区等几大地质构造单元即北起内蒙满都拉、向南经陕西、越秦岭、过重庆、穿贵州、直抵南端广西凭祥全长2280km超长重力探测剖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构建了沿剖面的二维地壳密度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沿剖面壳内各界面与Moho界面展布的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构划出了沿剖面主要深部断裂分布,研究分析了剖面辖区跨越的克拉通、造山带、盆山耦合带等各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重力异常场、地壳密度结构、界面起伏及断裂构造分布的特征与差异.着重探讨了各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整体的系统关连性.以期能对深化认识该剖面跨越地区的特异地壳结构、各构造单元的界域与关连、以及全剖面的大陆动力学研究等,提供相关重力场的依据.
- 王谦身滕吉文张永谦陈石文武皮娇龙马学英
- 关键词:重力场地壳深部结构
- 秦岭造山带与沉积盆地和结晶基底地震波场及动力学响应被引量:35
- 2014年
- 秦岭—大别造山带横贯中国大陆中部,并将我国东部分为南北两部;即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在南、北相向运动力系驱动下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带、成矿带和地震活动带.同时导致了该地域异常变化的沉积建造和强烈起伏的结晶基底.然而对它们形成的地球物理边界场响应,岩相和结构的异常变化尚不清晰,特别对盆山之间的耦合响应更缺乏深层动力过程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该区榆林—铜川—涪陵长1000 km剖面的地震探测和研究结果提出:(1)沉积建造厚度变化为4~10 km,结晶基底起伏强烈,幅度可达4~6 km;(2)一系列基底断裂将该区切割为南鄂尔多斯盆地和秦岭北缘前陆盆地、秦岭—大巴造山带和南缘前陆盆地与东北四川盆地,其中前陆盆地为秦岭北渭河盆地和秦岭南通江—万源盆地;(3)秦岭造山带是北部华北克拉通向南推挤、南部扬子克拉通向北推挤下隆升的陆内山体,并构筑了其南、北前陆盆地;(4)秦岭造山带的南、北边界并非是一条边界断层,而应是包括前陆盆地在内的组合界带;(5)秦岭与大巴弧形山系源于同一深部结晶基底,即同根生.这一系列的新认识对深化理解秦岭—大巴造山带形成的深层动力过程和演化机理及厘定扬子克拉通的真实北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滕吉文李松岭张永谦赵金仁皮娇龙王夫运闫雅芬杨辉胡国泽潘素珍
-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地震波场沉积盆地结晶基底动力学响应
- 秦岭造山带与邻域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与深层过程被引量:31
- 2014年
- 秦岭造山带与其南北两侧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属三大构造单元,不论其各构造单元体还是其界带构造均甚为复杂,并受到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制约,形成了大陆内部特异的造山过程.尽管在这一地域曾做过大量的地表地质工作和一些相关的地球物理工作,但对其壳、幔精细结构、深层动力过程,特别是同步穿越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系统的耦合研究甚少.为了研究和探索该地域的壳、幔精细速度结构和其形成的深层过程,专门布置了一条北起榆林,向南经咸阳、宁陕直抵涪陵长达1000km的高精度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波场探测剖面.通过剖面辖区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反演和壳、幔层、块精细速度结构,发现剖面辖区深部壳、幔结构存在特异的速度和结构变化,并厘定了一系列的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大巴造山带具有同一基底,其形成乃为结晶基底隆升所致,即它的形成仅涉及到上地壳的受力变形和空间状态.造山带与其南、北两侧的前陆盆地为陆内造山过程中同一深层过程的产物,但其沉积速率和形态却不相同.华北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之间前陆盆地Bfc拉张为该区Moho界面的局部隆升所致.(2)首次提出了沿1000km长剖面连续的沉积建造、结晶基底、上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层、块速度结构和各界面的起伏变化与空间状态.基于地震波边界场响应厘定了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的分区界带.论述了三大构造单元各自的内部结构和其相邻界域的速度变化特征.(3)该区大陆内部速度结构和不同类型断裂分布及层序在华北克拉通、秦岭—大巴造山带、扬子克拉通三大块体地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规模、层次与产状的断裂分布反映出它们在变形行为和机制上及所受构造运动的制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 滕吉文李松岭张永谦王夫运皮娇龙赵金仁张成科乔勇虎胡国泽闫亚芬
- 关键词:结晶基底地震波场
- 横跨龙门山断裂系剖面地壳均衡重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数值模拟
- 均衡重力异常是地壳运动产生的静力平衡偏离。均衡异常的变化幅度通常是随着新构造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研究均衡破坏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发生的作用并获得有关新构造运动的信息。
- 杨辉滕吉文王谦身张雪梅皮娇龙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地壳均衡均衡重力异常重力场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