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清
- 作品数:43 被引量:196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9~2011年心脏瓣膜手术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近3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瓣膜手术的状况,为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住院病案管理系统的疾病分类报表,对手术人群、手术类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11年各种手术类型中瓣膜置换+迷宫手术数量明显上升。住院时间近3年比较无差异(P>0.05),但2011年瓣膜置换加迷宫手术及瓣膜成形术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手术费用方面2009年与2010年比较无差异(P>0.05),但2011年手术费用除国产瓣膜置换外均高于前两年(P<0.01)。结论医院管理者既要提高医疗技术,给病人带来更大的获益,又要尽量降低患者费用,才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王嬿胡大清
- 关键词:心脏瓣膜手术住院时间手术费用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时间延长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2232例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后ICU时间延长组(166例,时间延长定义为ICU时间≥3d)和ICU时间未延长组(2066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患者55项因素的结果显示,其中23项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史,血培养阳性,术前左房直径≥5.0cm、左室舒张末内径≥7.0cm、左室收缩末内径≥5.0cm、最后一次血肌酐≥135μmol/L,二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h,住院期间再次气管插管,累计呼吸机辅助时间≥48h为术后ICU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Wald=4.63~133.86,P<0.05或<0.01].结论: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缩短ICU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陈晓英陶凉胡大清彭齐刘婷婷张连生
-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重症监护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胃内pH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胃内pH变化影响。方法:2010年6~12月229例CPB下行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美拉唑组117例术前1周予奥美拉唑片20 mg,po qd,术中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 iv,术后静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iv qd,共3 d;埃索美拉唑组112例术前1周予埃索美拉唑片40 mg,po qd,术中埃索美拉唑注射液40 mg iv,术后埃索美拉唑注射液40 mg,iv qd,共3 d。分别于术后4h,及术后第1、第2天测胃黏膜pH(pHi)。结果:奥美拉唑组术后4 h、术后第1、第2天pHi分别为(5.81±0.54),(5.98±0.26)和(5.13±0.37);埃索美拉唑组分别为(6.21±0.62),(6.38±0.55)和(6.60±0.37)。两组p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有效地控制胃内酸度,预防CPB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
- 黄园琴饶丹胡大清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
-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上)
- 2005年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 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 MI).前两者又合称为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是危及生命严重疾病.仅在美国,每年的ACS病例数已超过了2百万[1]20世纪60~70年代的研究显示,ACS的主要不良临床事件(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0%~17%[2].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ACS的预后仍不理想.新近的一些试验显示,应用抗血栓或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干预措施已使ACS的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有所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乃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的最后通路,也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必经之途.因此,抑制GPⅡb/Ⅲa受体已成为预防冠脉血栓形成,减少ACS病人或PCI病人发生不良事件的一种合理的方案.现就GPⅡb/Ⅲa受体抑制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当前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 李开顺胡大清王人彭
- 心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电复律中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效果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价异丙酚静脉麻醉对21例风湿性心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房颤患者电复律的疗效。方法:异丙酚1~2 mg/ kg静脉麻醉,采用电能70~150 J双相波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结果:21例房同患者电复律: 有效19例(95.2%),异丙酚静脉麻醉时间(8.2±4.2)min。结论:电复律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快,效果好。
- 李振苏唏岑明秋胡大清
- 关键词:人工心脏瓣膜异丙酚电复律静脉麻醉
- 功能性单心室并右心室双出口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饶丹胡大清孙善权
- 关键词:右心室双出口功能性单心室室内传导阻滞肺动脉瓣ST-T改变单心房
- 心血管手术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被引量:47
- 2018年
- 实施临床多学科患者血液管理,可减少心血管手术患者异体输血、改善患者临床转归、节约血液资源。心血管手术患者血液管理主要包括术前识别高危患者,防治贫血、改善凝血功能;术中避免失血、精细止血和自体血液回收,减轻体外循环对血液稀释;合理使用减少出血的药物;掌握限制性输血策略,实施个体化输血措施等。
- 无胡盛寿纪宏文孙寒松吉冰洋汪雍媛王现强胡大清
-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输血临床转归
-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态剂量和模型预测剂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汉族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及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临床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华法林稳态剂量和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等临床资料,并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435例患者的CYP2C9基因型检测显示402例为*1/*1型(92.41%)、30例为*1/*3型(6.90%)、3例*3/*3型(0.69%)。前两型患者华法林剂量分别为(2.91±1.12)mg/d、(1.91±0.85)mg/d,*1/*3型较*1/*1型华法林需求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2C9基因型*3/*3型样本量太少,未参与组间比较);VKORC1基因型检测显示354例为AA型(81.4%)、77例为杂合子GA型(17.7%)、4例为纯合子GG型(0.9%)。患者华法林剂量分别为(2.58±0.94)mg/d、(3.82±1.52)mg/d、(5.62±1.77)mg/d,AA型较GA型华法林需求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KORC1基因型GG型样本量太少,未参与组间比较)。同时对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两种基因型、稳态剂量以及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均分别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华法林剂量与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不同的基因型均有关,且相关分析提示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与稳态剂量的相关系数为0.611,且有统计学意义;行稳态剂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YP2C9、VKORC1基因型、年龄、体重与稳态剂量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且不同基因型患者间华法林用量存在差异,同时华法林剂量与年龄、体重及不同的基因型有关,计算机模型预测剂量与稳态剂量存在相关�
- 陈晓英彭齐胡大清何蕾
- 关键词:华法林基因多态性CYP2C9VKORC1
- 冠脉搭桥术对患者围术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胡大清金晶
- 关键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冠脉搭桥术围术期HSCRP急性时相蛋白冠脉病变程度
- CYP2C9基因突变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初始剂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的初始剂量与细胞色素P450酶2C9(CYP2C9)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8月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108例,根据是否有CYP2C9基因突变分为突变组8例和无突变组100例,比较两组华法林初始累积剂量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结果两组华法林初始累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在服用华法林第1~5天,突变组INR值均较无突变组升高(P〈0.05)。结论 CYP2C9*3杂合突变对华法林服药初期INR值影响很大,有较大的出血风险,建议在用药之前做基因检测。
- 薛军彭齐陈晓英胡大清胡国智
-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华法林细胞色素P4502C9基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