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军
- 作品数:55 被引量:25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S)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57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男性EH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收集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前1年内的多次血压水平及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CS<50%组(n=66)及CS≥50%组(n=91),并进一步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Ⅰ~Ⅴ级),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①CS≥50%组收缩压(SBP)及PP显著高于CS<50%组,而舒张压(DBP)显著低于CS<50%组(P<0.05),CS≥50%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外周动脉疾病(OR:4.543,95%CI:1.415-14.590)及脉压(OR:1.096,95%CI:1.038-1.157);②CS分级与PP(r=0.402,P<0.0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0.200,P<0.05)呈正相关,经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SBP、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ime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氨基酸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等危险因素后,CS分级仍与PP及FIB有关。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狭窄有关,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当尽量减小脉压。
- 王海军司全金
-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男性脉压颈动脉狭窄
- 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预测因子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预测因子,为进一步筛查ARAS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67例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影结果分为ARAS组446例与非ARAS组421例,对与ARAS高度相关的多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脉压、血肌酐水平及50岁以后出现高血压与ARAS相关(P <0.05)。四项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并与ARAS呈正相关(β=0.056、0.032、0.014、0.614)。结论年龄、脉压、血肌酐水平及50岁以后出现高血压是中老年ARAS的预测因子,可以为临床发现易感人群及预防ARAS提供信息。
- 江瑛张丽王海军麻玉秀
- 关键词: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不伴房颤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3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69例及非房颤组614例。记录基线特征、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收缩压变异性中位数9.89mm Hg(1mm Hg=0.133kPa)将入选患者分为高变异性342例和低变异性341例。应用Cox回归方程分析血压变异性对新发房颤的影响。结果房颤组24h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房颤组[(11.13±3.50)mm Hg vs(10.21±3.41)mm Hg,P=0.034],24h舒张压明显低于非房颤组[(67.19±8.16)mm Hg vs(69.33±8.39)mm Hg,P=0.04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24h收缩压变异性、脑出血及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49,95%CI:1.175~3.233,P=0.010;HR=2.983,95%CI:1.075~8.277,P=0.036;HR=2.567,95%CI:1.370~4.810,P=0.003)。结论收缩压变异性升高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海军司全金李开亮丁宇
- 关键词:高血压心房颤动超声心动描记术
-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横断面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的价值以及IMT与MS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男性患者132例,分为MS组65例及无MS组67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IMT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MT显著高于无MS组;HDL-C显著低于无MS组(P<0.05,P<0.01)。IMT与舒张压(r=0.306,P=0.000)和BMI(r=0.917,P=0.000)呈正相关,与HDL-C(r=-0.813,P=0.036)呈负相关。将IMT作为因变量,相关指标BMI(β=0.011,P=0.000)和MS病史(β=0.005,P=0.036)与IMT独立相关。结论 BMI和MS病史与老年男性MS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
- 王浩曹剑朱冰坡陶涛赵晓宁王海军
- 关键词:代谢疾病颈动脉疾病血管内膜C反应蛋白质
- 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2例,均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降压治疗超过6个月,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24 h收缩压平均实际变异性(24hS...
- 王海军司全金李燕王岩
- 关键词:降压治疗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
- 文献传递
- 北京地区中青年人群维生素D不足现状及补充治疗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中青年人群维生素D不足的现状及补充治疗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在北京3个社区随机选取20~44岁中青年人396名,检测血25-(OH)D含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维生素D充足组和维生素D非充足组中各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表达水平。同时将维生素D非充足组中愿意参加干预研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生活方式改善基础上分别给予安慰剂和维生素D_3治疗;另外干预组每3个月监测血清25-(OH)D含量,并依据25-(OH)D含量调整补充治疗方案,补充治疗12月后,检测血清25-(OH)D含量及各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表达,分析干预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研究对象中维生素D充足者仅为23.5%,维生素D非充足者高达76.5%。低维生素D水平的中青年人中,血FBG、HOMA-IR和TG、TC和LDL-C都显著高于正常维生素D水平者,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维生素D水平者。小剂量补充方案未发生中毒情况,干预组补充维生素D_312个月后血清25-(OH)D含量显著升高,而且维生素D营养状态构成比也发生了明显改善:维生素D充足者由干预前的0%升至40%,维生素D不足者由81%降至48%,维生素D缺乏者由19%降至10%。补充维生素D_3后,上述各项血糖血脂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北京地区中青年人维生素D不足情况较为严重,维生素D不足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小剂量补充安全性良好,可提高血清25-(OH)D水平,改善血糖和血脂代谢。
- 惠海鹏韩学美王海军阴大伟刘煜蔡力力
- 关键词:中青年人群血糖血脂
-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舒张压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舒张压水平(DBP)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并了解是否存在关于舒张压的“J”形曲线。<br>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降压治疗后舒张压水平分为6组...
- 王海军司全金邹晓
- 关键词:高血压降压治疗心脑血管事件
- 镜像训练结合Schuell刺激疗法对改善失语症患者口面失用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结合Schuell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口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失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治疗组增加镜像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口面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失用症、理解力、命名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Schuell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口面部运动能力。
- 王宇周维金王海军刘倩丁宇
-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症理解力
- 老年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现况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性分析,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诊治的2771例患者,根据是否规范化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分为规范治疗组2305例和未规范治疗组4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组间各个临床资料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规范治疗组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83.2%;未规范治疗组为16.8%。吸烟(OR=2.23;95%CI:1.75~2.83;P=0.001)、冠心病(OR=2.03;95%CI:1.60~2.58;P=0.000)、糖尿病(OR=1.74;95%CI:1.38~2.20;P=0.000)的患者规范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较好,年龄≥75岁(OR=0.39;95%CI:0.32~0.49;P=0.001)、PCI术后(OR=0.73;95%CI:0.58~0.92;P=0.000)、外周动脉粥样硬化(OR=0.66;95%CI:0.50~0.87;P=0.000)、贫血(OR=0.45;95%CI:0.32~0.64;P=0.004)的患者往往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较差。结论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中,83.2%患者能规范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但仍有16.8%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存在不规范现象。年龄≥75岁、并存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介入治疗、出血顾虑等是影响我院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的主要因素。
- 郭一洁邹晓陈宇翔王海军李开亮司全金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冠心病糖尿病血栓栓塞
- 轻中度饮酒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饮酒与心绞痛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及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53例,根据3个月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心绞痛组647例和对照组806例,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绞痛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心绞痛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既往PCI、血脂异常、服用硝酸甘油、长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以及服用阿司匹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年龄(OR=1.024,95%CI:1.006~1.042,P=0.009),收缩压(OR=1.009,95%CI:1.001~1.017,P=0.029)及轻中度饮酒(OR=1.446,95%CI:1.026~2.038,P=0.035)是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危险因素,硝酸酯类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保护因子(P<0.01)。结论轻中度饮酒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风险增加有关,建议老年冠心病患者戒酒对控制心绞痛发作更为合理。
- 刘渝王浩梁逍杨光刘洋王海军李芳高萌
- 关键词:冠心病饮酒心绞痛血小板聚集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