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全金

作品数:114 被引量:72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3篇老年
  • 20篇动脉
  • 19篇血管
  • 16篇血压
  • 15篇心力衰竭
  • 15篇血脂
  • 15篇衰竭
  • 14篇血小板
  • 14篇抑制剂
  • 14篇制剂
  • 14篇高龄
  • 13篇血小板聚集
  • 12篇心病
  • 12篇血栓
  • 11篇老年人
  • 10篇心血管
  • 10篇血小板聚集抑...
  • 10篇血小板聚集抑...
  • 9篇心房
  • 9篇心房颤动

机构

  • 1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16...
  • 1篇邯郸市第四医...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114篇司全金
  • 29篇王海军
  • 26篇李小鹰
  • 13篇李开亮
  • 12篇邹晓
  • 10篇张帷
  • 10篇叶平
  • 8篇樊瑾
  • 7篇范利
  • 6篇丁宇
  • 6篇刘秀云
  • 6篇郭一洁
  • 5篇李春林
  • 5篇朱平
  • 4篇王玉堂
  • 4篇尚延中
  • 4篇曹剑
  • 4篇史扬
  • 4篇徐昆
  • 3篇刘剑锋

传媒

  • 35篇中华老年心脑...
  • 9篇中国应用生理...
  • 9篇中国临床保健...
  • 6篇军医进修学院...
  • 5篇解放军保健医...
  • 4篇中华老年多器...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华保健医学...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2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势及补充不同剂量外源性睾酮对雄兔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雄兔去势及去势后补充不同剂量外源性睾酮对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35只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高脂饲料喂饲,4周后随机分为5组:①假手术组,②去势安慰剂组,③低剂量睾酮补充组,④生理剂量睾酮补充组,...
司全金李小鹰
关键词:纤溶系统外源性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CO、E/A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CS,可以强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并增强抗栓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李开亮司全金张帷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被引量:5
2004年
猝死是世界范畴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猝死在人群死亡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如美国每天就大约有1200人发生猝死,每年猝死者可高达40~50万,而且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我国对猝死的发生率尚缺乏完整的统计资料.根据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猝死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0%~3.6%,在所有老年人死亡中猝死约占2.3%~5.8%,而在猝死中老年人又可占到56.5%~80.0%.
司全金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S)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57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男性EH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收集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前1年内的多次血压水平及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CS<50%组(n=66)及CS≥50%组(n=91),并进一步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Ⅰ~Ⅴ级),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①CS≥50%组收缩压(SBP)及PP显著高于CS<50%组,而舒张压(DBP)显著低于CS<50%组(P<0.05),CS≥50%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外周动脉疾病(OR:4.543,95%CI:1.415-14.590)及脉压(OR:1.096,95%CI:1.038-1.157);②CS分级与PP(r=0.402,P<0.0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0.200,P<0.05)呈正相关,经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SBP、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ime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氨基酸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等危险因素后,CS分级仍与PP及FIB有关。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狭窄有关,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当尽量减小脉压。
王海军司全金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男性脉压颈动脉狭窄
老年雄激素水平减低患者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雄激素水平减低对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2002-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82名老年患者,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均无明显血脂异常,并除外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创伤...
司全金李小鹰
关键词:雄激素水平纤溶系统
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关系。&lt;br&gt;  方法:入选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2例,均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降压治疗超过6个月,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24 h收...
王海军司全金李燕王岩
关键词:高血压降压治疗血压变异性心室重构
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去势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去势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对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27例早期前列腺癌经手术去势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9例非前列腺癌老年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雌激素(E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动度(PA)、纤溶酶原(PLG)活性、α2-抗纤溶酶(α2-PI)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二磷酸腺苷(ADP)活性、D-二聚体(DD)含量、血小板聚集率和黏附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原浓度。结果研究组中患者TT、FT、E2水平显著降低,E2降低幅度小于TT,LH、FSH、FT/TT、E2/TT显著升高;PT、APTT显著缩短,Fib及DD含量显著增加,血小板聚集率、黏附率及ADP活性均显著升高,PLG、α2-PI活性显著增强,t-PA抗原含量及t-PA/PAI-1显著下降,PAI-1含量显著增加。AT-Ⅲ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去势后性激素比例严重失调;血小板活性及血液凝血活性显著增强,纤溶活性显著抑制,提示去势患者存在发生动脉硬化的高度危险性。
司全金李小鹰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睾丸切除术睾酮血液凝固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未应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5例,平均年龄为76.52±11.80岁,其中女性占18.91%,75岁以上患者占64.73%,记录基线特征及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通过Cox生存分析,探讨肾功能不全对各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3.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209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61例及血栓终点事件139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校正CHA_2DS_2-VASc评分危险因素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慢性肾功能不全仍是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未服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王海军郭艳司全金王玉堂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栓事件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降低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收缩压(SBP)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将836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降压治疗后SBP水平分为7组:1组29例,SBP<110 mm Hg(1 mm Hg=0.133 kPa);2组71例,SBP 110~11 9 mm Hg;3组224例,SBP 120~1 29 mm Hg,4组290例,SBP 1 30~1 39 mm Hg,5组150例,SBP 140~149 mm Hg,6组45例,SBP 150~1 59 mm Hg,7组27例,SBP≥1 60 mm Hg;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SBP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与4组比较,6组和7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23%和251%(P<0.01);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6组和7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118%、75%和148%(P<0.0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与SBP水平呈"J型曲线"现象。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水平过高或过低,均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SBP在130~139 mm Hg是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合适的目标血压范围。
王海军司全金张丽李小鹰杨庭树朱平刘剑锋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脑血管障碍肾功能不全抗高血压药
血脂与冠心病关系的性别差异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评价血脂水平与冠心病(CHD)关系的性别差异。方法:检测403例受检者的血脂质、载脂蛋白水平,其中CHD组233例和正常对照组170例,并各以性别进一步划分亚组。结果:男性和女性CHD组的TC、TG、LDL-C、Lp(a)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LDL-C明显为低。除男女性正常对照组间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女性的TC、LDL-C、HDL-C均显著高于男性,因而TC/HDL-C比值无性别差异。男性中LDL-C、TC、高血压病、年龄和apoB以依次递减的强度对CHD有独立作用,女性中仅以HDL-C和高血压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女性别间血脂质水平的差异,使血脂指标对女性CHD危险性的预测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于男性。在评价女性CHD危险性时,需重视HDL-C水平对女性CHD的独立作用。
叶平刘秀云尚延中尚延中司全金裴兰
关键词:血脂性别比例冠心病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