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霜 作品数:156 被引量:691 H指数:16 供职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广东单丛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2 2015年 单丛茶树品种是制作单从乌龙茶的主要品种,研究发现其也可用于制作红茶。为明确所制红茶香气物质及主要呈香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本研究从广东单丛品种红茶中鉴定出46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醇类是最主要的物质,其次是酯类和醛类。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和壬醛是5种最主要的呈香物质,含量占香气总量的60%以上。花蜜香是广东单丛茶树红茶典型的香气特征。 王秋霜 乔小燕 操君喜 方华春 陈栋关键词: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中国茶之美 2009年 在中华民族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一枝奇葩,它不仅历史悠久、形式完美,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茶艺”这一词语源于我国的古茶道,早在唐代诗人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便第1次提出“茶道”一词。20世纪70年代,台湾首次提出“茶艺”一词,“茶艺”这一词语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茶人所熟悉和接受。 卓敏 孙世利 赵超艺 王秋霜 潘顺顺关键词:中国茶 民族传统文化 茶文化 茶艺 茶道 茶歌 一种便携式自动推土的省力取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自动推土的省力取土器,包括手柄、连接杆、气杆、空心钻头和气杆控制部件;手柄、连接杆和空心钻头依次链接,气杆固定于空心钻头内部的靠近连接杆一端;气杆控制部件控制气杆的气压释放钮;气杆远离连接杆一端... 林威鹏 周巧仪 凌彩金 王秋霜 刘淑媚文献传递 基于多总体均值向量检验法的不同季节茶叶鉴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多总体均值向量检验法应用于不同季节英德红茶鉴别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春、秋两季茶叶中Ca、Mg、Fe、Mn、Zn、Cu这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茶样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应用t检验法及两正态总体均值向量检验法,判断春秋季节茶叶矿质元素及生化成分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春、秋两季英德红茶中Ca、Mg含量最高,其次是Mn、Fe、Zn、Cu。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春秋两季茶叶的矿质元素中Zn元素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元素均无显著差异。生化成分分析中,春秋两季茶样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以矿质元素或生化成分含量作为总体进行分析,春秋两季英德红茶的矿质元素、生化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为区分各季节间英德红茶的研究提供参考。 刘淑媚 周巧仪 凌彩金 王秋霜关键词:茶叶 矿质元素 生化成分 国内外茶树花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22 2009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用茶树的叶片,而忽略了对茶树其他部分的利用。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之一。很多研究表明,茶树花是一种附加值很高的副产物,不仅可以用来制茶、生产饮料、酒类等产品,还可以提取和利用其内含的蛋白质、茶多糖、氨基酸、茶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概述了近年来茶树花的研究进展及其概况,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王秋霜 赵超艺 凌彩金 柯乐芹 杨冬梅 卓敏关键词:茶树花 生物活性 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10 2022年 以不同季节红叶1号、红叶2号、丹妃三个红紫芽品种(系)为供试原料制成绿茶、白茶和红茶,通过茶叶品质分析及感官审评方法综合评价了红紫芽茶树品种(系)的茶类适制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系)制成的绿茶和白茶理化成分含量高于对应的红茶。绿茶中各理化成分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三季平均为4.24%~4.69%,而红茶则为3.54%~3.96%。氨基酸含量在白茶中高于绿茶和红茶,白茶中含量达3.40%以上,而红茶和绿茶中含量在3%左右。红紫芽绿茶中花青素含量夏季>秋季>春季,夏季含量为0.086%~0.115%;除了春季白茶检出痕量的花青素外,其余不同季节的白茶和红茶均未检出花青素。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白茶普遍具有优雅、浓郁的花香或果香,滋味甜醇鲜爽的特点;红茶普遍具有甜香浓郁、滋味甜醇鲜爽的特点;绿茶品质成分丰富,汤色呈红紫色。研究认为,红紫芽茶更适合制作红茶和白茶,而制成的绿茶则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特异茶饮进行推广。本研究为红紫芽茶的深入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王秋霜 曹冰冰 王青 秦丹丹 潘晨东 李波 李红建 方开星 倪尔冬 姜晓辉 吴华玲关键词:适制性 感官审评 儿茶素 花青素 红茶品质及其相关生化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2020年 红茶是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新梢的芽、叶、嫩茎,经过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一般具有香高味甜、“红汤红叶”的特点。近年来国际市场红茶需求量与日俱增,各地区红茶产品层见叠出,而不同产区生产的红茶感官风味又独具特色。为探究不同地域红茶风格特点及其形成的生化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红茶品质化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明确指出了与红茶色泽、香气、滋味等关键感官品质相关的化学因子,包括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芳香物质、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等,旨在为红茶产品的创新与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范捷 王秋霜 秦丹丹 方开星 朱海燕 姜晓辉 陈栋 陈栋关键词:红茶 化学因子 一种用于鉴定茶树品种“岭头单丛”的SSR核心引物组合、试剂盒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茶树品种“岭头单丛”的SSR核心引物组合、试剂盒和应用。本发明利用SS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筛选得到2对SSR核心引物,这2对SSR核心引物可以将“岭头单丛”从其他茶树品种中快速鉴定和检测出来。本发... 李红建 吴华玲 王青 方开星 李波 秦丹丹 倪尔冬 姜晓辉 王秋霜 潘晨东我国茶叶饮用的4个阶段及其特点 被引量:4 2009年 以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利用茶叶的特点为主线,以历史资料考证的结果为依据,把人类利用茶叶的过程大致划分为"吃茶"、"喝茶"、"饮(品)茶"和"艺茶"4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饮用特点及饮用程式作了简要地阐述;指出人类最初利用茶叶的目的和方式是"食用"而不是"药用";同时对4个阶段的茶叶饮用的历史沿革、冲泡鉴赏技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而赋有新意的评述。 卓敏 李家贤 王秋霜 凌彩金 孙世利 潘顺顺 陈栋关键词:茶叶 饮用方式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印度不同产地红茶关键香气代谢物 2024年 为明确印度不同产地红茶香气关键代谢物,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度不同产地红茶香气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印度红茶中共鉴定出140种香气成分,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醇类、酸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杂环类化合物等12类物质。大吉岭红茶醇类物质相对含量为40.58%,酯类相对含量为14.33%,显著高于阿萨姆红茶;而阿萨姆红茶中醛类(13.70%)、酮类(13.51%)和烷烃类(10.47%)等物质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大吉岭红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阿萨姆红茶具有甜香、清香细锐及薄荷香特征,香气持久;大吉岭红茶普遍具有甜香,个别具有花香和麝香、清香特征,T2-4红茶香气感官评分最高(94.0)。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表明,不同产地印度红茶分别聚类到不同的区域,香气代谢物差异比较明显。香气重要贡献度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的香气代谢物有27种,包括芳樟醇、(E,E)-2,4-庚二烯醛、苯乙醛、戊酸、苯甲醛、十八烷、十三烷、(E)-6,10-二甲基-5,9-十一烯-2-酮等,其中具有香气活性(气味活性值>1)的物质包括芳樟醇、苯乙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戊酸、己醛、1-甲基萘、香叶醇8种。在阿萨姆红茶中己醛、苯乙醇、戊酸、苯乙醛、1-甲基萘是区别于大吉岭红茶的关键活性香气代谢物;而大吉岭红茶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是区别于阿萨姆红茶的关键活性香气代谢物。 王秋霜 秦丹丹 方开星 姜晓辉 王青 李波 李红建 倪尔冬 潘晨东 吴华玲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