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代良

作品数:61 被引量:250H指数:10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骨折
  • 13篇血栓
  • 13篇静脉
  • 13篇静脉血
  • 13篇静脉血栓
  • 12篇血栓形成
  • 12篇深静脉
  • 12篇深静脉血栓
  • 12篇静脉血栓形成
  • 11篇肢体
  • 11篇内固定
  • 9篇手术
  • 9篇创伤
  • 8篇肢体深静脉血...
  • 8篇深静脉血栓形...
  • 8篇关节
  • 7篇动物
  • 6篇内固定治疗
  • 5篇肢体深静脉血...
  • 5篇髋臼

机构

  • 41篇济宁医学院
  • 19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60篇贾代良
  • 25篇王海滨
  • 19篇张春强
  • 17篇赵智
  • 16篇王兵
  • 16篇周兆文
  • 16篇唐锡章
  • 15篇赵学凌
  • 14篇赵宏斌
  • 11篇贾存岭
  • 11篇吴彬
  • 10篇赵益峰
  • 9篇胡敏
  • 8篇梁红锁
  • 7篇吕琳
  • 7篇黄河
  • 7篇孟纯阳
  • 6篇郑宏宇
  • 5篇李世和
  • 5篇雷学锋

传媒

  • 10篇济宁医学院学...
  • 9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诊断学电...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3篇200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Ⅰ期外架、Ⅱ期锁定接骨板治疗Ⅲ°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Ⅰ期外固定架、Ⅱ期锁定接骨板分期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济宁医学院收治的GustiloⅢ°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6例患者,进行Ⅰ期外架、Ⅱ期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各种愈合率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6例经6~24个月(平均18月)随访,骨折顺利愈合,平均5.5月.按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24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4%;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均≥100°,应用Merchant的胫腓骨骨折术后评分标准,术后综合评分,优26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1%.结论Ⅰ期外架、Ⅱ期锁定接骨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可明显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及功能恢复.
贾代良吕琳姜振褚风龙贾存岭
关键词:外固定架胫腓骨骨折锁定接骨板
小切口暴露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中应用小切口暴露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从1998年6月-2005年1月,采用小切口暴露法对23例闭合性跟腱中部及止点处断裂患者于伤后3h~12h 内急诊手术。
张春强黄河殷亮赵智周兆文唐锡章贾代良王永年
关键词:闭合性跟腱断裂小切口
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40例腰椎手术,分为4组,根据X线片观察脊椎滑脱情况、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对各组同一椎间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术前、术后进行计算、比较。结果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加椎间融合器组融合率较其余组明显增高。结论腰椎椎间融合器在损伤节段形成牢固的生物学融合,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力学特征。
吕琳贾代良蔡国强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器植骨
兔创伤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组织学特征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通过建立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细胞变化及炎症反应的关系,为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和康复干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教研室完成。随机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无创伤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用不同能量击打兔左下肢近端外侧,建立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造模后第5,7,9天抽取兔耳缘静脉血1mL,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结果:骨折固定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低于其余3组(P<0.01),白细胞高于其余3组(P<0.01);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中性粒细胞高于无创伤固定组、空白对照组(P<0.05);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无创伤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中,应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能准确、快速对血细胞进行检查;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细胞变化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观察到炎症反应。
吴雪梅周兆文胡敏王兵张春强贾代良赵智唐锡章赵学凌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模型血细胞血细胞计数
创伤后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在已有的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创伤后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昆明医学院外总教研室进行。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骨折、创伤、固定和空白4组,造模前用高频彩色超声机观测左下肢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变化,造模后第7天分别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血栓、静脉内皮和内膜变化,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DVT发生率骨折组为78,95%与创伤组80.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固定组(30.00%)和空白组(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固定组与空白组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光镜与电镜检查显示骨折组、创伤组静脉内皮和内膜受损程度较固定组严重,固定组又较空白组严重;血栓栓塞部位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③彩超显示左下肢伸直位时血流量为(0.0637±0.0152)cm3/s,屈髋屈膝位时为(0.0229±0.0107)cm3/s;左下肢伸直位时血管内径为(0.16±0.04)cm,屈髋屈膝位时血管内径为(0.10±0.04)cm,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Logistic回归OR创伤=6.000。结论:创伤、固定和体位在兔创伤性肢体DVT的发生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创伤因素尤为关键;炎症与DVT有一定关系,但这?
胡敏赵宏斌王兵张春强梁红锁郑宏宇贾代良唐锡章周兆文赵智赵学凌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体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
2008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42例颈椎手术,JOA评分法评定术前及随访时得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术后无手术损伤、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JOA评分明显改善,复查MRI提示前路减压均满意。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理想术式。
贾代良吕琳蔡国强
关键词:颈前路钢板颈椎病
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2024年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累及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软组织感染,以广泛、迅速的皮下软组织感染为特征,可在短时间内波及全身,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近年来坏死性筋膜炎发病趋势逐年递增,患者死亡率、截肢率也比较高。坏死性筋膜炎临床诊疗的发展与相关基础研究密不可分。为了增加我们对坏死性筋膜炎发病机制的理解,需要一个可靠的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至少部分地反映人类坏死性筋膜炎的感染过程。本文将简要综述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为坏死性筋膜炎诊治的研究提供参考。
邢宝杰(综述)贾代良(审校)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建模方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2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目前引起医疗感染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所致感染传播速度快,治疗困难,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遗传元件(SCCmec)的可转移性是感染呈散发或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SCCmec携带mecA和mecC耐药基因,分别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和青霉素结合蛋白2c(PBP2c),其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亲和力极低,从而产生耐药性。在agr系统与sar系统的调控下,MRSA可形成生物膜,发挥屏障作用,可有效抵御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杀伤。通过耐药基因与生物膜的共同作用,使得MRSA的耐药机制更加复杂。本文就SCCmec的基本结构与功能、MRSA的耐药机制以及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MRSA感染的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孙法同吕琳褚风龙王勇赵键邢宝杰王海滨贾代良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
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骨科髓内钉打拨器改装自制的可定量击打装置,模拟与骨科临床相似的创伤过程,造成大鼠双下肢近端不同程度的损伤,创建一种具有骨科临床特点的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
赵学凌李文黄河王兵赵宏斌何飞王建伟吴雪梅张春强贾代良赵智唐锡章周兆文李世和
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入A组(经腹直肌旁入路,n=62)和B组(经髂腹股沟入路,n=58)。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露骨折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且A组出院时、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腹股沟疝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均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与髂腹股沟入路比较,腹直肌旁入路在骨折复位、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褚风龙杨倩倩韩亮刘保瑞贾代良王海滨
关键词: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入路骨盆髋臼骨折复位关节功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