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海 作品数:19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 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R与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以鼻咽癌2008分期为标准探讨MR与PET/CT对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并在治疗前间隔1周内同时行MR与PET/CT检查的80例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MR以2008分期为标准,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为阳性;PET/CT检查如咽后淋巴结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SUV≥2.5则定为阳性。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阅片,以统一意见评定,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鼻咽癌患者中MR检查发现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有42例(占52.50%),共69枚淋巴结;PET/CT诊断为阳性的33例(占41.25%),共53枚淋巴结,McNemar卡方检验P=0.049,P<0.0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优于PET/CT;而Kappa检验两者的吻合系数k=0.579,0.7>k≥0.4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的吻合度一般。结论 MR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优于PET/CT,以MR作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首选检查手段是合理可行的。 黄军荣 张玉兰 张纯 陈昱明 吴伟艺 陈文尖 赵艳海关键词:鼻咽癌 咽后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迭代次数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中对子野权重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迭代次数,对子野权重优化(SWO)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CMS XIO 4.6.4治疗系统制定调强放疗计划。在SWO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迭代次数生成不同的计划,在不影响临床靶区剂量要求的前提下,比较其危及器官(OAR)受照剂量、子野数、机器跳数之间是否有差异。迭代次数选择以50为梯度,最高为300。结果对同一例患者,选择不同的迭代次数进行调强计划的SWO,对不同迭代次数的计划进行比较,股骨头、直肠、膀胱受照剂量基本没变化,计划总子野数和机器跳数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CMS XIO 4.6.4设计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过程中,100次以下的迭代次数进行SWO优化最为适合。可以在保证危及器官剂量、放疗总子野数和机器跳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放疗计划设计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吴煜良 何松美 张纯 吴伟艺 崔顺景 赵艳海关键词:迭代次数 CMS 宫颈癌术后 物理学和生物学指标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血栓调解蛋白(TM)水平以及剂量体积因素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27例肺癌、16例食管癌、1例胸腺瘤患者按常规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化疗;其中19例采用同步放化疗,25例采用序贯化放疗。放疗前和放疗30Gy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6、TGF-β1、TM水平。依照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CTCAEv3.0标准,为ARP评级,评价≥2级定为ARP。并分析TGF-β1、IL-6、TM水平、肺功能指标以及剂量体积因素与ARP发生率的关系。剂量体积因素包括平均肺剂量(MLD)和Vx(指照射总剂量高于xGy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数)。结果44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了ARP,9例2级,6例3级。ARP发生与未发生组照射30Gy时TGF-β1水平(pg/mL)平均值分别为:(866±270 vs 396±338,P=0.000)。ARP发生率在年龄<60和≥60岁组分别是:46.15%(12/26)和16.67%(3/18)(P=0.042);有、无吸烟史组是:45.45%(15/33)和0%(0/11)(P=0.017);在照射30Gy后TM降低与增高组是:45.16%(14/31)和7.69%(1/13)(P=0.041);在MLD(Gy)<10和≥10组是:16.67%(5/25)和55%(10/19)(P=0.024);在V30<13%和≥13%组是22.22%(6/27)和52.94%(9/17)(P=0.036)。V20<25%与≥25%之间,AR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MLD(P=0.012)和放疗30Gy时TGF-β1水平(P=0.001)与ARP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TGF-β1以及MLD是有意义的预测ARP的早期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实测/预测值%的大小对AR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赵艳海 李志平 陈晓梅 刘小菁 吴文超 徐泳 李平 张金涛 曾辉关键词:急性放射性肺炎 细胞因子 原发性胃T细胞淋巴瘤1例 2008年 尹茜 柳斌 赵艳海 李志平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 慢性胃窦炎 浅表性胃窦炎 反复黑便 解痉止痛 保乳术综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Ⅰ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Ⅰ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0例确诊Ⅰ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照射靶区为患侧全乳及胸壁和腋窝锁骨上区。全乳及胸壁采用半野切线对穿照射,90%门VD,50Gy/25次/5周,靶区内剂量分布±5.0%,患侧肺V20〈20%。瘤床野以术痕外扩3.0cm,避开乳头,银夹的位置为瘤床深度,5mm等效膜填充,6MeV电子线追加照射,DT10Gy/5次/1周。患侧腋窝锁骨上区6MV—X照射Dr50Gy/25次/5周。结果随访5年未见局部复发。美容效果“优”和“好”100%。近期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控制率及美容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 张纯 赵艳海 张雪芳 吴伟艺 吴煜良 莫杰明关键词:乳腺肿瘤 手术疗法 美容效果 鼻咽癌105例基于磁共振与CT的不同临床分期系统在T分期上的比较分析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析105例鼻咽癌患者按基于磁共振(MR)的2008分期与基于CT的92分期两个不同临床分期系统在T分期上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并在1周内同时行MR与CT检查的鼻咽癌患者资料105例,均按2008分期与92分期系统分别进行T分期评估,并对两者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分期与92分期对比,35.2%(37/105)病例的T分期发生了改变,T3、T4期病例增多,而T1、T2期病例减少,两者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在T2、T3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33),而T1、T4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MR为基础的2008分期比92分期更能真实反映鼻咽癌在T分期方面的病情,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制定。 黄军荣 张玉兰 张纯 陈昱明 吴伟艺 赵艳海关键词:鼻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肿瘤分期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观察组应用IMRT治疗,对照组应用3D-CRT治疗。比较两组短期疗效、放疗开始后放射性损伤情况、生命质量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88%)与对照组(77.27%)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放射性口干、放射性黏膜炎、血液学毒性、皮肤反应等损伤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采用QLQ-H&N65的中文版+听力为测评工具评分(73.62±6.32)高于对照组(63.94±5.62)(P<0.05);随访3年,观察组无局部复发率(92.42%)高于对照组(72.73%)(P<0.05)。结论 IMRT与3D-CRT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IMRT能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刘惠珠 孙彦秋 赵艳海关键词:鼻咽癌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探讨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或者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H&N65的中文版本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1年(观察慢性反应)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口干、吃饭、牙齿问题、唾液黏稠、张口受限、体重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方式与总体生命质量呈正相关,调强放疗组优势比为2.68,未接受化疗患者与接受化疗患者的优势比为2.39,经济收入所占优势比为1.65,年龄所占优势比为1.76。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口干、吃饭、牙齿问题、唾液黏稠、张口受限、体重下降;放疗方式、化疗、经济收入、年龄是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孙彦秋 刘惠珠 吴伟艺 赵艳海 黄军荣 张纯 陈昱明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8年 陈晓梅 李志平 赵艳海关键词:新辅助治疗 食管癌 单纯放疗 单纯手术 总生存率 物理学和生物学指标预测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TGF-β<,1>、IL-6、TM水平以及剂量体积因素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预测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价值。
临床资料:44例入选患者按治疗常规给予3DCRT和化疗;男41例,女3例,中... 赵艳海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 急性放射性肺炎 肺癌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