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珊如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基因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图位克隆
  • 1篇瘟病
  • 1篇抗稻瘟病
  • 1篇抗稻瘟病基因
  • 1篇克隆
  • 1篇分子标记
  • 1篇分子定位
  • 1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不育
  • 1篇不育基因

机构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施碧红
  • 3篇方珊如
  • 2篇车容会
  • 2篇赵明富
  • 2篇吴春珠
  • 1篇邹声浩
  • 1篇郑建华
  • 1篇孙永建
  • 1篇蔡春苗
  • 1篇黄珊
  • 1篇徐先战
  • 1篇黄招德
  • 1篇赵志民
  • 1篇郑燕梅

传媒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稻瘟病是一类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危害极大。水稻中具有抑制稻瘟病菌的功能基因,因此,对此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综述了水稻中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概况,阐述了以分子标记定位基因在基因研究以及利用中的作用,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被定位甚至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总结了这些抗性基因及其产物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
邹声浩黄珊郑燕梅方珊如施碧红
关键词: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标记辅助选择图位克隆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不育基因的分子定位被引量:8
2008年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Y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和RCA法,以45S与YC169的杂交F2和BC2F2作为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发现不育基因(暂命名为GTMS)位于RM6378和RM128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5cM和8.2cM。
赵明富蔡春苗车容会徐先战郑建华方珊如吴春珠施碧红
关键词:水稻分子定位
水稻谷粒粒长显性主效QTL的遗传分析与定位被引量:10
2008年
以小粒亲本博白B为轮回亲本与大粒亲本WFC杂交、连续回交,构建长粒近等基因系,发现了一个长粒对短粒显性的主效QTL。在BC2F1和BC3F2回交分离群体,粒长表现为长粒和短粒差异明显的两个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的遗传比率,表明了在BC3F2粒长主要由一个长粒显性主效QTL控制的。利用SSR标记技术,通过集团分离法和隐性个体分析法,对BC3F2进行QTL定位,结果发现控制粒长QTL(暂定名GL2(t))位于第2染色体,与RM530连锁,遗传距离为4.1cM,是个尚未报道的粒长显性主效QTL。
赵明富黄招德吴春珠车容会施碧红方珊如孙永建赵志民
关键词: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