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迷走脾动脉瘤一例
- 2012年
- 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内脏动脉瘤"于 2010年6月22日就诊.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外院超声检查显示: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前方探及一囊状无回声区,大小约为2.6 cm×2.4 cm×3.0 cm,壁上可见点片状强回声.超声多普勒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腹部CTA显示:脾动脉异位开口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距起始处0.2 cm处右后壁见囊状膨出呈梨形,借助颈部与脾动脉相连,颈部内径约0.4 cm,瘤体大小约2.8 cm×2.4 cm×3.1 cm,瘤壁见弧形钙化(图1~3).诊断为迷走脾动脉瘤.
- 王玉红陈月芹王林省孙占国张谷青李慧王皆欢
- 关键词:脾动脉瘤迷走超声多普勒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内脏动脉瘤异位开口
- 基于MONACO计划系统有无均整器模式对直肠癌术后SIB-VMAT计划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患者在6 MV光子束均整(Flattening Filter,FF)与非均整(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下行瘤床同期加量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of 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SIB-VMA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在相同约束条件下分别设计FF和FFF模式的SIB-VMAT计划,剂量验证采用MatriXX探测器进行测量。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体积参数,靶区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控制点数(Control Point,CP)、出束时间以及γ通过率。结果在保证PTV95%体积接受100%处方剂量的标准下,与FF模式相比,FFF模式可降低PGTV高剂量区D_(2%)和PTV的D_(mean)及D_(50%)约1%,提高PTV低剂量区D_(98%)约0.63%,改善PTV的CI和HI,减少肠道的D_(max)、V_(45)以及膀胱的辐射剂量,同时明显降低靶区外部25 Gy、22.5 Gy覆盖体积以及靶区间(P-G)的D_(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FF模式相比,FF的MU与C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计划的出束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剂量输出验证方面,两组计划的γ通过率在3%/3 mm标准下均大于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2 mm和1%/1 mm标准下,FFF模式的γ通过率结果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相对于FF模式,FFF模式在提高计划质量,保护膀胱和肠道方面更有明显优势。
- 葛双郗会珍陈长建李慧王寻马俊程锦绣魏敏朱培军程淑媛杨君东叶书成
- 关键词:直肠癌剂量学
- 肺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瘤1例
- 2011年
- 患者女,43岁,体检疑诊纵隔占位,无高血压及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有肺结核病史。X线检查:胸片示左上肺门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外缘可见弧形钙化;胸部透视见肺动脉段局限性瘤样突出,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搏动,疑诊动脉瘤。
- 张新东陈月芹孙占国史志涛李慧
- 关键词:肺动脉瘤胸主动脉瘤
- 双源CT在心率过速、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 多排螺旋CT应用于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已近10年,心率过速引起的运动伪影曾是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更高多排螺旋CT应用于临床,心率过速已不是首要的问题。患者心律不齐引起采集数据的相位不一致所产生的阶梯状伪影(s...
- 孙新海史志涛陈月芹张谷青李慧王玉红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心律不齐
- 文献传递
- 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方法:452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失常患者70例,其中增强扫描过程中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56例,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6例,室性早搏(ventricular oremature beat)5例,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3例。双源CT自动重建最佳收缩期(beat diast)、最佳舒张期(beat syst)图像,若图像欠佳者编辑心电图,然后重建图像.把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曲面(CPR)重建。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推荐的解剖分段方法为标准评价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70例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心电图编辑后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收缩期。共评价561个节段冠状动脉,其中图像质量1级者占87.9%(493/561),图像质量2级者占7.5%(42/561),图像质量3级者占4.6%(26/561)。结论:双源CT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
- 孙新海史志涛陈月芹张谷青李慧王玉红
-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律失常
- 姜黄素通过β-连环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9通路调控胃癌细胞自噬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通过β-连环蛋白(β-caten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9(bcl-9)通路调控胃癌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动物水平上,利用小鼠胃癌细胞(MFC)接种于裸鼠右侧腋下成瘤,建立胃癌造模,分为模型组、低姜黄素组、中姜黄素组、高姜黄素组,每组6只。计算各组小鼠抑瘤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瘤体病理组织形态学,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自噬标志蛋白及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水平上,利用氯化锂(LiCl)激活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用0、10、20、40μmol/L姜黄素处理BGC-823细胞48 h,通过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力、凋亡、自噬水平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动物水平,低姜黄素组、中姜黄素组、高姜黄素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17.54±3.88)%、(26.87±5.12)%、(37.98±7.09)%比(0.00±0.00)%,F=162.010,P<0.01];低姜黄素组、中姜黄素组、高姜黄素组LC-Ⅱ表达高于模型组(1.54±0.09、1.89±0.12、2.75±0.28比1.00±0.04,F=5.983,P<0.05),p62表达低于模型组[(0.62±0.05、0.47±0.05、0.39±0.04比1.00±0.07,F=6.774,P<0.05),β-catenin表达低于模型组[(0.52±0.08、0.48±0.06、0.35±0.04比0.99±0.12,F=7.092,P<0.01),BCL9表达低于模型组[(0.54±0.06、0.46±0.05、0.31±0.02比0.99±0.10,F=7.365,P<0.01)。细胞水平,10、20、40μmol/L姜黄素BGC-823细胞活自噬水平高于对照组[(8.97±0.16)%,(17.68±0.55)%,(34.45±1.32)%比(5.65±0.12)%,F=52.932,P<0.05],LC-Ⅱ水平高于对照组[(0.23±0.00、0.32±0.00、0.95±0.01比0.18±0.00,F=83.028,P<0.05)、p62水平高于对照组(0.24±0.00、0.38±0.02、0.90±0.02比0.19±0.00,F=74.355,P<0.05),β-catenin水平高于对照组[(0.23±0.01、0.19±0.00、0.11±0.00比0.05±0.00,F=98.623,P<0.05)、BCL9水平高于对照组[(0.37±0.00、0.30±0.01、0.21±0.01比0.09±0.00,F=129.746,P<0.05)水平。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激活剂
- 李慧胡成久赵静李常仑徐佟姜飙王全义黄伦华李钧
- 关键词:姜黄素BGC-823细胞自噬
-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师分别对两组CTCA图像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心率、心率波动、扫描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3.80±0.46)mSv,回顾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20.64±3.14)mSv,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66,P=0.76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 陈月芹孙占国王林省史志涛贾存玮张谷青张新东王彦辉李慧王玉红
- 关键词: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MSCTA在咯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对咯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咯血患者的MSCTA图像及后处理资料,3例行DSA检查,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中,单纯支气管动脉供血2例,膈下动脉、肺动脉联合供血1例,膈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联合供血1例,膈下动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共同供血1例。MSCTA共检出9支责任血管,包括4支异常增粗支气管动脉、3支扩张纡曲膈下动脉及2支远端扩张的肺动脉。结论:MSCTA不仅能较准确地显示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数目和走行,并且对其基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咯血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
- 李慧陈月芹孙占国张谷青王林省
-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术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消融治疗老年小肝癌的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单独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与TACE联合微波消融( PMCT)两种方法治疗老年小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内病变直径为2~5 cm的老年小肝癌患者治疗资料,其中TACE组20例,TACE+PMCT组22例,治疗后随访10~70个月,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计数资料的分布差异,肿瘤无进展生存期采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TACE +PMCT组和TACE组分别有17例(77%,17/22)和19例(95%,19/20)出现肿瘤进展,其中TACE +PMCT组1、3、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85%、50%,TACE组1、3、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组分别为95%、7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 +PMCT 治疗老年小肝癌较单独应用TACE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延长生存期。
- 王军业李常仑王慧礼韩磊杨君东李慧
- 关键词:微波消融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VEGF、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行乳腺癌手术后拟行放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受试者外周血VEGF、VCAM-1水平,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病理与外周血VEGF、VCAM-1水平的关系,并分析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VEGF、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1288.37、309.32,P<0.05);放疗后,观察组外周血VEGF、VCAM-1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t=23.45、11.88,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外周血VEGF、VCAM-1水平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增殖指数情况有关(t_(肿瘤分期)=7.05、2.14、4.52、4.76,t_(肿瘤分化程度)=7.12、6.62、2.81、3.15,t_(Ki67增殖指数)=7.25、4.60、4.24、2.48,P<0.05)。110例观察组,有效73例,无效34例,有效组VEGF、VCAM-1显著低于无效组(t=7.27、9.08,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后外周血VEGF、VCAM-1水平与肿瘤分期、Ki67增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_(放疗前)=0.64、0.54、0.52、0.52,r_(放疗后)=0.32、0.39、0.37、0.24,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_(放疗前)=-0.41、-0.31,r_(放疗后)=-0.68、-0.41,P<0.05)。联合评估放疗预后价值AUC为0.801[95%CI(0.714~0.871)],大于单独VEGF、VCAM-1的0.690[95%CI(0.595~0.775)]、0.734[95%CI(0.641~0.814)]。结论外周血VEGF、VCAM-1水平变化对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短期预后存在一定评估价值。
- 胡东玉李慧刘海英杨东
-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放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