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玉

作品数:7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脓毒
  • 5篇降钙素
  • 5篇降钙素原
  • 3篇脓毒血症
  • 3篇脓毒症
  • 3篇钠尿肽
  • 3篇B型钠尿肽
  • 2篇休克
  • 2篇血清
  • 2篇血乳
  • 2篇血乳酸
  • 2篇预后
  • 2篇乳酸
  • 2篇脓毒性
  • 2篇脓毒性休克
  • 2篇表达及意义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乳酸水平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机构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佳
  • 7篇张红玉
  • 4篇孙晓靖
  • 2篇杜鹏
  • 1篇于湘友

传媒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7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按照治疗预后我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后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复苏成功组(A组)14例,复苏无效或恶化组(B组)48例和死亡组(C组)18例。分别于复苏前及复苏后1周取静脉血行PCT及BNP测定,并比较患者复苏前及复苏后1周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结果复苏前三组BNP、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最低,C组最高。复苏后1周三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最低,C组最高。与复苏前比较,A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下降(P〈0.05);B组、C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上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CT(r=0.556,P=0.032)、BNP(r=0.642,P=0.024),均与APACHE II评分呈统计学相关。结论 PCT及BNP的动态监测对于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检测值的持续上升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张红玉王佳孙晓靖于湘友杜鹏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降钙素原B型钠尿肽预后
脓毒血症患者降钙素原与血乳酸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脓毒症患者65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中PCT和血乳酸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PCT、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PCT和血乳酸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21~0.998),0.748(95%CI:0.625~0.903)。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和血乳酸表达水平升高,在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王佳张红玉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血乳酸
B型钠尿肽及白细胞介素27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与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76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按照确诊分为:休克组,28例;脓毒血症组,48例;选择一般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组,并以正常体检者50例为正常组。比较各组的血浆BNP、IL-2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脓毒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的差异。随访1个月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死亡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休克组的BNP、IL-27、hs—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最高,脓毒血症组次之(P<0.05),而对照组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随访1个月死亡组的BNP、IL-27、hs—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BNP、IL-27及SOFA评分是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BNP与IL-27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结局。
张红玉王佳孙晓靖
关键词:B型钠尿肽白细胞介素27脓毒血症
降钙素原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在脓毒血症患者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6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检测血浆中PCT和NT-proBN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和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PCT、NT-pro-BNP浓度、APACHEII评分3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PCT和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1)。PCT和NT-pro-BNP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21-0.998),0.748(95%CI:0.625-0.903)。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和NT-pro-BNP表达水平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脓毒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张红玉王佳孙晓靖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
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1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67)和死亡组(n=43)。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24h取静脉血行PCT及BNP测定,并比较患者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结果:2组入院时PCT、BNP及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存活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下降,死亡组均上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低于死亡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CT(r=0.521,P=0.013)、BNP(r=0.452,P=0.029),均与APACHE II评分呈统计学相关。PCT及BNP联合检测对患者死亡预测的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91.6%。结论:PCT及BNP联合可提高脓毒症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T及BNP持续上升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张红玉王佳孙晓靖杜鹏
关键词:降钙素预后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9
2016年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BI)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颅脑损伤程度、继发性颅脑损伤(SCI)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TBI患者,根据急性闭合性TBI的分型标准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TBI,分别为轻型组(29例)、中型组(41例)及重型组(28例),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TBI后1、3、5、7及12 d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患者的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结果 TBI后1、3、5、7及12 d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先升高,再下降;但TBI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BI后1、3及5 d脑出血量逐渐增多、脑水肿体积逐渐增大,TBI后7及12 d脑出血量逐渐减少、脑水肿体积逐渐减小;重型组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P<0.05);中型组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5);TBI后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与TBI程度、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TBI程度、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与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呈单峰性升降密切相关,可作为TBI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的检测指标,为TBI采取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依据。
王佳张红玉
关键词:颅脑创伤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C-反应蛋白
血乳酸和降钙素原与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降钙素原与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脓毒性休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入住ICU的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于入院6h、24h及48h,检测所有患者的血乳酸和降钙素原浓度,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血乳酸和降钙素原浓度的变化规律;在24h内,观察组患者进行APACHEII评分,对血乳酸和降钙素原浓度与APACHEII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6h、24h及48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8.54±2.17mmol/L、7.42±1.75mmol/L、6.59±1.14mmol/L;降钙素原浓度分别为5.47±1.25ng/m L、4.85±0.94ng/m L、3.52±0.76ng/m L。对照组入院6h、24h及48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2.58±1.12mmol/L、2.24±0.96mmol/L、2.05±0.78mmol/L;降钙素原浓度分别为13.52±3.14ng/m L、11.28±2.07ng/m L、8.65±1.75ng/m L。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血乳酸和降钙素原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各时间点的血乳酸和降钙素原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乳酸和降钙素原浓度与APACHEII评分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乳酸和降钙素原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乳酸和降钙素原可作为早期诊断脓毒性休克的生物学指标,与脓毒性休克的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具有相关性,血乳酸和降钙素原浓度越高,脓毒性休克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王佳张红玉
关键词:血乳酸降钙素原脓毒性休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