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国 作品数:13 被引量:1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建筑科学 更多>>
儿童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的疗效探讨 2025年 目的观察重组抗白细胞分化抗原25(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5,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预防儿童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4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肝移植的79例儿童受者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免疫诱导方案分为全量激素组60例、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19例。全量激素组围手术期采用全量激素诱导,术后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免疫抑制;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围手术期采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半量激素诱导,术后单用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对比两组术后AR、感染及激素相关并发症等主要结局,以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移植物存活率、患者存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等次要结局的差异。结果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与全量激素组相比,术后AR发生率(4/19比16/60)、感染发生率(12/19比40/60)、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19比24/60)、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停留时间、住院花费、移植物存活率(18/19比59/60)、患者存活率(19/19比5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安全有效,能够在减少激素用量的同时实现相似的免疫抑制效果,但与全量激素诱导相比,并不能降低AR、感染及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习剑鑫 陈玉国 耿笑辰 邱伟 吕国悦关键词:肝移植 儿童 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2024年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发病率<1%,病死率高达85%。GVHD的发生是因供者T淋巴细胞对受者组织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和骨髓,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发热、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行业内专家制订《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对GVH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阐述,旨在规范与优化肝移植术后GVH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并提出诊断流程和治疗建议,以期改善肝移植术后GVHD受者预后。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吕国悦 周俭 徐骁 杨扬 朱志军 邱伟 卢倩 王婷 陈康辰 申川 邓宜南 魏林 陈玉国 宋世飞关键词:肝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外科教学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为调动学生对肝胆外科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肝脏影像学及外科治疗的理解及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及成绩,提出一种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新颖教学方法。选取吉林大学医学院临床5年制学生90名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肝脏外科授课方法教学,实验组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传统授课方法进行教学。学习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标准化考试,并采用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及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 窦乐 孟阳阳 刘敏 刘文蕴 孙晓东 陈玉国 滕岩 邱冬冬 纪铁凤 张磊关键词:肝脏外科 可视化技术 临床教学 计划性体外膜氧合辅助下肝移植3例 2022年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中计划性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ECMO辅助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3例受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乏力、胸闷、心悸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1例因受者拒绝,术前未行右心导管检查,另2例受者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筛查,右心导管检查分别确诊为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和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结果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受者均在患肝游离后即下腔静脉阻断前,于右侧股动脉及股静脉置管,行动脉-静脉ECMO支持,根据全血凝血时间调整肝素用量,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3例受者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为54、12、62 h,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27、61、14 h,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为26(9~52)个月,肝功能正常。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前等待期间应常规行TDE检查,提示肺动脉压高压患者,应进一步行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经多学科会诊有计划的应用ECMO,可扩大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受者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王子岳 陶慧超 孙晓东 邱伟 陈玉国 黄鹤宇 刘大群 吕国悦关键词:肝移植 体外膜氧合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基于临床技能竞赛探讨医学生技能教学的重点 被引量:3 2019年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目的是推动医学教育改革。通过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培训教师团队,精研培训内容,挖掘技能背后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拓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发挥移动教学平台优势,以提高技能训练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化实施、个体化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并要重视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教学,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实现培养卓越医师的目标。 石小举 郑倩倩 陈玉国 吕国悦 王广义关键词:人文精神 吉大一院单中心肝脏器官捐献经验分享 吕国悦 陈玉国 孙晓东DCD边缘供肝肝移植3例 目的 随着等待肝移植的患者数量迅速增加,供肝短缺日益成为制约肝移植发展的瓶颈,DCD 供体扩大了供体池,但DCD 供体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通过3 例边缘供肝的应用探讨DCD 边缘供体应用的可行性. 王传磊 孙晓东 邱伟 石小举 陈玉国 吕国悦肝移植术后复杂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多学科综合诊疗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MDT)在肝移植术后复杂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2020年6月23日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复杂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例进行MDT讨论,明确病因及治疗策略,并总结MDT在肝移植术后复杂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先后明确诊断为胆道狭窄、排斥反应及胆道感染,内镜逆行胰胆管成像(ERCP)支架内外双引流、糖皮质激素冲击、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经MDT讨论,明确诊断为肝移植术后复杂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建议在病理辅助排除排斥反应基础上优化免疫抑制方案,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并预防可能伴随出现的药物性肝损伤。后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复杂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因复杂,病情动态变化,通过MDT讨论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和加强对诊治思路的梳理,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黄鹤宇 孙晓东 陈玉国 夏旭翔 吕国悦关键词:胆汁淤积 肝损伤 胆道狭窄 胆道感染 影响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21年8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428例行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男324例, 女104例, 年龄为(52±10)岁。观察指标:(1)受者手术情况。(2)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及治疗情况。(3)影响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胆管吻合口狭窄发生及治疗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8月30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或M(范围)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受者手术情况:428例受者手术时间为465(420, 520)min、冷缺血时间为368(320, 450)min、术中出血量为2 500(1 500, 4 000)mL, 其中142例使用聚葡糖酸酯缝线行胆管后壁连续吻合+前壁间断吻合;286例使用聚丙烯缝线进行吻合(169例行胆管后壁连续吻合+前壁间断吻合、73例行胆管前后壁完全间断吻合、44例行胆管前后壁完全连续吻合)。428例受者术中均未留置T管。(2)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及治疗情况:428例受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3~72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随访期间, 50例受者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 其中41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 1例行手术治疗, 治疗后狭窄均未再复发。(3)影响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管吻合方式和供肝冷缺血时间是影响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受者发生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χ^(2)=15.74, Z=-2.04,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管吻合方式为前后壁完全间断吻合、供肝冷缺血时间� 刘大群 孙晓东 邱伟 陈玉国 黄鹤宇 吕国悦关键词:肝肿瘤 肝移植 缝线 预后 肝肉瘤样癌1例报告 被引量:3 2017年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4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周”于2016年9月18日入本院。患者无明显症状,于1周前体检腹部彩超提示肝脏肿瘤,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本院。 寇凯 陈玉国 周建鹏 魏锋 王广义 吕国悦关键词:肝占位 肉瘤样癌 病例资料 肝脏肿瘤 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