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
- 作品数:18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 2024年
- 为了解四面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四面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7亚科32属57种,其中19种为重庆新记录。从垂直分布来看,有50%以上的蚂蚁仅分布于同一海拔高度,垂直分布范围狭窄;蚂蚁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但东坡最低海拔样地的蚂蚁个体密度呈非规律性降低;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随海拔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但东坡与西坡的2个最低海拔样地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则最高。从水平分布来看,东坡蚂蚁的物种数与个体密度高于西坡;东坡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低于西坡,而优势度指数则高于西坡。群落相似性系数显示东坡与西坡之间中等相似,但同一坡向不同样地之间极不相似;东坡与西坡同一海拔样地间的蚂蚁群落相似系数随海拔上升由极不相似上升为中等相似。整体看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坡向及人为干扰密切相关。
- 陈友陈桂芳闫明旭王朝英罗长维
- 关键词:蚂蚁物种多样性
- 凤丹灰霉病病原鉴定与发病条件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于2015—2018年通过室内分离培养纯化镜检与室外定点定期观测,对凤丹灰霉病的病原及其流行规律与发病条件进行系统调查,为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主要从花萼开始侵染,随后从残留花瓣处侵入果实,导致果实软腐;病原菌不在病残体上越冬;凤丹灰霉病在3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生长季内呈"慢—快—慢"的S形变化趋势,温湿度与光照的变化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年份、花期、大田地势与土质类型对病害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花期降雨量越少的年份发生越轻,反之发生越重;开花越早发生越轻,反之越重;丘陵顶部发生最轻,丘陵坡地与丘陵阶地其次,丘间谷地发生最重;石砾土发生最轻,壤土其次,黏土发生最重。因此,凤丹灰霉病为低温高湿低光照型病害,发病程度与当年降雨量、植株营养状况、大田地势与土壤类型等因子密切相关。
- 罗长维陈友
- 关键词:灰霉病灰葡萄孢降雨量花期土壤类型
- 光强对松蠹狄金小蜂趋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研究昆虫对不同光强光源的行为反应,有利于确定诱集光源的功率、诱集有效空间范围及布点密度,为此,利用昆虫视觉行为学研究方法,研究华山松木蠹象优势寄生蜂——松蠹狄金小蜂对不同光强敏感单色光的趋向行为。结果表明,无论从趋向率还是趋向位移看,3种敏感单色光(340nm紫外光、415 nm紫色光和549 nm黄绿光)下,松蠹狄金小蜂的趋光行为与光强具有明显相关性,光强较低时呈正相关,光强较高时呈负相关,在415 nm紫色光和549 nm黄绿光下,松蠹狄金小蜂的趋光行为反应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稍有减弱,而在340 nm紫外光下,松蠹狄金小蜂的趋光行为反应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明显降低,甚至低于光强较低时的水平。3种敏感单色光中,松蠹狄金小蜂的趋光行为反应达到峰值时光强的大小顺序为:黄绿光(549 nm)>紫色光(415 nm)>紫外光(340 nm)。
- 陈友罗长维
- 关键词:光强单色光
-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采用样地法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6个垂直带与9个水平带,共33块样地进行蚁类调查,探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328头,分属于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掘穴蚁等26种蚂蚁的垂直分布高差在350 m以下,生态幅狭窄;四川曲颊猛蚁等24种蚂蚁仅分布于1个垂直带,水平分布范围最窄;不同海拔样地的优势种基本稳定在1~3种,物种数有3~19种,稀有种有0~10种,后二者随海拔增加均呈先平缓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000 m处达到峰值;不同水平带之间的蚂蚁群落相似性随海拔增加呈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250 m达到峰值。因此,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与海拔梯度及水平分布位置密切相关,有近一半的蚂蚁物种生态幅狭窄,且水平分布仅在1个点。蚂蚁物种分布也受人为因素影响,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重,生境破碎化、单一化,不利于不同群落间蚂蚁物种的交流与扩散。
- 陈友罗长维
- 关键词:蚂蚁群落相似性自然保护区
- 松蠹狄金小蜂的光谱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松蠹狄金小蜂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的重大蛀干害虫——华山松木蠹象的优势寄生蜂。为了避免灯光诱杀华山松木蠹象时错杀松蠹狄金小蜂,利用昆虫视觉行为学研究方法,研究松蠹狄金小蜂的光谱行为。结果表明,在波长340~689 nm光谱内的9个单色光中,松蠹狄金小蜂对除中心波长649 nm红色光外的其余8个单色光都具有趋向性,其中最敏感光谱依次为340 nm紫外光、415 nm紫色光、549 nm黄绿光,松蠹狄金小蜂在相应测试装置中1 min平均位移分别为23.55 cm、20.09 cm、19.28 cm,趋向率分别是88.0%、80.0%、76.0%。由此可见,松蠹狄金小蜂是一种趋光性昆虫,但其敏感光谱与华山松木蠹象的敏感光谱重叠较多,因此,与防治相比,利用单色光开展华山松木蠹象及松蠹狄金小蜂的种群监测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 陈友罗长维陈丽花
- 关键词:趋光性单色光紫外光
- 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 2019年
-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状况与原因。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样本952份。研究结果显示:公共选修课而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手机使用的重灾区;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为社交媒体;使用原因主要是对课程不感兴趣及自制力差;学生认为课堂使用手机降低了学习效率,但是自己的手机使用比较合理;课前统一上交手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对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学生自律能力、规范课堂管理、改进教学质量等对策。
- 罗长维陈友
- 关键词:自律能力课堂管理
- 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调查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区系特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调查点的地表蚂蚁、土壤蚂蚁与树冠蚂蚁进行采集鉴定与区系分析。【结果】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只,分属5亚科32属59种,其中重庆新记录种24种。区系分析表明:在属级水平,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以古北界与东洋界为主体,与马来西亚界、澳洲界和新北界关系较为紧密,与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种级水平,以东洋界为优势,与古北界关系最为密切,与马来西亚界有一定联系,与马拉加西界、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显著华中区特征,与华南区和西南区联系紧密,与蒙新区关系最远。【结论】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布受动物地理学规律制约而形成。
- 罗长维陈友
- 关键词:蚂蚁物种区系
- 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繁殖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凤丹(Paeoniaostii)为我国新型食用油原料植物,为了解其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殖特性,促进凤丹繁殖成功,采用TTC染色法测定了凤丹的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以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法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变化,并研究凤丹花开放式样对其繁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花两性,雄蕊寿命一般4d,随后开始脱落。花药在开花后第1天开始向下纵裂散粉,至第2天中午花药完全开裂花粉全部散出。花粉活力在花后不同天数具有显著差异,以第1、2天最高,第3天显著降低,第4天最低。柱头寿命约4~7d,柱头表面有明显渗出物,套袋数日的未授粉柱头表面可见渗出物凝结成透明胶体。柱头可授性在花后第1天较强,并于第2~3天达到最强,第4~7天可授性开始逐渐降低,第8天基本失去可授性。群体开花持续时间17.7d,其中始花期6.7d,盛花期7.7d,末花期3.3d。开花曲线为单峰曲线,开花同步性指数为0.82,呈集中开花模式,使花展示更为醒目,对访花昆虫的招引作用显著增加,为保障繁殖成功提供了机会。
- 罗长维陈友刘云
- 关键词: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殖特性
- 油橄榄雌性繁殖成功的花粉和资源限制被引量:1
- 2023年
- 雄全同株植物油橄榄(Olea europaea L.)鲜果肉为优质食用油原料,但存在结果率低下的问题.研究对油橄榄的开花特性进行观察,运用人工授粉、补施肥料、不同比例剪叶处理以及不同比例疏花处理研究了油橄榄花粉和资源限制对雌性繁殖成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植物的“花多果少”的繁殖机制.结果表明:油橄榄单花序花期3~4 d,表现为完全花先熟,雄花后熟,有支持异交降低自交的倾向.油橄榄单株花期4~5 d,群体盛花期6~9 d,呈“集中开花模式”,花朵具芳香,能吸引多种昆虫前来访花,易造成自花授粉.异交人工授粉、风媒授粉与自然授粉3个处理间的结果率及单果重量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花粉来源与数量对油橄榄雌性繁殖成功没有影响.油橄榄雌性繁殖成功存在资源限制:补充施肥显著提高了植株的单生殖枝花序数、单花序完全花数、结果率与单果干重.随着剪除叶片比例增加,结果率显著下降,单果干重也显著降低,其中剪除叶片1/4的结果率与单果干重有所下降,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剪除叶片2/4、剪除叶片3/4及剪除全部叶片的结果率与单果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随着疏花比例增加,初始花的结果率呈下降趋势,保留花的结果率则先降后升;单果干重则疏花1/4处理时增加,随着疏花比例继续增加,单果干重与对照差异不大.整体看来,油橄榄结果率极低,不同因子对其低水平坐果率可能产生相互作用.雄性功能假说和资源限制假说似乎是油橄榄“花多果少”繁殖策略的合理解释.
- 罗长维陈桂芳闫明旭朱恒星陈友
- 关键词:油橄榄资源限制繁殖策略
- 三盾茧蜂光谱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三盾茧蜂(Triaspis sp.)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的重大蛀干害虫——华山松木蠹象的优势寄生蜂。为了避免灯光诱杀华山松木蠹象时对三盾茧蜂的错杀,开展了三盾茧蜂的光谱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340~689 nm的9个单色光中,除了340 nm和381 nm的紫外光以外,三盾茧蜂对中心波长的其余7个单色光都具有趋向性,其中最敏感光谱依次为黄绿光(549 nm)、蓝色光(451 nm)和紫色光(415nm),3种单色光下三盾茧蜂30 s的平均趋向位移依次为29.65、27.90和25.30 cm,趋向率分别是90%、90%、88%。对照华山松木蠹象的敏感光谱,在生产上灯光诱杀华山松木蠹象时,选用紫外光(340 nm)作为诱集光源可以避免三盾茧蜂受到伤害;开展种群数量监测时,可以选用两者都较为敏感的紫色光(415 nm)作为诱集光源。
- 陈友罗长维
- 关键词:华山松木蠹象单色光趋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