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楠
-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新市场环境下口碑营销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竞争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传统市场营销方式在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要求。随着消费者的...
- 李一楠
- 关键词:口碑传播口碑营销
-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演进及博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有效的投资者关系能提高上市公司的价值,在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关系已经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规范中国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及实践,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经济博弈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情况,并提出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以期推动投资者关系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 梁洪文李一楠
- 关键词: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博弈
- 企业集团知识协同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企业集团的知识协同机制使集团内的各知识系统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使组织学习、利用和创造知识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知识协同的过程是从差异走向协调一致的过程,主要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互替、知识创造、知识冲突消减五大机制来完成。
- 李一楠
- 关键词:企业集团知识协同
- 以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性审视被引量:18
- 2019年
- 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寓教于实践体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潜移默化和价值引领,深化和引导大学生认知、认同、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下,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育人理念有待加强、组织管理疏漏、内容形式有待创新、指导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发挥。高校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更新育人理念,完善活动组织机制,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培养活动指导队伍,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长效性、创新性及专业性。
- 李一楠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 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研究
- 知识经济的出现,为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提出了新的诠释,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知识管理来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利用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并成为企业持续...
- 李一楠
- 关键词:知识转移知识经济企业竞争优势知识管理
- 欧美与日韩企业在华市场战略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近年来欧美、日本、韩国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显著,由于对市场理解和自身背景不同,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思维和在华市场战略呈现出较大差异,表现在对华整体战略、投资战略、人才战略以及本土化进程等几个方面。通过比较研究欧美、日本、韩国企业在华市场经营战略的特点,进一步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持续经营的对策。
- 王德胜李一楠
- 关键词:跨国公司
- 口碑营销组合策略模型构建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随着消费者的理性成长和自主意识增强,传统营销传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已越来越有限。而产生于消费者之间的口碑营销方式引起越来越多关注。通过以产品分析(Collect-production)、辨别网络枢纽(Core-consumer)、信息传递路径(Communication)、传播控制(Control)作为主要分析纬度,构建了口碑营销4Cs组合策略模型。
- 王德胜李一楠
- 关键词:口碑营销模型构建
- 投资者关系管理演进及博弈分析
- (一)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理论演进学术界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沿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本身展开的研究,首先在投资者关系的价值方面,由于IRM产生伊始的基本职能被定位为确保上市公司的股价公平合理地反映公...
- 李一楠
- 关键词: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IPO博弈分析
-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被引量:42
- 2007年
- 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转化已成为知识创新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从隐性知识的内涵、测量与获取、传播与转化等方面对国内外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
- 李一楠
- 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知识转化
- 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被引量:9
- 2019年
- 奋斗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价值态度和价值反映,贯穿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始终。在新时代语境下,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是青年强化自我价值、实现民族复兴、赓续中国精神的需要。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缺失倾向。青年奋斗精神的缺失是多维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层面来看,源于社会转型下的压力感和阶层固化感;从学校层面来看,是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存在困境;从家庭层面看,则是家庭教育方式变迁下的个体价值弱化。要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凝聚青年奋斗共识、引导青年主流文化以重塑青年奋斗自信、关注青年利益诉求以提升青年奋斗认同、培养青年危机意识以坚定青年奋斗意志等四个维度,对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进行培育。
- 李一楠杨福川
- 关键词:奋斗精神缺失归因